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鏈實驗升級!全球首例央行間區塊鏈跨境轉賬

文 | 王澤龍 編輯 | Tong 來源 | PANews

“如今的跨境支付面臨不同標準、不同流程、不同規範和法規等關鍵挑戰。與中心化的方式相比,分佈式賬本技術可以使得跨境支付更為簡捷,因為它可以在讓不同轄區控制其網絡部分地同時,讓網絡的其他部分能緊密集成。”

近日,在成功完成全球首例央行間區塊鏈跨境轉賬實驗後,加拿大銀行(Bank of Canada)與新加坡金管局(Monetary Administration of Singapore)在雙方的聯合報發佈的告中,如是說道。而這一重要消息在國內卻鮮有媒體關注。

1. 新加坡與加拿大監管機構試水

支持此次轉賬的區塊鏈項目分別是:Jasper——支持加拿大銀行,Ubin——支持新加坡金管局。同時,它們分別搭建在不同的平臺上:Jasper搭建在區塊鏈聯盟R3旗下的Corda平臺上,而Ubin則是搭建在摩根大通旗下的Quorum上。

而一家名為Accenture的公司為Jasper項目在Corda上的部署,提供了借貸技術支持;摩根大通則為Ubin項目在Quorum上的部署提供了借貸技術支持。

跨鏈實驗升級!全球首例央行間區塊鏈跨境轉賬

Jasper和Ubin這兩個項目都可以追溯到2016年,均是各自央行為了提升銀行轉賬效率的工作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此次實驗牽涉的金額,以及完成的時間,都沒有得到披露。

2.“哈希時間鎖定合約”

此次轉賬主要使用的是一種名為“哈希時間鎖定合約” (Hashed Time-Locked Contracts AKA HTLC)的技術。它主要完成兩件事情:

跨鏈整合

由於BoC與MAS的區塊鏈項目,分別構築在Corda和Quotum兩個區塊鏈上,所以HTLC需要充當橋樑的作用,將兩者連接起來。

提升同步率

現有的貨幣體系是“堆棧化”的,考慮到此次參與轉賬的雙方都是央行——貨幣發行流通的最底層堆棧,因而如何減少中間堆棧過多而造成的數據難以及時同步狀況,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跨鏈實驗升級!全球首例央行間區塊鏈跨境轉賬

此次轉賬實驗的原理呈現|cr:加拿大與新加坡聯合報告

從報告的說明來看,該轉賬過程依然需要依靠中間行(intermediary bank),但是位於新加坡和加拿大的中間行是同一家。HTLC作為一種協議層面的技術,它在其中主要確保客戶的信息不會明文呈現,而是以哈希摘要的方式呈現;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密鑰以及哈希摘要的傳輸全部都是在鏈下完成的,鏈上只做相關內容的檢驗。

此外,在HTLC的幫助下,每筆轉賬都會被鎖定時間,一但超時,轉賬將自動作廢,而其涉及的資金也會被全部、即時轉回,規避了以往跨境轉賬中出現的賬目不同步的問題——有的資金轉賬成功,有的資金轉賬不成功。換言之,它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all-or-nothing)的。

3.底層平臺變革

Jasper項目的底層區塊鏈平臺Corda,是業內聞名的區塊鏈聯盟R3旗下的主要平臺。它於2016年由R3聯盟推出,目前是由R3聯盟運營方及200多家技術和金融公司、組織合作而開發。其中的知名機構有:谷歌雲、英特爾、加拿大國家銀行、匯豐銀行、微軟等。

在今年三月份,該平臺誕生了其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真實世界的轉賬,後者由日本的第三大銀行三井住友銀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完成。

值得玩味的是,原本同R3一道的摩根大通在2017年3月1日放棄其在R3中的席位,轉而攜手桑坦德銀行、瑞士瑞信銀行等組織加入了以太坊企業聯盟(Enterprise Ethereum Aliance),並且使用了克隆版本的以太坊“Quotum”(也就是此次新加坡的Ubin項目所基於的區塊鏈平臺)。

Ubin項目所紮根的Quorum平臺是由摩根大通主導開發的,此前PANews也對該平臺的情況有所報道。該平臺同樣立項於2016年,實行開源式的開發模式。Maker Dao中國區負責人潘超認為,它被認為是“企業級以太坊”,並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 兼容以太坊合約;
  • 准入系統,已知節點;
  • 鏈上+鏈下隱私保護;
  • 靈活支持多種共識機制;
  • 高性能、速度快、抗分叉

從Quorum的官網介紹來看,其主要由摩根大通與微軟合作推進,且本月3號時,兩公司宣佈將合作把Quorum整合入微軟的Azure區塊鏈服務平臺。但並未進一步顯示Quorum相關的其他合作伙伴。不過同樣由摩根大通主導的點對點的銀行清算結算網絡:銀行間信息平臺(Interbank Information Network),目前已經吸引了220多家銀行註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情人節之際,摩根大通宣佈發幣,其所基於的平臺即為Quorum,且彼時已在該平臺完成了一筆價值1.5億美元的、針對加拿大銀行的存款憑證測試。

4. 重量級選手陸續入場,技術之爭

Jasper-Ubin項目作為標誌性事件,在此之後,區塊鏈跨境支付(包括轉賬、清算與結算)這個品類中,央行、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全部都入場,且都是重磅級的選手:

央行層面有新加坡金管局與加拿大,還有潛在的中國人民銀行一直推進研發的數字貨幣,將來也可能用於跨境支付;

商業銀行層面有摩根大通、三井住友銀行;

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層面則有支付寶(及其海外各地區的Alipay)、菲律賓的Gcash、巴基斯坦的Telenor,以及或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Face Coin的Facebook。

Jasper-Ubin項目同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一方面是後兩者的解決方案,一般都是基於同一個聯盟鏈,很少有跨鏈進行開發的。究其原因,這是由解決方案的適用主體決定的,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其商業屬性是第一位的,容易達成共同利益,進而在同一個標準——聯盟鏈或者公鏈上開展合作;

而央行層面則更多涉及國家性的、非營利的核心信息,安全和穩定是第一位的,自然往往基於不同的區塊鏈平臺,因而央行間的區塊鏈跨境支付方案需要有跨鏈的能力。

另一方面,J-U項目並未提及,其如何來保證轉賬前後的資金價值一致。在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區塊鏈項目中,跨境支付前後資金的價值一致性是由支付寶和參與各方進行協議擔保的(具體的擔保方式未看到,可能是各方讓渡一定的利潤進行擔保);

摩根大通為代表的商業銀行方面,則是引入了類似穩定幣的產品JPM Coin來確保轉賬前後的資金價值一致。

相較而言,J-U項目由於可能缺乏這樣的擔保,並且正如我們前文所言,堆棧化的貨幣流通模式下,涉及的層級越多,其所需時間也越長。

而J-U項目並未披露其轉賬完成時間和金額,且採用"all-or-nothing"的模式,或許也是因為目前其暫時無法瞬時轉賬以保證資金價值穩定。

“需要注意的是,正如兩國央行在其聯合發佈的報告中所指出的,儘管此次實驗取得了成功,但最終它們是否會選擇使用區塊鏈,進行高額資金的跨境轉賬,仍然是未知的(remains to be se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