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裝備:聚焦節能環保裝備 打造智慧環保生態圈

在政府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大力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培育壯大環保產業的趨勢下,環境治理的法規及相關政策紛紛出臺,環境保護投入以及環境設施需求進一步加強,市政公共設施以及環境保護各項細分領域投資更趨穩健,環保行業面臨更廣闊的市場機遇以及良好的發展空間。那麼環保企業如何抓住機遇更好更快地發展?在2019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環博會上,中節能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環裝備”)總經理朱彤向北極星環保網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中環裝備:聚焦節能環保裝備 打造智慧環保生態圈

中環裝備總經理朱彤(右)

聚焦節能環保裝備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生態文明目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環保產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作為環保產業的“先行者”,環保裝備製造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黃金時代”。

近年來,政策密集出臺推動我國環保裝備製造業年產值呈現快速增長。系列政策出臺體現國家對環保裝備製造業越來越重視並引領行業走向健康的快速發展之路。工信部數據顯示,近年我國環保裝備製造業年均增幅維持20%以上,2018年環保裝備製造業年產值達8900億元。

朱彤表示,環保裝備是環保技術的重要載體,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環保產業的核心內容。環保裝備產業具有政策導向性強、產品覆蓋面廣、產業關聯度高、資金技術密集、社會責任重大的特點,主要包括環境汙染治理裝備、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環境監測裝備等等。

朱彤介紹,中環裝備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專業從事高端環保裝備製造的上市公司。中環裝備的戰略定位是打造集團裝備製造平臺,專注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務,為中國節能集團內投資、建設和運營業務提供裝備服務,在服務集團內部市場的基礎上積極拓展集團外部市場,圍繞核心關鍵產品/技術和設備成套化智能化構建產品優勢,在節能環保若干核心區域和重點行業取得市場領先,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儘快發展成為技術水平領先、管理水平先進、規模優勢突出的節能環保裝備製造國內龍頭企業,併成為集團科技創新核心主體和重要收入利潤來源。

在2019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環博會上,中環裝備公司在展會中展示了監測設備、電採暖爐及脫硝催化劑等諸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和核心技術。

發力科技創新

當前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在產業中的地位特別是引領的作用日益凸顯,推動科技和產業進一步融合,促進環保產業的升級是打好汙染防止的攻堅戰的時代所需,也是環保產業發展的大勢所驅。

在2019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環博會環境高峰論壇上,就 “科技創新”與“攻堅戰資金”等商業模式創新問題,朱彤提出了 “科研大合唱,三錢共環保”的觀點。用科技創新的力量助力地方政府打好汙染攻堅戰,並在此過程中,著力為政府服務,“從籌錢到省錢再到掙錢”,即從創新商業模式為政府環保項目“籌錢”,到通過區域綜合解決方案及多維科技成果的應用實現為政府“省錢”,進而通過環保產業落地,為地方政府“掙錢”的三步曲,全面解決地方政府在汙染攻堅戰中捉襟見肘的難題。

朱彤進一步闡述,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要注重“綜合性、開放性、創新性”。以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的綜合解決方案為例,從“城鄉多種垃圾集中循環治理”的臨沂模式到“智慧+無廢+碧水”城市服務的咸寧模式為參會人員講解“三錢模式”;從與在座科研院所、企業合作形成科研大聯盟的開放性理念來促進科技創新;最後以“生態價值創造”來闡釋如何在汙染防治攻堅戰中通過技術創新,打造高附加值的生態產品,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創造。

據瞭解,為了應對市場變化,結合公司定位,中環裝備創新地確立了“A+2+N”的裝備戰略。在“A+2+N”的裝備戰略中,A是指能效環境大數據及智能化監測檢測;2是指水處理系列成套設備及核心部件和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核心設備;N指的是重點在大氣治理、區域(分佈式)能源、土壤修復等領域循序穩定發展的“N”系列裝備產品。

朱彤強調,科技創新工作不能盲目跟隨熱點,要注重科技貢獻率。中環裝備的科技創新工作始終圍繞著公司戰略方向以及市場發展需求的指引,圍繞公司“A+2+N”主業方向有的放矢進行科技創新。未來中環裝備將從加強央企平臺和上市融資平臺優勢、技術創新優勢及業務拓展優勢三方面夯實核心優勢,一如既往地繼續保持科技創新的初心,在汙染防治攻堅戰中貢獻更多的力量。

佈局智慧環境

環境監測在汙染減排、汙染源普查、能效監測等環保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我國環境監測工作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環境在線監測系統還在大規模建設階段,覆蓋面也將繼續擴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場增量空間大,技術壁壘偏高,同時遍及環保產業各個環節的細分行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從事環境監測業務的企業共有約200家,大部分企業從事廢氣、廢水、環境空氣、地表水等在線自動監測系統的研製、生產、安裝、運營及集成。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銷售收入逐年增加,市場空間巨大。

隨著大規模環保設施投資建設的逐漸完成,環保產業將逐步轉向“長效監管+運營”模式,環境監測和運營服務將逐漸成為市場主體。環境監測市場經歷著從“汙染源監測”為主向“環境質量監測”為主的轉變。隨著環境監測市場需求的逐步擴大,監測服務引入市場機制、推動第三方治理。監測服務市場正在由政府化逐步轉向市場化,以“轉讓—經營模式”和“託管運營模式”為主,實行“國家考核、國家監測”的模式,加大環境監測力度,並開始鼓勵環境監測的第三方運營,環境監測體制不斷完善、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將加速環境監測市場發展。

在環境監測領域,中環裝備不斷擴展監測業務範圍,新增空氣站業務與水站業務,多渠道增加公司在環境監測領域的市場份額。此外,在環境監測領域,以智慧環境為切入點,不斷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

朱彤表示,中環裝備智慧環境與監測業務經過幾年的業務轉型積澱,逐步完成了從以先賣設備後運營服務為主的業務模式向“頂層設計+政府管家”雙服務模式的轉變,實現從汙染源監測公司向智慧環保綜合服務商的轉型,併成為國內目前智慧環保綜合項目成功案例最多的公司之一。此外,公司借勢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積極服務中國節能“長江汙染治理主體平臺”重大戰略,吸引業界頂尖技術人才進入公司,相繼與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進行協同科研,開發服務於中國節能市場協同的“長江一圖”app做技術支撐。

朱彤透露,今年,中環裝備會充分把握集團作為長江大保護汙染治理主體平臺以及各省市地區積極推廣智慧環境項目的機會,積極尋求業務協同,隨著更多的大型政府項目的紛紛落地,公司會把著力點放在將政府業務做好做強上來,提升智慧生態環境服務能力,真正為政府解決環境質量改善提供輔助決策,從智慧環境綜合服務商轉向智慧生態環境綜合服務專家。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專項工作;同時, 要儘快推進空氣站和煙塵煙氣超低監測產品的推廣,全面提升市場能力。

打造智慧環保生態圈

深耕環保行業二十多年,中環裝備在智慧環境監測、水處理、固廢處理、大氣治理、能效裝備以及智能電工裝備等領域都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行業影響力。

朱彤介紹,中環裝備可提供診斷、諮詢、監測、平臺、治理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環境監測管控體系,提升環境監管能力,實現環境質量連續診斷,生態環境可控、持續健康發展,為生態審計提供有力支撐。為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改善保駕護航。

中環裝備的智慧環保綜合解決方案可提供靈活多樣的商業模式,包括PPP 、EPC+O、購買服務以及租賃等模式,我們可以充分滿足客戶需求,並以最高的效率、最優的質量完成項目。

中國節能和中環裝備積極響應“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依託長江大保護汙染治理主體平臺的機會,打造 “智慧長江”系統,現已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等多地實施智慧環境項目。

目前,國家空氣站運維項目服務範圍覆蓋浙江、山東、吉林、雲南4省26城市,通過對國家直管監測站的運營將有效服務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及京津冀汙染防治攻堅戰,北京市延慶區智慧環保PPP項目是國內第一個落地的智慧環保類PPP項目,將有效助力北京冬奧會,西安市智慧環保項目是汾渭平原第一個大型智慧環保項目,也是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項目。

作為一家央企,中環裝備肩負著2025年中國裝備的重任,以及國家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使命。中環裝備將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深刻認識和把握國家重要戰略的新內涵,積極主動應對新形勢、新挑戰,緊抓機遇、創造機遇,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朱彤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