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文加翻译!(第一篇:曹操起兵)

原文: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sì),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译文:太祖武皇帝为沛国谯县人氏,姓曹,名操,字孟德,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这个是自称的,不知道真假)。东汉桓帝时,曹腾官至中常侍大长秋,爵封费亭侯。养子曹嵩继承爵位,官至太尉,但没人知道他过继前的事情。曹嵩生下了太祖。

《曹瞒传》记载,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司马彪《续汉书》记载,曹腾父亲叫曹节,字元伟,素以仁厚闻名。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文加翻译!(第一篇:曹操起兵)

曹操

《续汉书》记载,曹嵩字巨高。为人敦厚谨慎,讲究忠孝。曾任司隶校尉,汉灵帝擢拜为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黄初元年(公元220年 ),被追封为太皇帝。

吴人所作《曹瞒传》及郭颁《世新说语》都记载,曹嵩是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跟夏侯惇为堂兄弟。

原文: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

译文:曹操从小就十分机警,有权谋心计,意气风发,放荡不拘,经常做点豪侠之事,而不做修身治学的行为,所以当时人也并没有重视他。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这两个人慧眼识英才,认为曹操很牛,不同一般。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曹操年二十时,被举荐为孝廉(字面上是又孝又廉,真要“举”起来,还是得看背景),担任郎官的职务。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提升为顿丘令。后来又被征召,授任为议郎。

《曹瞒传》记载,曹操刚当洛阳北部尉时,负责管理治安。

《魏书》记载,曹操的堂妹夫强侯宋奇被诛,连带着曹操也丢了官。来因为能明古学,又被授命为议郎。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文加翻译!(第一篇:曹操起兵)

张角三兄弟

原文: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徵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译文:汉灵帝光和末年(大约是公元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朝廷授予骑都尉的官职,领兵去征讨颍川的黄巾反贼。后来又升任为济南国相。济南国下辖有十多个县,各县的长吏大多阿谀趋附朝廷权贵,贪赃枉法腐败不堪,声名狼藉。曹操上奏朝廷,罢免了其中的八个,叫停了那里滥设祭祀的风气,作奸犯科的人在严打的威慑之下也都逃窜了。郡界范围内,人民情绪稳定,一派和谐景象。过了很久,曹操被朝廷征召返回,任命为东郡太守。曹操这回没去就任,而是声称有病,返回了家乡。操回家乡不久以后,冀州刺史王芬、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人,密谋废掉汉灵帝,立合肥侯为帝。他们把这种密谋告诉曹操,想拉曹操入伙。曹操拒绝参与他们的行为。后来王芬等人也就事败了。

司马彪《九州春秋》与《魏书》都有记载曹操拒绝王芬的事情。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文加翻译!(第一篇:曹操起兵)

韩遂

原文: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馀万,天下骚动。徵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译文:金城郡的边章和韩遂,杀了刺史郡守而叛乱,有兵众十来万。这件事让天下都骚动不安。朝廷征召曹操为典军校尉。正好汉灵帝驾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和袁绍两个人不满宦官们干涉朝政,密谋杀掉这些宦官,但是太后不肯听从他们的计谋。何进于是召董卓入京,打算利用董卓的力量来胁迫太后。结果董卓还没有来到,何进反而先被宦官给杀了(这什么破计策啊)。等到董卓到了京城,把皇帝给废为弘农王,而另立了献帝。京都大乱。董卓上表举荐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要和曹操共谋大事。曹操不合作,改名换姓,偷偷地从小路东归乡里(正史里没有“孟德献刀”)。曹操溜出了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经过中牟县时,被亭长所怀疑,抓起来带到县里。县中有人暗中认出了他,向县令说情,因而得以释放。董卓杀了太后和弘农王。曹操到了陈留,散尽家财,召集义兵,准备讨伐董卓。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 189年)冬十二月,开始起兵于己吾(今河南宁陵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文加翻译!(第一篇:曹操起兵)

《魏书》记载,曹操认为董卓必将失败,所以没有就任董卓所举荐的官职,逃归乡里。从数骑经过故人吕伯奢的家里,伯奢不在家,其子与宾客共同打劫曹操,想抢马和物品,曹操手刃数人(看来打劫也要技术的,不够不大可信)。

《世语》记载,曹操经过吕伯奢家。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宾主之礼做得很全。曹操自己想着违抗了董卓的命令,怀疑吕伯奢的儿子是不是对自己图谋不轨,持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记载,曹操听到他们食器的声音(磨刀声?),以为要谋害自己,在夜里杀了他们。既而凄怆地说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说完跑路。(演义里就来源于这个说法)

《世语》记载,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助曹操起兵,兵士有五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