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搞好“扶志”与“扶智”

(通讯员张彦军)2019,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我们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现阶段,脱贫攻坚已经不能单纯借助“输血式”的外部帮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从“输血式”扶贫转变到“造血式”扶贫。

自脱贫攻坚以来,实行一系列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政策,多数有效解决了当前贫困问题,但是并没有将地区发展起来,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自力更生的职业技能。因此,要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精准扶贫要重在“扶志”。贫困户,原本是一个并不光彩的词汇,但是却因为有易地搬迁、到户增收、代缴医疗保险、金融扶贫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而成为老百姓争相追求的“香饽饽”。本来有部分贫困户,自身家庭条件不错,可以自己发展,但为了享受优惠条件,就瞒收入、诉苦穷。究其根源,是缺乏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勤劳实干的精气神,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因此,扶贫必先“扶志”,要通过宣传教育,转变贫困人口“等、靠、要”思想,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精准扶贫更要重在“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地依靠外部“输血式”扶贫,给钱给物,虽然可以他们一时之困,但没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没有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没有“造血功能”,贫困人口就不能够从根本上断掉穷根,就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途径,要从根本上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必须要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要改变过去“输血式”扶贫的模式,转向“造血式”扶贫,从单纯的物质资金支持转变到重视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掌握脱贫技能的重要性,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通过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来增强脱贫致富的技能。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条件差异巨大,各地致贫原因也不尽相同,所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唯有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脱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等、靠、要”观念,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才能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