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变(8):四阶秩序

by 杨学成

刚看了一篇澎湃新闻,关于波音失事飞机调查结果的报道,总共千把字。但翻到评论和跟帖,高高的一座跟帖楼,正是在评论区我才了解波音飞机主动安全系统是咋回事儿,也了解到比新闻原文多得多的内容,这是个问题:

智变(8):四阶秩序

过去,一篇新闻看完也就看完了,每个人的收获取决于各自的体悟,与他人没有什么关系。但现在不同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触点,我们从一篇新闻入手,沿着后面的超链接推荐和网友们的评论,可以一路走到很远。甚至是,真相往往都在评论里,也就是说用户原创内容(UGC)的价值远胜新闻本身。既然这样,新闻报道还有什么意义?新闻还是新闻吗?

关于超链接带来的信息变革,哈佛大学的戴维·温伯格先生提出「三阶秩序」一词,并指出没有秩序才是互联网内容组织方式的秩序。所谓三阶秩序,是与一阶秩序和二阶秩序相对应的,温伯格认为物理物品的秩序是一阶秩序,例如家具的分类摆放。为了索引物品而建立的目录卡片属于二阶秩序,基于超链接的信息团块则是三阶秩序。前面两阶,都会因原子逻辑而受到限制,物品必须摆放在某个空间里,不在此处就在彼处,而目录卡片则总是会受到纸张的束缚,包含的信息有限且信息僵硬。

互联网时代的三阶秩序,允许用户参与进来对任何信息进行饱和式标签化,甚至标签泛滥都无所谓。鉴于这些标注信息的标签极度混乱且不断增加调整,所以三阶秩序必须依赖于知识树这样的信息表达方式,多个数据层但可以因需显示。温伯格向我们描述的是一个无序的世界,认为万物皆无序,知识仅仅是需求调动的信息团块而已。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了:既然知识是因需而动的,那么需求从何而来?信息又怎么能够知道你的具体需求?尤其是,当用户参与之后,给我们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衍生信息,任何一个信息团块都在不断动态调整当中,很多时候这些衍生信息反而成了有价值信息的恶性肿瘤,不断肿胀却十分有害。正如肿瘤也是细胞一样,有害或无用的信息也是信息,我们怎么去区分信息的好坏呢?换言之,怎么才能做到在保留有价值信息的同时又避免无用信息的泛滥呢?在数字技术大发展的当下,这个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很遗憾,我也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也每天都受到大量无用信息的干扰,说实话,我还特别担心人们最终会被信息洪流给淹没,这会是非常糟糕的境遇,也跟信息社会的进化初衷不相符。很可能,成就信息社会的东西,最终会把信息社会毁掉。被包裹在网络之茧中的人类,是不会自由的。

怎么办?我只能说,有必要为即将淹没世界的信息构建符合「尺度灵活」的框架。也就是说,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讲,信息在尺度上是完全灵活的,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移动不能存在摩擦力。怎么解释尺度灵活呢?打个比方,微观上我们可以真切地知道一棵树的所有细胞构成;宏观上,这棵树可能对于整个地球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两个尺度极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必理会,我们只需要知道这是一棵柳树。但大多数时候不需要了解,并不意味着永远不需要了解,如果我现在就想知道这棵柳树的细胞构成呢?你会发现要做到这一点,目前我们对于柳树的信息还是尺度不灵活的。

尺度灵活是在具备完整信息之上的一种智能化数据调用,具备尺度灵活的孪生体是燃烧掉了脂肪的矫健肌肉,它的形态不再是丑陋的信息团块,而是健美的数据肌肉。

结论:可不可以有,数据健身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