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東林黨要負主要責任嗎?

鳶飛九天2018


大家好我是虎頭山小妖,今天我們來聊一下崇禎皇帝與東林黨之間的問題。

說實話到了大明朝晚期的時候,也就是崇禎皇帝即位後,表面上看起來崇禎皇帝很是勤奮,而且當時的國家大權也幾乎都集中在了崇禎皇帝的手中,可就是這麼大的一個優勢卻讓大明直接被滅了,似乎有點搞笑,但是結果就是這麼殘忍。

很多人都說了當時的大明因為崇禎成為皇帝后果斷把魏忠賢等太監全部給清理掉了,然後沒有人可以和朝中的東林黨對抗,結果不到幾年的時候,整個朝廷就被東林黨給禍害了,然後被李自成直接攻破了京城。看起來好像很像那麼一回事,並且還有一些人說朝中的大臣親自給李自成開的城門。

看到這個的時候,我的腦子有點亂,朝中的大臣本來生活的很開心,然後放著自己朝中正品大官不作,非要和城外的那群難民一起混生活,是我腦子沒想明白了,還是說他們的思想已經超出了我的思考範圍?

當時的大明說實話已經到了快不行的地步,尤其是聽說李自成攻破京城之後,光是在很多大臣的家中就搜出了大量的金銀珠寶,而在城破之前崇禎皇帝親自一個一個的請求這些大臣級朝廷捐點錢財用來打仗,但是卻沒有人出錢出力,尤其是這些東林黨幾乎全都在哭窮,把崇禎氣得快吐血了也沒有辦法。

從這一點上很多人都說這些東林黨都不是好東西,但是我們還是要好好想一個問題,雖說當時的大明國庫真心沒錢,想讓這些東林黨們給朝中捐點錢,可是問題也來了。

如果這一次捐錢的效果很好,哪麼下一次還要不要捐錢,如果某個臣子的家中沒有錢了,會不會因為捐不出錢來直接就把這個臣子給處理掉,這些都是問題。

說實話不是這些臣子們不想捐錢,而是不敢,為什麼要這麼說?

可能大家都忘記了朱元璋在剛剛成為皇帝的時候,沈萬三是個什麼樣的下場了吧,當時的沈萬三把自己家中的大量金錢捐給了朱元璋,表示自己對於大明是忠心的,只想讓這些抗元將領們能吃上一口飽飯。

然後朱元璋看了看這些沈萬三所給的錢財後,很是果斷的表示這些錢可能不夠,然後沈萬三這個人就成為了歷史,連帶整個家族都消滅了,這件事大明朝的臣子們還有那些有錢的商人可是都不會忘記的。

別看崇禎皇帝這幾天國庫沒錢天天跟這些臣子們好說好商量,等這件事過了之後一定會下令清查的,先不說別的,你們這些多的錢是從哪裡來的,然後是什麼下場就不用說了吧,沈萬三的例子還在那裡擺著哪。

所以說不是東林黨不想捐錢,而是不敢捐。可以說大明沒有錢是根子的問題,而不是這些所謂的朝臣的問題。

為什麼這些朝臣可以這麼有錢,而皇帝沒有錢,要說整個大明朝的制度沒有問題才是見了鬼了,那幾十萬的藩室宗親們一直在吸著大明的血液,崇禎明知道這些都是大明的害蟲卻一直沒有動手去處理過,或者說因為自己以前也是藩室宗親的一員,所以有點下不去手。

如果這些東林黨把錢財捐了出來,那麼皇帝是打算先用這些錢財打仗,還是說直接又把這些錢財給那些藩室宗親們給放下去了。

只能說當年的朱元璋可能想著讓自己的子孫過的好一點,所以才會定下這麼一個制度,但是從來沒有想到過幾百年過去了這個制度造就了幾十萬的閒人,而且從頭到尾大明的制度一直沒有改變過,就好像知道自己身上有一塊爛肉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但是因為怕疼,所以一直放任著這塊爛肉在繼續腐爛,一直到最後把自己的生命也耗盡為止。

可以說崇禎皇帝當時的權力已經達到了全國各個地方的政權都掌控在手中的地步,可是也沒有這個絕心去根治一下自己國家的這個病,一直到國庫再也承受不了這種壓力,然後被李自成攻破了京城為止。

其實真要說罪人就是崇禎皇帝,正是因為他不是順著皇位繼承的,所以很多皇家之中的秘密他也不清楚,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名聲與權力更強大一些,就直接殺掉了魏忠賢在內的太監繫統,這也相當於直接斷了灰色收入的那一部分。

說實話像之前的朱厚照等皇帝都是什麼樣的人,大家還不清楚嗎?看起來不管朝廷的任何事,但是手下的太監們卻一直在狠狠的搜刮著那些有錢的臣子與商人,所以國庫一直以來都是夠用的。

可惜崇禎皇帝這個人有點太過正直,或者說為人比較死板,不知道變通。這才讓看起來比較清高的崇禎皇帝過的還不如一個臣子的生活質量高。

所以說表面上看起來大明就是敗在了東林黨的手中,但實際上卻是崇禎皇帝的自己不懂得權勢的運用,才會造成了這樣的結果,要說東林黨也有一部分的原因,但是主要責任還是崇禎。


虎頭山小妖


明朝滅亡一直有朋黨之爭、閹黨禍國兩種論調,本題主要回答黨爭對政局國家的影響。

“朋黨”,是指一定的派別、集團,為爭奪利益、排斥異己互相勾結而形成。歷史上有名的東漢“黨錮之禍”、唐代“牛李黨爭”、宋代“元祐黨案”比比皆是。

而明朝“東林黨爭”,泛指明末東林黨(及其核心—復社),與宦黨、浙黨、齊黨、楚黨、昆黨等以地域劃分朋黨之爭。

東林黨由原吏部郎中“顧憲成”領導,以江南士人為主要成員,而浙黨則由寧波人“沈一貫”為代表,聚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組成東林黨的反對派;

另外,以“官應震、吳亮嗣”為主的楚黨,和山東的齊黨都依附於浙黨,合稱“齊楚浙黨”。“東林黨爭”相當於東林黨和全國朋黨之爭。

一、東林黨的政治訴求

1、政治方面,要求改變宦官專權干政,主張開放言路。

2、工商經濟,強烈反對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收稅。主張重視工商業,要求國家惠商恤民、減輕稅賦等。

3、科舉制度,反對科舉舞弊行為,主張科考取士不分等級貴賤,依才錄用。

4、軍事方面,要求加強在遼東的軍事力量,積極防禦滿洲貴族的進攻。

二、引發的爭議

1、上面的要求看似合情合理,實際上東林黨集團代表的是江南地主、礦主、商人財閥。借嘲諷官史,非議朝政,來達到包庇地主,為富商礦主保持既得利益之實。

2、東林黨人站在道德高度,提出廉正奉公,振興吏治,廣開言路,革除弊政等口號,但是實質上卻作為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3、東林黨人貪汙腐化,偷稅漏稅,截留稅款,造成崇禎時期財政危機,對明末悲慘的社會現實視而不見,對工商地主徵款和賑災行為極力阻撓;軍隊軍餉器械嚴重不足。

東林黨人的行為,遭到宦官及其他朋黨集團的強烈反對。雙方因政見分歧發展演變形成明末激烈的黨爭局面。

三、造成的成果

經濟上,東林黨人代表著當時江浙商人、地主的利益,反對國家向工商業者收稅,取消或降低包括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在內的稅負。

政治上,和其他黨派不擇手段相爭,打擊報復,造成國家動盪不安。

種種行為,使得明末的財政收入來源更顯單一,稅收來源更依賴於農民。加上明末處於小冰河時間,各種天災不斷,造成大量農民破產,形成流民,直接導致明末的農民大起義。而軍隊軍餉器械的嚴重不足,使明軍在對抗外敵時毫無戰鬥力可言,間接導致明亡。

最後,引用美國學者賀凱對東林黨的評論,“他們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但不是一個改革政治的士大夫團體”,東林黨有著極強的道德標準,他們能找出社會上的問題,但是從未有找出解決的辦法。


河東三叔


1,客觀的講,這個鍋,東林大肯定要背很大一部分,這是賴也賴不掉的事實。

2,大明朝的滅亡,東林大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什麼我會這麼講?東林黨是明朝末年,對明文人士大夫的一個統稱。從古至今都是文人士大夫管理國家,國家沒管理好,不是他們的責任,誰的責任???

3,我們來說說真實的明末東林黨,明朝末年,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除了過別少數真清流有傲骨意外,其大多數是表面是兩袖清風,道德高尚。私下官商勾結,驕奢淫逸,貪汙腐敗。但是他們掌握輿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今天攻擊這個這個政策,明天攻擊那個政敵,典型的眼高手低而誇誇其談。卻又自命不凡,除了打嘴仗一無所用。他們的理想是馬兒可以跑,也不用吃草。

4,崇禎皇帝扳倒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以後,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獨掌大權。折騰了十多年,一事無成,除了打嘴仗就是黨同伐異,最後隨著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大明朝也就亡了。

5,作為封建王朝的大明,遲早是要滅亡的,但是東林黨的存在,確確實實的加速了大明朝的滅亡。

6,崇禎皇帝在位十幾年一直被東林黨的文官集團裹挾著。什麼事情都沒有辦成,加上自然災禍,導致大明王朝滅亡了,崇禎皇帝最後死的時候說出了那句文臣皆可殺。


無常的小跟班


集權體制下,任何人都會因為自身安全問題,拼命至對手於死地!無論是閹黨還是東林黨。無論閹黨的耳邊風還是東林黨的奏摺,都是拼命說服皇帝作出有利於自己一邊的決定!皇帝一定是至高無上一言九鼎的人嗎?實際上是各黨之間實力的較量!皇帝的決定因素實際上是起到第三方實力的選擇問題。崇禎皇帝選擇了東林黨,打擊了閹黨!政治就是如此的殘酷。東林黨在大肆屠殺所謂閹黨餘孽上毫不顧忌,這種擴大化的打擊如同牢籠困獸打開一樣血腥!導致大明政治信用一定程度上的損壞。當朝者傲慢其實與百姓毫無意義,他們表面上順從,也有不少百姓附和權貴對被打擊者表現出莫名憤恨。如京城百姓對袁崇煥等。這個說明,國家體制只是少數人的遊戲。真正的玩家並非百姓!因此歷史依然屬於少數人!終極權力的更迭遊戲,依然屬於時代實力強悍者!無論是滿族貴族努爾哈赤,農民李隆基以及崇禎皇帝,都有機會贏取最終勝利!由於後兩者都在做減法,只有前者在做加分!東林黨及大明貪腐官員都是對崇禎減法行為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美國GE


明朝末年的朋黨之爭、腐敗、糜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除了始作俑者東林黨,還與閹黨、浙黨、楚黨、齊黨、昆黨等常年的派系紛爭分不開的。但主要責任還是由於明朝執政者在馭人、用人、駕馭朝堂的手段與策略上有重大失誤有關!

早在天啟皇帝朱由校執政時期,就為明朝以後的亡國埋下伏筆;待崇禎倉促接班時已是千瘡百孔、風雨飄搖、岌岌可危了!

朱由校自幼備受冷落。未受過正規教育,十六歲登基理政,文化淺,無法應付的朝堂中黨爭混亂的局面,和內外交困的現狀,只能選擇逃避,專心做他的木工活,每當太監們彙報工作都叫太監們自行處理,致使閹黨逐漸做大,獨攬朝綱!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東,風水輪流轉!崇禎上臺後為了消除閹黨隱患,立刻對閹黨一夥痛下殺手,處決了大太監魏忠賢;不光如此在財政方面廢除了工商稅,反而增加了農民稅;所造成的後果是極大減少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並激化了與農民的矛盾,最終致使農民起義爆發。崇禎對東林黨人非常信任、言聽計從,致使東林黨人無法無天!與奸商們勾結在一起監守自盜、偷稅漏稅、大飽私囊。為了打擊閹黨勢力崇禎對與閹黨有關係的大臣拼命打壓,如孫傳庭、袁崇煥等被整死。

可以說,,明朝的滅亡是崇禎一手造成的!除了性格上的原因,沒有執政才能、缺乏處事謀略是主要原因。


生生不息鋼鐵俠


最不可思議的是到現在還把東林黨看做是政黨是好人。東林黨不是什麼政黨他是個宗教團體,準確的說是個邪教,是理學邪教在明朝的馬甲。這就要說下這個邪教從司馬光創立所遵循的教義是什麼,和在這個歷史時期邪教必須要做的又是什麼了。

理學邪教是儒學的付骨之蛆,打著儒學的牌子行的是邪教的實質,宗教和學派最核心的區別是一個自創立之初就無法修改一個需要吸收新鮮知識從而充實和發展自我。理學邪教把儒學經典上的治國理念搬到自己的教義裡,定義成了不可更改的聖經,誰要改那他就是異端,是異教徒,要口誅筆伐,要他死無葬身之地!請參考中期改革者,王安石,張居正,李鴻章。這些人還是體制內的而且他們的改革只是隔靴搔癢式的改革都被罵成狗,體制外的萬曆改革,魏忠賢改革更是嗤之以鼻。那這個不容觸碰的核心教義是什麼?我認為是井田制,國家把人口和土地結合起來形成勞動成果,從而形成稅收。這也是中國能夠分久必合,迅速恢復生產的根本原因。但是這個制度只適應於人少地多的國家建立初期,隨著和平的到來,人口爆炸,明朝從2到3千萬人口到中期已經到了1個多快兩億。而土地的供給跟不上人口的增長,同樣的一個家庭從建國初期的十幾二十畝地在不斷的分家過程中(那時沒計劃生育)一個家庭也就幾畝地了。維持溫飽都可能有問題,更別說稅收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該怎麼辦,萬曆給了正確答案,通過關稅,商業稅和礦稅彌補。但是這東林黨是邪教,他怎麼可以讓你做出違背教義的事呢!萬曆一死全都擰回來。但是國家還是沒錢啊,怎麼辦?教義不能動那就只有殺人了,把中國人口重新降到2到3千萬,他們就可以再次通過行之有效的井田制蠱惑老百姓信他們。這就有了300年來一下的合久必分!辦法有了,如何執行,殺人無非就是瘟疫,天災,戰爭。前兩個不好控制,只有戰爭好控制。自己不動手那就讓外族來殺。這也就是滿清入主中原。他們只要攪混水,殘害忠良,把自己偽裝好就行了。


日常刷下線


那個很早就形成了,東林黨其實不能背鍋,事實上東林黨形成本由吏部內閣官吏銓選權力鬥爭開始,而且東林黨人大都反對王陽明心學(後學者發展越來越壞),提倡應用現實,學說其實對反對貪腐有正面影響,只不過是到了崇禎面臨的東西太多了,而貪腐卻是從閹黨開始盛行的,一直延續到了明亡。


sunnyyunfy雲飛揚


東林誤國,東林對手害國。

明亡於黨爭,黨爭只是明亡的的一個原因,只是黨爭的一派的,怎麼就負主要責任了。一年級的都算不出這結果。

東林只是過於理想化,導致官員各立派別,相互攻擊,有害行政。

其它的都是網絡亂傳,根本沒史學家支持


寧劍


政治講究萬萬代。經濟講究炸幹你的油。文化講究我牽著你的魂。體力勞動送你一副好身體。腦力勞動送你一群追趕者。酒足飯飽後還可以吹吹牛逼。今生今世還有太多的未了的情。來生來世那是最缺德的糊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