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出身奴隸,卻敢“放逐君王”後終成一代賢相

我國古代,上有國家的老大“帝王”,下有社會的各個階級。上行下效,上面統治階級統領國家,下面各個階級構成社會整體,接受帝王的統治,保證社會的運行,是“下等人”,可見古代階級森嚴,但是有一個人,奴隸出身,卻做到了國家的“二把手”,他就是一代賢相:伊摯。

在公元前16世紀,中國的奴隸社會發生了一件大事:商湯滅夏桀,改朝換代,建立了商朝。而輔佐商湯完成這一偉業的就是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賢相的伊摯。

伊尹:出身奴隸,卻敢“放逐君王”後終成一代賢相

夏朝的最後一個國君夏桀荒淫無道,寵信奸臣,壓榨百姓,導致天怒人怨。這時候東方的方國迅速崛起,出現了一位傑出的首領叫子湯,也就是後來的商湯 。商湯娶妻,妻子有家奴陪嫁,這名家奴叫伊摯,後被商湯重用,改名做伊尹,從此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伊摯是一個有頭腦有謀略的奴隸,他剛隨女主人來到商國時候,只是司廚,給商湯做飯,他自身奴隸的身份決定了他不能直接去見商湯述說自己的政治見解,但是聰明的他在飯菜上做了文章,有時做鹹,有時做淡,用來引起商湯的注意,終於商湯接見了伊摯。伊摯很好的抓住了這次機會,從飯菜的滋味引申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分析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經驗,一番真知灼見,讓商湯大喜,覺得伊摯是個人才,解除了他的奴隸身份舉任以國政”,即任用他為國相。

伊尹:出身奴隸,卻敢“放逐君王”後終成一代賢相

伊摯為相,竭誠輔佐商湯,使之成為開明國君。他以商國宮廷里長出一株楮樹的現象,啟示商湯,齋戒沐浴,清除雜念,夙興夜寐,弔唁死者,問候病人,赦免罪犯,賑濟貧苦,振興國力;伊摯深感夏桀執迷不悟,不可救藥,鼓動商湯實行政德,收攬人心,奪取夏朝的天下;當夏桀意識到商湯是一大威脅,將其因禁。伊摯積極活動,給夏桀送去許多禮物,夏桀遂將商湯釋放;他積極幫商湯的謀劃下,首先剪除夏朝東方的羽翼,攻滅韋(今河南滑縣東)、顧(今河南範縣東)、昆吾(今河南濟水畔)等方國。然後停止對朝廷的進貢,試探夏桀的反應。夏桀大怒,命九夷族進攻商湯。這說明,夏桀還有一定的實力。伊摯審時度勢,勸說商湯恢復進貢,上表請罪,以換取積攢力量的時間;後又在各族紛紛叛亂時,發兵進攻夏桀,一舉滅了夏朝,建立商朝。

伊尹:出身奴隸,卻敢“放逐君王”後終成一代賢相

伊摯為相,在商朝建立後更顯忠誠無私。商湯建立商朝七年後病死,他又輔佐帝外丙、帝中壬、是為帝太甲。此時的伊摯作為四朝元老,寫了諸多文章,教導帝太甲應遵循商湯時的政策和法制,努力做一位仁德國君。帝太甲開始兩年還算規矩,但從第三年起就變得荒淫了。伊摯多次規勸,帝太甲依然自行其是,置若罔聞。伊摯為商朝的江山著想,只好把國君送至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今河南偃師東南)居住,讓他進行反省。這一事件,史稱“伊尹放太甲”。

帝太甲被“放”期間,伊摯以相的身份,“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在桐宮住了三年,想到祖父商湯創業的艱辛,對照自己亂德的行徑,百般感慨,“悔過自責”,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伊摯看到帝太甲反省有了成效,親自到桐宮迎接他回到國都,還政於他,自己仍居相位,忠心地輔佐國君。帝太甲吸取了教訓,勤於政事,修德愛民,諸侯鹹朝,百姓以寧。伊摯深感欣慰,專門寫了《太甲訓》三篇,稱頌國君的功德。帝太甲在位二十三年病死。伊摯又擁立其子為國君,是為帝沃丁。

伊尹:出身奴隸,卻敢“放逐君王”後終成一代賢相

不久,伊摯病死,終年一百歲。他死時,大霧三日,天地不辨。帝沃丁為表達對這位功臣的敬意,特以天子之禮予以安葬。伊摯從奴隸而為相,生輔佐商朝五位國君,特別在攝政期間,沒有趁機篡位,而是改造了帝太甲繼又歸政於國君,表現了忠臣賢相應有的品質。正因為如此,他與後來的姬旦、管仲等人一起,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