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扶志+扶智+搭台,方能拔穷根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部分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过上了稳定、幸福的小康生活。但是,确实还有一些农户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少数贫困户的生活现状令人堪忧。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有的偏远地区受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制约,生产方式落后产出较少;有的家庭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有的家庭住宅等基础建设投入过大,等致贫因素外,还有三个重要原因不可忽视,一是不思进取甘于贫困,少数农民染上了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他们只想过好日子又不愿出力流汗,宁愿守着“穷窝子”过着“穷日子”;二是受不良的社会风俗影响,遇事习惯摆阔气、讲排场,如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出现办“一场喜宴穷三年”的现象;三是缺乏文化知识和必要的劳动技能,不少农户眼界不够开阔、生产经营方式落后,致使劳动效率低下,产出较少。

扶贫工作是系统工程,只有找准病灶,方能拔穷根。笔者认为,要在“扶志+扶智+搭台”上下真功夫,各级政府和乡村组织不仅要在经济上帮扶“输血”,更要突出“精准”二字,在帮助贫困群众改变思想方式、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其自身造血功能:一是通过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切实帮助少数贫困群众确立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使其懂得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的道理,彻底改变懒惰、散漫、赌博等游手好闲的生活习惯,通过辛勤付出、艰苦创业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二是加大移风易俗等精神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弘扬勤俭持家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社会新风尚,让更多的人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陋习说不,并自觉地加以反对、摒弃和抵制,珍惜、守住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三是大力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生产技能培训活动,尽可能多地动员、组织、安排贫困群众积极参加生产技能培训,通过因地制宜的技能培训辅导,促使其尽快掌握一至两门劳动、创业的看家本领,尽早摆脱贫困。四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一方面要引进成熟稳定的生产项目,整合扶贫项目资金以及“惠农贷”等扶贫小额贷款,组织当地农村新经济组织和致富能手,通过定点帮扶、师带徒等方式,帮带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等,并扶上马送一程;另一方面动员企业等经济实体来农村兴办“扶贫车间”等产业基地,让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再就是,当地政府要广开渠道,主动做好人力资源推介、输送工作,组织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农户走出去劳动创业,自强自立。(殷德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