蘇東坡為何寫《賈誼論》調侃賈誼?漢朝政論家賈誼活了多少歲?

陳剛舉


賈誼是漢文帝時期一位曠世之才,他擁有過人的智慧,是一位難得的輔君之臣,在大短短的政治生涯出,提出了多條振興大漢的舉措,但悉數遭到了漢文帝的否決。同時,在漢武帝繼位後,其推行的治國理論皆是由賈誼的思想轉變而來,因而後世之人在看到漢武帝的成功下,一致認為漢文帝糟蹋了一位英才,並且致使賈誼英年鬱悶早逝,時年32歲。

因而賈誼便成了歷代文人在懷才不遇,鬱郁不得志之後首先想到的一個人物。宋代的名人蘇東坡也是被貶半生,鬱郁不得志,因而在這種背景下,他想到了同病相憐的賈誼。但在一番對比之後,他覺得賈誼不如他,至少在心態上面,他勝過了賈誼。賈誼一遭到漢文帝不待見,就鬱悶而死,蘇東坡想到自己從開封一直被貶到海南都還在堅持,因而他認為賈誼不如他。

繼而,蘇東坡也是一個文化狂人,同年代的宰相王安石,他都輕視,更何況已逝千年的賈誼呢!蘇東坡心想賈誼治國的韜略了得,但文學情懷也不如他,越比越來勁,賈誼的種種缺點就給他比劃出來了。因此,蘇東坡寫了一篇《賈誼論》來調侃賈誼。雖說,語意讀來是在調侃,實則蘇東坡確實表達出了一個真實而內在的賈誼。

在蘇軾之前,賈誼經過司馬遷的渲染,貶斥漢文帝屈才,誤賈誼一生這樣的思想,而蘇軾在論過賈誼之後,相信每個人都會同意蘇軾的觀點,並且佩服蘇軾的才華。蘇軾是這樣論述賈誼的:

一、賈誼不能自用其才。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首先漢文帝是個賢明的君主,他不用賈誼肯定有他自己的難處(一來漢朝百廢待興,賈誼的策略難以發揮;二來漢文帝必須顧及開國功臣絳候、灌嬰他們的想法,從而不得不慢待賈誼)。蘇軾認為賈誼擁有曠世之才,居然能這點都想不到,這就叫不能自用其才。再者,漢文帝將賈誼貶到長沙去輔佐梁王,然而擁有曠世之才的賈誼竟然想不到漢文帝的良苦用心,這也叫不能自用其才。

二、賈誼不善處窮。窮是指逆境的意思,蘇軾認為賈誼是個遭遇逆境就退縮的人。是亦不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賈誼被貶長沙後,心情本身就很鬱悶,沒想到接著梁王墜馬而死,這成了賈誼過不去的一個坎。他認為漢文帝本來就不待見他,這下連最後的靠山都失去了,沒有活路了,就此賈誼鬱悶而死。蘇軾認為賈誼在逆境中不知靜觀其變,也不知結交朝中絳候和灌嬰這樣的權貴另謀他路(如絳、灌之屬,優遊浸漬而深交之),一個大男人,就知道哭鼻子。

三、賈誼志大而量小。這是賈誼的致命缺點,賈誼一心想成就美名,卻忽視了自己狹小的胸襟。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復振。蘇軾用孔子和孟子來和賈誼比較,兩人聖人一生也都沒有得到王侯的賞識,然而他們卻用盡一生都在努力。而賈誼量小就在於缺乏持之以恆的耐力和一旦不重視就輕言放棄的膽量。雖說賈誼是曠世天才,但他的悲劇是必然。


讀文學史詩


首先, 說蘇東坡寫《賈誼論》調侃西漢時的賈誼有點偏頗。作為才子大文豪的蘇東坡,不會無緣無故地宏論漢時的賈生,而是有其政治目的。

蘇東坡寫《賈誼論》時,大概二十六歲左右,這是篇應制論文,那時年輕氣盛,不知仕途水深,一心想得到皇上重用。後來,就有譏笑他想以賈誼、陸贄這些大政治家大文豪自比,以引起皇上注意。如果是入仕後的中晚期,他就不會寫這篇不知天高地厚的論文,因為連他自己都沒有改變"自用其才,不善其窮,才有餘而識不足,志大量小,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的仕途命運,如果他能按照評論賈的話來親身力行,他也不會多次遭到貶謫。

賈誼是漢文帝時的重臣,因為力勸文帝改革,得罪了其它利益既得者,遭到排擠,在陪同太子騎馬時,太子從馬上摔下而亡,作為太子的老師,他負有很大的責任,再加上自己的宏願得不到文帝支持,最後鬱鬱而終,一代英才,英年早逝,死時僅三十二歲,他的《陳政事疏》、《論積貯疏》、《過秦論》《大政》都是況世名篇。!











年華旖酒


蘇東坡調侃賈誼倒不至於,他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以古論今,以古喻今,賈誼為什麼會失意而終?蘇東坡在文章中說賈誼的悲劇就在於志大而氣量小(),不懂得有所忍。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鋪墊他接下來的話君王遇到賈誼這樣的人才要大膽使用,不要錯過時機,至於當下類似於賈誼這樣的人是誰?不言自明。




賈誼西漢初年人,以一篇《過秦論》而名留青史,當然他還有許多的文章,不過不是重點。重點是他以才出名後出世為官在漢文帝時任博士,但不受周勃、灌嬰等人的喜歡被他們排擠,結果被貶出京去了楚國任楚懷王的太傅。

不幸的是楚懷王在一次外出時不小心墜馬而死,賈誼為此自責不已,最後抑鬱而亡,享年32歲。賈誼生卒年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