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春期孩子交流難?心理學家表示:家長都應該學學這種交流方式

前幾天,隔壁大姐來我們家串門,誇我們家閨女好可愛,聰明伶俐,嘴又甜,真讓人羨慕。我就順嘴回了一句,“這有啥可羨慕的呀,天天粘著我們,想出個門都不方便,去哪都得帶著她。我還羨慕你呢,女兒都上初中了,自己想幹啥就幹啥,完全不用操心孩子,多好。”

不料鄰居大姐馬上開始倒苦水了,“哎呦你可別羨慕我了,我這一天天的,都快被我閨女氣死了。這不進入青春期了嗎?叛逆得不行,誰說話都不聽。讀書不好好讀,就想著上網玩電腦,自己房間亂得跟狗窩似的,也不肯收拾。讓她做點家務,跟要她命似的,還動不動就跟我吵架,吵起架來嗓門比我還大。前幾天還鬧離家出走來著,把我嚇死了。最近我都不敢跟她大聲說話,生怕這小姑奶奶哪天又想不開,做點啥傻事出來。”末了,又跟我感嘆了一句,“你說我們這家長當得,怎麼這麼憋屈呢,我現在都不知道該怎麼跟我閨女說話她才肯聽。”

其實不只是這位大姐,很多家長,在自己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都會苦惱一個問題,那就是:要怎麼跟自己的孩子進行交流?要怎麼說,孩子才肯聽?

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登博士,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創辦了父母效能訓練(P.E.T.)課程,專門向父母傳授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並循序漸進地提出建議。

此外,戈登博士還創建了聞名全球的“戈登方法”,旨在改善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後來發展為一種能夠改善所有人際關係的通用模式。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如何使用戈登博士提出的“我—信息”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解決家庭衝突,讓每個人都能在衝突中成為贏家。

和青春期孩子交流難?心理學家表示:家長都應該學學這種交流方式

01、什麼是“我—信息”法

“我—信息”其實是一種溝通方式,指的是父母在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時,以自己作為談話的主體,主要表現自己的感受

與“我—信息”相對應的,還有一種“你—信息”溝通法,以對方作為談話的主體,說出的句子,基本上以“你”開頭,或者包含“你”這個字,信息是指向“你”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你上了一天班,回到家之後已經很累了,只想躺在沙發上休息一會,然後洗個熱水澡,就去睡覺。但是你5歲的女兒卻並不這麼想,她在你身上爬上爬下,扯著你的胳膊,大聲喊著,“爸爸,爸爸,陪我玩一會兒嘛”,並拿過來一本書,一定要你念給她聽。這時,你會作何反應?

如果你直接對女兒說,“你怎麼這麼煩?你就不能自己玩一會兒嗎?!”這時,你使用的就是“你—信息”溝通法。

而如果你向孩子描述了她的行為帶給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我現在很累,實在沒精力陪你玩。”這時,你使用的就是“我—信息”溝通法。

當過父母的人都知道,有一個孩子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當你的孩子,因為某種行為,阻礙了你享受生活,或者給你帶來一些麻煩時,你便“擁有”了問題。你覺得疲憊、沮喪、難過、勞累、憤怒等,這時,你必須使用合適的話語,使孩子明白你內心的感受。

很顯然,“我—信息”法比“你—信息”法要更適合用在這種時刻,因為“我—信息”能準確傳達出父母當時的感受,而“你—信息”法咋只會讓孩子感到困惑,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或者自己是個壞孩子。

和青春期孩子交流難?心理學家表示:家長都應該學學這種交流方式

02、為什麼要使用“我—信息”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你本來就有想去做某件事的打算,但是如果這時候有人(比如你父母)跳出來,命令或者勸告你一定要做這件事,你就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不想做這件事了。因為你覺得你自己受到了強迫,或者說自己不被信任。我相信,沒有人喜歡這種被強迫或者被懷疑的感覺。

但事實卻是,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在對孩子做類似的事情。換句話說,父母總是在向孩子發出發出“解決方案信息”,當孩子遇到某件事時,還沒等孩子做出反應,我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告訴孩子,該怎麼做了。

我們可能採取的措施有:

  • 下達命令、指揮、指示,比如“把門關上”、“晚上11點半前必須回家”;
  • 提出警告、訓誡、威脅,比如“你安靜一點,否則你就給我回自己房間去”、“趕緊把廚房收拾乾淨,否則有你好看的”;
  • 提供勸告、建議或解決方案,比如“大人說話的時候,小孩子最好不要擦插嘴”、“脫了鞋子之後要把它放到鞋架上”。

除了對孩子發出“解決方案信息”外,作為父母,還可能在無意中,對孩子發出“貶損信息”,比如,對孩子進行批評、責備,嘲笑、羞辱孩子,對孩子進行診斷、心理分析,或者教導、說教等等。

可以設想一下,假設我們談話的對象不是孩子,而是一個與我們一樣的成年人,我們還會這麼說嗎?我們會因為自己的同事在吃飯時大呼小叫,就對他冷嘲熱諷,甚至把他揪到客廳,罰他面壁思過嗎?我們不會這樣做!那為什麼我們會對孩子這樣呢?

我們會給自己的朋友留面子,即使朋友做了錯事,我們也會友善地進行提醒。但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卻不夠尊重,總是使用“你—信息”,試圖教育孩子,或者批評孩子,這樣自然會招致孩子的反感。

對孩子過多地使用“你—信息”,可能會使孩子感到內疚或懊悔,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是個壞小孩;也可能會使孩子覺得父母不公平、不愛自己,並做出激烈的反抗。不管哪種結局,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這就是為什麼戈登博士建議家長選擇“我—信息”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

使用“我—信息”,談話的內容是針對家長本人的,不易引起孩子的抵抗和叛逆;使用“我—信息”,使家長對孩子敞開心扉,將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暴露在孩子面前,也使孩子能認識到自己對於家長的這種情緒所負有的責任,使孩子擔負起改變自己的行為的責任,從而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大人們往往低估了孩子們願意替他人著想的程度,事實上,孩子們比我們想象得還要愛我們。只要大人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和孩子說話,坦白自己的感受,孩子也可以成為善解人意、富有責任感的人。

和青春期孩子交流難?心理學家表示:家長都應該學學這種交流方式

03、怎樣使用“我—信息”與孩子進行溝通

說了這麼多,那我們該怎麼使用“我—信息”法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呢?

首先,我們一起來聊聊“我—信息”的構成要素,“我—信息”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①描述不可接納的行為

②描述自己對這種行為的感受

③說明這種行為會給你帶來什麼困擾

比如說,你那十幾歲的閨女,以為你今晚要加班,所以大晚上的,連個招呼都沒跟你打,就跑出去和同學一起參加party了。提前下班回家的你,發現女兒不在家,打電話不接,也沒留個小字條。你十分擔心,所以就一直坐在沙發上,等著女兒回來。

凌晨一點半,你終於看到閨女回家了,在那一瞬間,你先是覺得如釋重負,然後,怒氣值開始飆升,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把女兒抓過來,狠狠罵一頓,再罰她寫一篇1000字的檢討,保證以後再也不犯類似的錯誤了。但是,等一下!你有沒有考慮過,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後果會怎麼樣。後果很可能是,你的這些措施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會以你和女兒大吵一架,最後落得個不歡而散而告終。

那如果用“我—信息”法來試一下呢?

首先,你告訴孩子,“我今天下班回家,發現你不在家,打電話沒接,也沒有留字條。”

接著,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很擔心你,已經這麼晚了,我不知道你去了哪裡?萬一你被壞人拐走了,或者在路上出了車禍?”

最後,說明孩子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困擾。“因為太過於擔心你,不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事情,我這幾個小時都沒敢睡覺。我上了一天班,晚上又加班了好幾個小時,已經很累了,需要休息,可是現在,我因為太過於擔心你,而完全無法休息。”

相比於一條指責對方的“你—信息”來說,發送一條坦誠的“我—信息”,要冒更大的風險。因為父母向孩子坦誠地展現了透明的自我,將自己的軟弱和缺陷暴露在孩子面前。但也因此,更容易得到孩子的理解,與孩子間的關係,也會更加親密。

和青春期孩子交流難?心理學家表示:家長都應該學學這種交流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並不是惡魔,也不是無法交流,學會採取合適的交流方法,對孩子開誠佈公,父母就能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孩子,也將能幸福地擁有一對真誠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