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在四处漂泊——罗田连载九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在四处漂泊——罗田连载九

祠堂,又称宗祠、宗庙、祖祠,习惯上称祠堂。祠堂是供设祖先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在原始社会后期已出现崇拜祖先的现象,周代有了宗庙制度,宗庙为天子所专有,宗庙祭祀是历代王朝最重要的一项大典。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大约开始于唐五代时期。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并从现田中每龛取二十分之一作为祭田,岁时由族长率领族人共同祭祀。明世宗采纳大学士夏言的建议,允许民间联宗立庙,此后宗祠遍立,逐步成了宗族祭祀先祖、处理宗族内部事务、执行族规家法、修编宗谱、议事宴饮的重要场所。

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罗田人具有祖先崇拜的传统,族人的冠礼、婚礼、丧礼基本上都在祠堂进行。族人之间或族人家庭之中发生了争执,都要到祠堂中裁决。所以,祠堂在一定意义上又成了衙门,具有一族“公堂”的性质。随着族内各房人口的增多和彼此经济政治地位的变化,有的还建有支祠和房祠,奉祀直系祖先,让子孙们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在四处漂泊——罗田连载九

罗田古镇家族祠堂通常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改建。一般只有一间正厅,内设4个龛,龛中置一柜,内藏祖宗牌位,4龛神位依次为高祖考、高祖妣和考、妣的官位、姓名字号。龛前设一矮长桌,摆放祭品。凡本族新添男丁要贴红纸在柱上,上书×××长子(或次子等)、取名×××,以示到祖先面前报到。平日祠堂空屋可借给无住房的族人居住,有的族人的灵柩也寄放在祠中。族人去世,则送香灰入祠。

罗田古镇各祠堂都有相应的管理规则,有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洒扫上香。族人不允许有损害祠堂的行为,损坏祠堂物件必须赔偿公罚,妇女儿童不得随意入祠,族人盖房不得有碍祠堂风水。

由于罗田人外来移民较多,他们从祖居地迁居罗田,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他们便在罗田建立新的祠堂,供奉最亲近的祖先。旧时罗田古镇最显赫的祠堂当属罗氏、向氏和刘氏等大家族。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在四处漂泊——罗田连载九

罗田古镇的祠堂多在“文命”破四旧时毁坏,现在只有向家祠堂还略有遗址可循。近年来,随着家谱、族谱的修订和续写,一些宗祠也有了新建和修复的迹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