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和”能拯救在“平成”陷入低迷的日本吗?

5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科院中日社会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登峰战略—平成日本研究”系列成果推介暨日本改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张季风主持,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王晓峰、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在会上致辞。研讨中,来自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及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们从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视角深入探讨了平成三十年间日本经历的变迁,此次改元对日本社会及未来中日关系的影响等问题。

“令和”能拯救在“平成”陷入低迷的日本吗?

或许,“失去的二十年”是个伪命题?

过去三十年,日本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泡沫经济崩溃、首相更迭频繁、少子老龄化日趋严峻、阪神淡路大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福岛核泄漏等令平成时期呈现出与昭和不同的社会风貌。张季风在致辞中表示:“回顾平成,展望令和,中国研究者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登峰战略—平成日本研究’项目的启动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

日本在平成时期经历了种种困难与挑战,不过,其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张季风表示,比起“长期萧条”,用“长期低迷”来形容日本的经济现状或许更为合适。在他看来,日本经济在平成时期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是一个伪命题。实际上,过去二三十年间日本经济的发展有得有失,得到的比失去的多。虽然确实存在“两低一高”等问题,但其灵活的货币政策表现得可圈可点。此外,日本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保持住了相对完整的金融体系,其策略也十分值得中国借鉴。

“令和”能拯救在“平成”陷入低迷的日本吗?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季风发言。

研究成果中的中日合作

“登峰战略—平成日本研究”系列成果由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组织相关学者撰著,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项目计划在五年时间内出版30余部学术著作,对日本过往30年的重大现实课题进行系统梳理,展现日本内外形势及中日关系全景。目前已经出版《日本平成经济通论》、《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平成时期日本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日本明治时期的右翼研究》、《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平成日本社会问题解析》、《少子老龄化社会——中国日本共同应对的路径与未来》等7部。

“令和”能拯救在“平成”陷入低迷的日本吗?

社科院供图

实际上,在该系列成果中,有不少中日合作的结晶。例如,在平成时期老龄化加速的社会背景下,日本积累了许多相关经验,而中国目前正面临同样的难题。有鉴于此,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于去年召开了共同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两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智库及高校研究人员共同深入探讨,并将研讨结果和对中日专家的约稿共同归纳在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中。

“令和”来了,中日关系往哪儿走?

尽管日本宪法规定天皇不再具有实权,但从未中断、延续至今的天皇制度在日本国民心中仍占据着独特地位。与会嘉宾认为,此次改元对于提升日本国民信心具有积极影响。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徐梅指出,改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的消费,其中具体表现为平成时期歌手代表作的再度畅销,十连休期间国内外旅游热,以及登记结婚人数增长、婚庆行业的繁荣等。日本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唐永亮表示,从历史上看,皇室大事往往会牵动日本经济发展。明仁天皇的二儿媳、文仁亲王的妻子纪子在2006年2月再度怀孕的消息传出后,婴儿用品等相关行业迅速升温,甚至还带动了处于低迷的日本股市。此次改元是否也会有效提振日本经济,令人拭目以待。

不过,等待着“令和”的难题仍然不少。日本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胡澎认为,日本少子老龄化的趋势已经难以扭转,虽然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完备,但面临资金短缺的危机,国民经济水平不会降低但也难以进一步提高。同时,过去对外籍劳工竖起高门槛的日本将打开国门,扩大引进外国劳动者,这是否会给日本的社会、文化造成冲击?这些都是留给“令和”的课题。

对于令和时期中日关系的走向,徐梅表示,在外部环境、特别是中美日关系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需求仍然巨大。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吴怀中认为,未来日本很有可能在保持“日美同盟+日中协调”战略格局的同时,在经济、技术乃至战术上对中国采取更加灵活的态度,避免产生正面冲突。

“令和”能拯救在“平成”陷入低迷的日本吗?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吴怀中发言。

封面图:在日本岛根县松江市市役所,一到5月1日零时,便有十对新人进行结婚登记。改元带来了“结婚潮”,日本各地的大量新人选择在这一天领证或举办婚礼。(图片来源:NHK WEB NEW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