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河镇水竹村第一书记周汝荣:扶志扶智 “富脑袋”才能“拔穷根”

“经过3年的发展,我从养3只羊发展到现在20多只,现在还在合养社学习蜜蜂养殖技术,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周书记!”4月30日,记者走进定安县龙河镇水竹村,贫困户吴淑养诉说着他生活的变化。他口中的周书记就是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周汝荣。


龙河镇水竹村第一书记周汝荣:扶志扶智 “富脑袋”才能“拔穷根”


2018年3月,周汝荣接受琼台师范学院选派,到定安县龙河镇水竹村委会担任第一书记。任职以来,他尽职尽责、情系村民,和村民同吃同住,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了解产业发展,采取政策宣讲、树立带头人、送书下乡、举办文体活动、种养培训班等形式,帮助贫困户树立信心,增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利用电视夜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水竹村共有贫困户60户216人。周汝荣到水竹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对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


龙河镇水竹村第一书记周汝荣:扶志扶智 “富脑袋”才能“拔穷根”


“我发现,很多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就是因为存在‘等靠要’思想。”周汝荣用了两个礼拜的时间,了解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作为切入点,提高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积极性?周汝荣想到的第一个点子就是利用电视夜校“做文章”。

“看到没,人家通过奋斗不仅赚到了钱,还娶到了老婆。”电视夜校的时间是每周一晚上8点至9点,周汝荣利用夜校结束后的时间,和大家分享交流当期夜校的内容,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给所有人解读扶贫政策。大家很快就接受了他的交流方式。


龙河镇水竹村第一书记周汝荣:扶志扶智 “富脑袋”才能“拔穷根”


“周书记每次解读政策都很接地气,他就像讲故事一样,通过许多例子,很快就能把大家带进他的节奏里。”共青团定安县委驻水竹村工作队员胡秋影说,每次上夜校氛围都很好,座无虚席,大家都很愿意过来听他讲政策。

“听周书记讲课学到很多东西,有时候他还会请老师来教我们普通话,让我更有信心把产业发展起来。”水竹村委会岭全村贫困户温燕飞几乎每次夜校都会到场,感触颇深。

周汝荣利用电视夜校推广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让村民更加深入了解和运用扶贫政策的效果显著。该村的电视夜校以不漏一期、参加人数多、讨论热情、宣传政策到位,荣获2018年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先进教学班(组)称号。

成立合养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扶贫政策宣讲出去了,村民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周汝荣下一步想的就是让大家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共同致富。


龙河镇水竹村第一书记周汝荣:扶志扶智 “富脑袋”才能“拔穷根”


实地调研、走访考察、了解村民产业发展意向……周汝荣迅速行动起来,到文昌、屯昌、儋州、万宁等市县,考察产业发展动态,寻找适合水竹村发展的产业。

很快,周汝荣便确立了产业发展方向。他从镇政府申请了28万元,从定安县组织部申请了10万,从琼台学院申请了23万元的产业帮扶资金,带领全村60户贫困户成立了竹狸合养社、阉鸡合养社、蜜蜂合养社、黄牛合养社。


龙河镇水竹村第一书记周汝荣:扶志扶智 “富脑袋”才能“拔穷根”


“贫困户可以在合养社务工学习技术,每年还有分红。”周汝荣亲自为合养社拟定合同,以“村委会+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模式,按照估值的方式进行分红,贫困户占60%,致富带头人占30%,村委会占10%。


龙河镇水竹村第一书记周汝荣:扶志扶智 “富脑袋”才能“拔穷根”


“家里的2个小孩还在上小学,老婆生病每个月吃药都要花几百元,还有老母亲需要照顾。”水竹村委会万年康村贫困户王业清因为缺少土地、技术,只能靠打临时工来维持家庭支出,生活窘迫。

2018年底,响应周汝荣的号召,王业清同时加入蜜蜂合养社和竹狸合养社,实现在家门口务工,一个月不仅有近两千元的工资收入,每年9月份还有分红,最重要的是,还学会了养蜂和养竹狸的技术。“有工作,有技术,我现在再也不怕赚不到钱了。”王业清脱贫致富的信心坚定。

以购代捐提高村民自我发展积极性

“产品有了,销路也要找好。”周汝荣说,只有把销路打开了,村民看到了发展前景才有积极性发展产业。


龙河镇水竹村第一书记周汝荣:扶志扶智 “富脑袋”才能“拔穷根”


周汝荣积极联系琼台师范学院,组织教职工参加以购代捐活动,向村民购买山羊、阉鸡、蜂蜜等农产品,切实解决村民农产品难卖问题,提升了他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信心。2018年,琼台师范学院已向村民和合养社购买了38万元农产品。

“我卖了3只羊,10多只鹅,还有30多斤花生油等农产品。”水竹村委会万年康村贫困户凌章达就是以购代捐活动的受益人之一,他总共销售了1万多元的农产品,现在还养了5头小黄牛,打算今年再多养点鹅。因为身体残疾,凌章达干不了重活,之前对生活无望的他,现在眼神里充满了希望。

丰富“脑袋” 根除思想“穷根”

“周书记,我想养羊,要去哪里才能学到技术?”“槟榔黄化病应该怎么解决?”“要怎么辅导孩子做作业?”……周汝荣一系列的扶贫措施把村民的积极性带动了起来,村民经常会向他询问问题,这也成了他“最幸福的烦恼”。


龙河镇水竹村第一书记周汝荣:扶志扶智 “富脑袋”才能“拔穷根”


周汝荣从村民众多的问题中发现,他走的方向没有错。但是,他同时也意识到,丰富了村民的“口袋”只是暂时的,只有“脑袋”也丰富了,才能从根本上去除“穷根”。

周汝荣明白,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途径。他利用学院的教育资源优势,多次组织教育专家送教下乡,积极开展“送课改”辅导活动。同时,发动村民及社会团体捐款,举办“六一”游园活动,为14岁以下获得奖状的儿童发奖励,每张奖状10块钱,当天共发出96张奖状的奖励。

“有一户家庭两个孩子总共获得了14张奖状,孩子拿到奖励非常开心,都说要继续努力,认真学习。”周汝荣说。


龙河镇水竹村第一书记周汝荣:扶志扶智 “富脑袋”才能“拔穷根”


针对村民农业知识缺乏问题,2018年11月,周汝荣联系琼台师范学院和北京蔚蓝公益基金会,向水竹村捐赠了一批价值3万元的农技图书。同时,周汝荣多次组织省级农技专家到村里授课,通过实用有效的技术培训、指导,结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解决村民技术短缺的问题,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

截至2018年年底,水竹村已脱贫56户211人。“看到村民一个个都在努力往好的方面发展,我是幸福的。”周汝荣说。

新建文化广场、休闲点、全村广播系统……水竹村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记录在周汝荣的心中,一串串脱贫的数据是他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他将用他手中的笔,继续书写这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扶贫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