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為什麼沒有航母?

細看精彩瞬間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德國是以開創“閃電戰”的陸軍和空軍而聞名於世的,尤其是德國的陸軍,在裝甲部隊的鋼鐵洪流之下,迅速橫掃整個歐洲大陸。但對於德國海軍而言,除了在大西洋海底施展狼群戰術的德軍潛艇之外,那就是以擊沉“胡德號”為首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在內的幾艘戰列艦。很少有聽過關於二戰時期的德國航母,但事實上德國在二戰時期確實是有航母的,只可惜由於希特勒推行的陸上軍事戰略,海軍也只作為配合陸上作戰的一種有限力量使用。

所以德國計劃建造的兩艘航母,第一艘“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雖然已見雛型,艦體也以建成下水。第二艘“彼得·斯特拉塞”號航空母艦也僅僅是列入了建造計劃,在最後由於德國已經將主要的軍事 力量和戰爭潛力都投入到了陸上戰場,德國不僅取消了建造第二艘航母的計劃,就連第一艘已經建成雛型且已經下水的“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也被迫減慢了施工進度,以至於到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的“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


德國為什麼在二戰期間沒有航母?

德國為什麼在二戰中沒有航母,除了希特勒主推陸上軍事戰略之外。第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二戰期間,德國海軍與德國空軍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以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為首的“空權”派強烈反對海軍擁有航空兵,因為戈林認為海軍擁有航空母艦的話,那麼必然會影響到甚至是削弱德國空軍的實力。與此同時,海軍擁有了航空兵之後,可能還會因此分散了戈林對德國空軍的專斷權。為此,作為德國空軍元帥的戈林曾揚言:“一切會飛的東西都屬於我!”他甚至公然威脅海軍說,即使德國的第一艘“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竣工也不會給其配備艦載飛機。

可以說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建造航母的速度進程緩慢以至於最後德國海軍連一艘航空母艦都沒有,跟以戈林為首的德國“空權”派與德國海軍之間的阻攔與矛盾有十分直接的關係。其次再加上戈林這個親密夥伴對希特勒的忠誠,也阻止了希特勒對德國空軍本位主義的干預。在這場由德國空軍與海軍之間的相爭之中,由於希特勒站在了戈林這一邊,使得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上將以及他的繼任者鄧尼茨元帥為爭取早日組建海軍航空兵的多次努力也均以失敗告終。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海軍曾於1942年把兩艘大型郵船“歐羅巴”號和“波茨坦”號改裝成輔助航空母艦,最終還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艦載飛機而就此放棄了。到了二戰後期,納粹德國的海軍連岸基航空兵也沒有,就更不可能擁有航空母艦了。面對愈加強大的英國海軍,最終德國海軍僅剩的幾艘大型戰列艦也相繼被英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與戰列艦的配合下擊沉了。


“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的下場如何?

“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不僅是二戰期間德國唯一一艘船體建成下水後的航母,也是二戰時期德國唯一擁有的一艘航空母艦。1936年12月28日德國基爾造船廠一下子就鋪設了兩艘航母的龍骨,到了歐洲戰場戰事全面打響之時,“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的建造已經完成了85%左右,一些航母上所配備的基礎設施也均以安裝完畢,到了1938年“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下水的時候,希特勒甚至對這艘德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行了一個納粹軍禮,在希特勒的眼中他希望這艘巨型船隻能幫助德國征服整個北海海域,從而來扼制英國海軍。但是到了1939年10月至1940年5月期間,由於德國海軍的總體戰略思想發生改變,最終這首德國的第一艘航母的建造工程完全中止。

好在當時的德國在航母還未建造完工之前就已經建造了龐大且完善的水下攻擊部隊,也就是德國著名的潛艇部隊。在整個二戰期間,德軍潛艇共在大西洋海域擊沉了盟軍各型艦隻471艘,正是這種在二戰初期就使得英倫三島陷入絕望之中的勝利也迫使德國人忽視了海上航空力量的建設,最終在盟軍水上軍艦以及空中反潛力量的打擊下,德軍潛艇部隊最終失敗在大西洋海域。

而德國這第一艘還未百分百建成的航母在1945年4月被倉皇而逃的德軍鑿沉在波蘭什切青港口附近的淺水裡。戰後蘇聯曾將這艘處於雛型的德國航母撈起並拖往蘇聯,但悲催的是這艘航母在中途拖行途中觸雷沉沒。1947年8月蘇聯又再次撈起這艘兩度沉沒的航母,在經過蘇聯海軍的反覆研究之下,最終這艘納粹德國的航母還是難逃被炸燬的命運,在蘇聯海軍的狂轟濫炸之下沉入了深海。


以上均為個人看法,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文|宇澤歷史


宇澤歷史


德國二戰有航母,但沒有建造完成就停工了,算得上是二戰一大憾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德國人的境地完全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再加上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以及20世紀前半葉經濟的不景氣,德國海軍的發展幾乎就是交了張白卷。

整個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海軍基本沒有什麼建樹,20年代不僅僅有希特勒的啤酒館暴動,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政變、顛覆、分裂和內鬥。在艾伯特總統被判刑後,繼任的興登堡才稍微終止了混亂的場面,並偷偷為海軍藏匿了一些骨血。

1928年雷德爾開始擔任德國海軍部長,這位後來的納粹海軍元帥特別熱衷於復興德國的水上力量,以至與崇尚潛艇戰的鄧尼茨水火不容。1929年2月雷德爾提出了最初的航母建造計劃,希望能建設4艘航空母艦,優先建設兩艘。

上圖左起.意大利“天鷹”、法國“貝亞恩”、德國“齊柏林”

不過此時的德國沒有餘力建造航母,雷德爾的方案得不到保守的興登堡支持,因此德國的航母建造計劃在吵吵嚷嚷中渡過了好幾年。在此期間英國海軍已經初步意識到航母的軍事價值,進行了大量的建造企劃和實驗。

直到希特勒上臺以後,雷德爾的航母計劃才得到了初步的肯定,雖然希特勒本人也是個大炮鉅艦主義者,但他仍然批准了先建造一艘航母的方案。隨著德國國力在30年代的迅速飆升,希特勒迅速將建造航母的“Z計劃”全面放開,4艘航母全部列在了日程之上。

1935年“齊柏林伯爵”號航母方案通過議會審核。

1936年德國航母開始建造。

1938年12月8日“齊柏林伯爵號”船殼下水,進行舾裝。同年第二艘航母也開工建造。

德國人為了這艘航母費勁了心血,還專門為之準備了梅塞施密特BF109T型戰鬥機,以及“施圖卡C”艦載俯衝轟炸機和Fi.167 Il魚雷機。但它們的上艦進度都緩慢的可以,進度嚴重拖延了航母的後腿。

這些艦載機為雷德爾的航母帶去了麻煩,因為德國海軍並沒有單獨分列出航空兵部隊,空軍元帥戈林蠻橫霸道的將德軍全部的飛機都攬到了自己懷裡,他聲稱:“德國一切能飛的東西都是我的。”海軍的航母計劃被戈林視為爭權的行為,因此成為戈林極為抵制的東西,他完全就不配合海軍,別說艦載機研製了,連機場都不給你修。

當然,德國海軍內部的傾軋也對航母的工程進度起到了很大影響,特別是鄧尼茨的潛艇派,他們與戈林結為同盟,通過對元首政治圈的影響,取得了大量的資金。同時希特勒也對通過潛艇戰剋制英國更感興趣,哪怕雷德爾本人也不得不承認,德國戰爭海軍的水面艦艇與人員訓練根本不足以與英國人在海上稱霸,哪怕打破交戰也極為兇險。

然而希特勒最不願意聽到的就是“不行”二字,如果水面艦艇無法達到他迫切的戰爭需求,那麼他的熱情也將迅速降溫。尤其是聽到雷德爾“如今的水面艦隊對上皇家海軍只能做一件事,懂得怎樣勇敢的去死”的言論時,“Z計劃”已經走到了盡頭。

1939年10月“齊柏林”號出現了第一次停工,到1940年4月航母再次停工,理由是沒有火炮給它用。6月份一切戛然而止,航母距離完成僅剩下20%不到的進度。在操控設備以及鍋爐都安裝完畢的情況下,德國人完全放棄了“齊柏林”的建造,連帶著航空兵的募集訓練以及海試準備工作全部停止。7月,航母上剛剛裝上的15cm大炮和各型防空被重新拆下,用於海岸防禦。船體則被當做海軍的庫房。

比“齊柏林”更慘的是第二艘動工的航母,這艘1938年剛動工的船體直接被回收,大量的鋼材被拆解回爐,迅速的轉換為原材料。這艘航母並沒有留下名字,只是人們從“齊柏林”的名稱以及各種非官方材料中推導出了“彼得·施特拉塞”這個名字。這是位一戰時期的海軍飛艇指揮官。

希特勒再沒有耐心將資源投入到這些鉅艦上面去,他甚至對所有的水面艦艇以及雷德爾本人都產生了排斥。潛艇戰成為希特勒戰爭計劃中的核心成分,鄧尼茨也愈發的如日中天。

對元首來說,最起碼潛艇可以發揮更高效的海上封鎖,讓弱勢的德國海軍能在海上對英國進行戰略性遏制。戈林也很滿意,因為這樣不必搶走他的空軍力量,確保飛機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意味著權力的堅固。以“狼群”戰術為本的鄧尼茨更是堅信潛艇是德國海軍唯一的法門,他也樂於看到雷德爾失勢,這樣頭頂的石頭就挪開了。

於是在一群各懷心思又急於在戰爭面前求成的高層意識下,德國的航母基本畫上了句號。1940-1941年的海上戰鬥也確實顯示出水上艦隊的不足,海軍連戰列艦“俾斯麥”號都戰沉了。

但恰恰是“俾斯麥”的擊沉,讓“齊柏林”獲得了一次新生的機會。一架從英國剛服役沒多久的“皇家方舟”航母上起飛的雙翼攻擊機打壞了德國戰列艦的尾舵,致使它陷入被圍困的死局,這讓人們看到了艦載機的作戰能力。

到1941年底,日本發動了對美國珍珠港的奇襲,6艘航母組成的戰鬥群長途奔襲,將美軍太平洋艦隊堵在港內狂洗,一水戰列艦被炸得沉的沉翻的翻,航母的作戰能力讓人刮目相看。

1942年5月,經過雷德爾的不斷活動,希特勒終於決定重新開展航母的建造工作,要求力爭在1943年完成航母的設備安裝工作,1944年航母投入使用。

但此時“狼群戰術”正值如日中天的頂峰,各種對航母的掣肘仍然接踵而至。最大的阻力仍然來自於空軍,戈林一面在元首面前保證,他已經為航母準備好了10架戰鬥機和20架摺疊機翼的“施圖卡C”,一面又對海軍耍賴,聲稱空軍不可能為BF109T和“施圖卡C”的改進單獨耗費功夫,更不可能專門設計新飛機。如果讓這兩種戰機上天,德國海軍得自己研發彈射器出來。

在這種無奈的現實面前,德國海軍的水面艦隊完全成了後媽養的,看看同期與陸軍馬鹿互撕的日本海軍,真是令人感嘆不已。

在各種吵吵嚷嚷聲和戰爭的動亂下,直到1942年12月,“齊柏林”才得以進入德意志船廠的浮船塢進行重新整備。

但是噩耗又一次對著命運多舛的德國航母襲來,1942年12月底,德軍由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呂佐夫號袖珍戰列艦以及6艘驅逐艦組成的編隊,前往巴倫支海堵截英國運輸船隊,結果英軍驅逐艦頑強的拖住了德軍大艦,並很快招來了謝菲爾德號和牙買加號巡洋艦,雙方在低能見度情況下爆發了一場渾渾噩噩的海戰。

此戰德國水面部隊低劣的表現另希特勒大為震怒,他大發雷霆的表示要拆掉全部的水面艦艇,讓這些無能的東西都回爐。雷德爾元帥被迫辭去了海軍部長的職務,鄧尼茨順利上位。

這時所有的水面艦艇都失去了主心骨,幾乎全部處於拋荒狀態,此後紛紛迎來拆解和拋棄的命運,更別提還在建造中的航母了。在鄧尼茨的領導下,潛艇成為德國海軍唯一存在的價值。

“齊柏林”航母就此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就連盟軍都懶得去轟炸這反正完不了工的東西。面對這艘完工近9成的心血之作,德國人又狠不下心拆解回原料。因此“齊柏林”靜靜的停在波蘭的什切青港中,再也沒有挪過窩。

1945年,蘇軍連續大反攻,“齊柏林”落到了蘇軍手中。潰不成軍的德軍根本來不及執行希特勒摧毀航母的命令,僅僅將它鑿沉在碼頭。

不過蘇聯人倒也沒有過多理會這艘德國航母,他們於1946年3月將“齊柏林”撈出並拖到了列寧格勒船廠,但並沒有將之編入作戰序列,而是劃為紅海軍“101浮動基地”使用。具體用途...拖戰利品。

1947年8月,西方的偵察機在波羅的海附近發現了“101號基地”的身影,據說當時蘇聯人已經完全不拿豆包當乾糧了,這艘第三帝國熬盡骨血的航母,成了蘇聯的訓練靶船,正在輪番遭受轟炸機的攻擊。

就這樣,德國海軍的航母夢徹底化為煙雲。


王司徒老百科


二戰期間德國是有航母的,而且還是兩艘,只不過一艘是下水之後的半成品,另一艘還停留在製造階段直接報廢。它們的名字分別是:“齊柏林伯爵”號和“彼得·斯特拉塞”號。前者是為了紀念硬式飛艇發明者齊柏林,後者是以德國飛艇部隊指揮官彼得·斯特拉塞命名。

“齊柏林伯爵”號航母。

“彼得·斯特拉塞”號航母。

二戰德軍最知名的戰術包括:海軍鄧尼茨的“狼群戰術”以及古德里安的“閃電戰 ”,並稱為德軍海陸兩大法寶。正是由於德國的目標是歐洲大陸,和英國也就是一個海峽之隔,戰術思想上的差異導致了航母建造的重視程度不高。

1929年海軍提出建造上述兩艘航母,1935年才得到小鬍子的批准,憑藉德國先進的工業建造水平,進度相當快。1938年,“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下水,由於海軍總體戰略思想的改變而於1939年10月起停滯(美國沒有介入前“狼群戰術”效果不是一般好,造航母還不如造潛艇)。

直到1942年5月,海洋和天空都不再是德國人的天下,為保護艦隊免遭敵人空中打擊,航母建造工作正式恢復。不過和日本海陸馬陸的不和一樣,德國空軍司機戈林對於航母的重新開建非常不滿。戈林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戈林曾經說過:在德國土地上一切會飛的東西都屬於我。航母一旦開始發展,就需要大量的艦載機,那麼空軍的力量自然就受到削弱,空軍地位就會受到影響,自然也影響其個人在德軍中的地位。因此,海軍造自己的航母,空軍負責艦載機,可是就不配合,有艦無機你還能上天。

JU-87C艦載機。

海軍的航母有了,沒有配套飛機,時不我待,只能玩命的造潛艇去送人頭。1945年4月,倉惶逃竄的德軍為了不讓“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落入蘇軍之手,就將其鑿沉在波蘭海域。

“齊柏林伯爵”號性能如下:

滿載排水量:31367噸、全長262.5米、最高航速33.8節、續航8000海里。

艦載機配置包括:常規情況下42架(戰鬥機12架,攻擊機30架),最大載機量50架(其中10架梅塞施米特式109型戰鬥機、20架容克Ju 87型俯衝轟炸機、20架費策勒Fi 167型魚雷轟炸機)


河東三叔


二戰期間,德國是有兩艘航空母艦的,唯一一艘下水的航空母艦“齊柏林伯爵”號。1938年開始動工建造,可因為一些原因,中間停了好幾次,等快要完工的時候,1945年,蘇軍即將佔領德國,為了防止該艦落入蘇聯手中,納粹德國就將其炸燬。

另一艘姊妹艦“B航艦”,它在建造中途停工報廢,從未實際下水。

為什麼德國在整個二戰期間沒能建造出一艘航空母艦呢?

原因一:戈林的阻撓限制了德國航空母艦的發展

二戰期間,戈林作為空軍元帥,跟希特勒的關係非同一般,戈林極力反對建造航母,他反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航母需要大量的艦載機,一旦發展航母,那麼德國空軍的力量勢必會受到削弱。

二是戈林擔心海軍發展航母,一旦壯大起來,可能會威脅到空軍的地位。



原因二:作戰對象讓德軍放棄了發展航空母艦的計劃

二戰期間,德國的主要作戰對象都是歐洲國家,都是可以通過陸地到達,例如周邊的法國、比利時、波蘭等,德國只需要發展陸軍和空軍就可以佔領這些國家。

唯一例外的是英國。

但英國跟德國之間就隔了一個英吉利海峽,德國的空軍完全可以對英國實施轟炸。再加上德軍的閃電戰效果良好,這讓希特勒相信,藉著陸軍和空軍,就可以達到征服歐洲大陸的目的。

德國海軍的主要作戰對象是英國的運輸船隊,面對傳統的英國皇家海軍,正面作戰肯定是行不通的,於是海軍方面就採用鄧尼茨提出的“狼群戰術”,利用潛艇偷襲,達到摧毀商船的目的後,就溜之大吉。

原因三:資源的限制

二戰期間,德國的所有工業都傾向於陸軍和空軍的武器裝備,都在生產飛機、坦克以及火炮等武器,很難騰出精力和資源來建造航空母艦。


再加上航空母艦是個系統性的工程,它需要艦載機,需要護航的船隻。而當時德國三軍的次序為陸、空、海,軍費大部分用於陸軍,其次是空軍,哪有那麼多的資金來建造航母?


金兔歷史


航母這一海上大殺器,是在二戰爆發後的日本使用大量航母偷襲美國珍珠港後,採樣世界各國看到它空前的戰鬥力,其艦上攜帶的艦載機的攻擊力更是恐怖。

而在二戰爆發之前,世界各國奉行的都是以大艦巨炮著稱的裝甲戰列艦。
說到德國在二戰中有沒有航母?答案是有,不過只能說在建,到二戰結束德國投降這艘航母都沒有完工。

德國在1938年,開工建造“齊柏林伯爵號”,這艘航母的設計艦體長度為262米。不過因為各種原因,這艘航母都沒有在希特勒的重點建造計劃中,直到德國戰敗這艘航母還處於建造中沒有完工。

自從一戰結束德國戰敗,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軍事力量受到很大的制約,不能擁有大型戰列艦、軍隊人數不得超過10萬等等方面。

所以說在二戰前德國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導致海軍發展前滯,並且在二戰前德國並沒有意識到航母在以後會取代戰列艦的海上霸主地位。這也是德國在二戰爆發前並沒有發展航母計劃的一個原因!



在二戰前期1938年,希特勒才想到了發展航母的計劃,開工建造了“齊柏林伯爵號”。

不過這一計劃遭到了當時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的極力反對,他認為德國想要佔領整個歐洲,只需要從陸上進攻、與空軍的配合就能完成。根本不需要航母這種遠洋進攻的鋼鐵巨獸。當時戈林為何會阻止希特勒發展航母的原因是,如果德國大力發展航母,勢必會需要為海軍制造大量的艦載機與大量的航母戰鬥群的護航戰艦。

如果德國把軍隊的資金傾斜投入到發展航母計劃當中,那麼必然會削弱現有的空軍與陸軍的強大戰力。這是作為空軍司令的戈林不願意看到的!

而當時德國需要海軍力量進攻的只有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其他的歐洲國家德國完全可以依靠強大的陸軍一舉殲滅。

就算是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德國空軍稍微遠一點航程的戰機就可以實施攻擊。德國再怎麼發展海軍力量,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可以與曾經的海上霸主英國皇家海軍相對抗,還不如多發展幾艘潛艇用於偷襲划算。

所以直到德國戰敗,一波三折建造中的航母“齊柏林伯爵號”也沒有正式服役德國海軍!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俗話說得好——“百年海軍”

德國的海軍一直以來地位就低於陸軍空軍,也確實沒有什麼發展海軍的需求、願望,德國的資源不夠也是一個大問題。

航母需要大量的油,德國當時柴油之後給自己的潛艇用,坦克、裝甲車都只能用汽油,就沒有多的給航母了。

而且二戰德國海軍實行的是“破交戰略”,既破壞對手的交通線、運輸線,是以攻擊對手商船為主的,打了就跑,因此需要大量的潛艇、巡洋艦這類隱秘性好、跑得快的東西。而航母是為了打正面對抗和支援陸軍作戰的的,是為了消滅對方的主力艦隊和陸上部隊的。德軍沒有這樣的需求,英吉利海峽很短,用陸基轟炸機就夠了,去炸美國是不可能的,其他戰區又都是陸上接壤的。


MartinRiggs


我給你解釋吧

一,歷史原因: 一戰時,德國曾經建設出了一支能與英國匹敵的海軍,但是一戰結束後,德國的出海港口被大幅度減少,海軍的數量,噸位都受到嚴格的限制(最大噸位只允許1.5萬噸左右),所以根本不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條件。

二,軍事理論原因: 二戰開始前世界的海軍大國依然信奉鉅艦大炮主義,連像日本這樣以海軍為一切基礎的超級海軍強國,都在製造當時世界上噸位最高的大和號、武藏號戰列艦,憑德國的軍事理論,根本不可能把鋼鐵資源用於製造航空母艦。



三,現實原因: 二戰結束後,英國取得了大西洋的絕對制海權,作為傳統海軍強國,他是絕對不會允許有歐洲國家擁有強大海軍的。所以嚴格封鎖了從英吉利海峽到大西洋的海路,二戰中,德國製造的超級戰列艦埤斯麥號就是未入大洋,就被英國海軍消滅,所以,德國不可能冒如此大的風險,將人力物力投入到航母上。


四,技術原因: 製造航空母艦需要相當高的技術支持,就是現代,能製造航空母艦的國家不過10個,德國當時的海軍主要技術力量都用於投入投資少見效快的潛艇上,不可能有多餘的技術力量製造航空母艦。


rey有點呆


二戰中德國原本打算建造航母的,但是後來全部改成潛艇了,海軍方面的鄧尼茨提出的“狼群戰術”在戰爭的中前期效果顯著,因此深得人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的海軍將領鄧尼茨之所以被稱為“狼頭”,就是因為他首創了海戰的“狼群戰術 ”,使納粹德國海軍在二戰初期猖狂一時。“狼群戰術”與古德里安的“閃電戰 ”並稱為納粹德國軍隊的海陸兩大“法寶”。

還有就是德國並不重視海軍的,他們的焦點在陸軍對歐洲大陸的爭奪


無法言語的失落


德國日本蘇聯法國這樣的工業相對美國實際上屬於中等國家。他們的資源實際上是有限的,這就導致特別是戰時他們發展軍事力量時必須有側重點。德國跟蘇聯都是發展大陸軍,空軍是以戰鬥機中短程轟炸機為主。而日本則是以海軍為主,陸軍的機械化裝甲化完全沒進行。只有世界第一強的工業國美國,陸海空三軍比較均衡發展。而且還有別人沒有的遠程轟炸機。所以除了二戰德國沒有航母,蘇聯也沒有。日本沒有像樣性能的坦克,完全沒有趕上機械化裝甲化陸軍改革的步伐。


老馬150806910


一來德國的工業規模相比美蘇小,短期內建設不了龐大的海軍,二是德國工業先進但是資源少,不足以維持龐大的海軍消耗,第三德國是大陸國家,它的戰略重心是在陸地上,尤其是東方所以沒有必要或者在解決陸上問題前沒必要擴大海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