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近七百多年的歷史中,為什麼很少出昏君?一個政策有致命影響

起始於西北邊緣的老秦人,之所以能戰勝中原諸侯各國,統一六國,究其原因,自然有很多,秦國多明君,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秦國一共經歷了近七百多年的歷史,期間,共有三十三代君王,並且,在這些君主中有數位明君,而且,大多數君主都是治國有方的好統治者,昏君就只有秦出子、秦厲共公、秦躁公、秦靈公等五六人而已。這個比例,對比中原諸侯已經很低了。

秦國近七百多年的歷史中,為什麼很少出昏君?一個政策有致命影響

那麼,秦國為何有這麼多明君呢?

秦國曾發生短暫的“三父之亂”,這場變亂髮生於秦第十一任君主秦武公時期。三父把持朝政,輔佐幼主登基,可以說,幾乎把大秦帶到了崩潰邊緣。最終,秦武公韜光養晦靜待三載,才將大秦勢態撥亂反正,送回到了正常的軌道里。

所以說,也正因“三父之亂”給秦人帶去了太深刻的印象,自秦武公後,秦國延續“立賢”這一方式。也是中原王朝從未敢想的制度:選擇品德賢良且有本事之人做族長。

秦武公一生功業偉大,以“文治武功”給秦國帶去繁榮富強,可是,人到了暮年提倡了一項制度至今被人詬病——活人殉。生性害怕冷清的秦武公害怕死後寂寞,於是,決定“選拔”六十六位殉葬者。可是,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而是能為秦國建功立業的人才。

秦國近七百多年的歷史中,為什麼很少出昏君?一個政策有致命影響

這六十多人在為秦國發展籌謀的時候,只因這項制度而被殘忍的終結了生命。而且,這一制度沿襲久遠,也為大秦以後的羸弱埋下了罪惡的種子。秦國在夾縫處生存,後有西戎,前有中原,面對惡劣的環境,秦國決定立有才華之人擔任大家長。

自秦武公去世後,沒有把大位傳給嬴白,而是傳給了親弟弟秦德公。德公在位兩年後,傳位給自己的長子秦宣公。宣公在位十二載,有九子,去世後也未曾傳給兒子,而是傳位給了自己的親弟弟秦成公,之後,這位君主也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親弟弟嬴任好。

他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人,而且,也是帶領秦國走向西方霸主地位的明君,他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穆公。

秦國近七百多年的歷史中,為什麼很少出昏君?一個政策有致命影響

從上述秦國傳位的人選裡,我們不難發現,秦國不像中原國那樣執行嫡傳制度,秦國是把大統之位給有才能的人,甚至,還很多秦國君主把皇位繼承給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後人所說的“兄終弟及”。最終,在這個優良的傳統下,並沒有奪嫡廝殺的情況出現。

為了秦國未來的發展,上代君王心甘情願的將君主大位禮讓給有才華的弟弟,可以說,就是在這個制度的沿襲之下,秦國才走向了繁榮,廣為人知的是秦國五位賢君。秦孝公時期所面臨的是秦國要變法圖強,當時,秦國並不是七國裡最強的,孝公啟用商鞅實施變法,秦國迅速崛。

並且,自秦孝公起在後續所有秦王的心目中始終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東出”。出哪?就是出函谷關,然後,逐鹿中原。這是他們幾世子孫一直在堅持的國策。由於,實行了“商鞅變法”,秦國人打仗立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他們國家制度的優越性逐漸顯露出來。

秦國近七百多年的歷史中,為什麼很少出昏君?一個政策有致命影響

等到秦惠文王時期,此時的秦國勢力強大了不少,六國找到蘇秦實施六國合縱術,抵禦秦國。秦惠文王使用連橫術打破了六國合縱術,從而,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秦昭襄王是武王的弟弟,也是太后和魏冉聯手推舉上來的君王。當時,他正在秦國做人質,能當君王是一個偶然。

這個人甚至熬死了自己的兒子,做了近六十年的皇帝,可以說,他的在位則為最後秦統一六國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其在位期間啟用魏冉、范雎為丞相,在對戰韓、魏聯軍的時候斬首二十四萬人。秦昭襄王時重用人才,白起將軍一身武藝,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智慧。

在秦統一戰爭之時,共計殺了百萬人,白起一人就殺了九十多萬。秦昭襄王不斷起兵,基本上摧毀了六國基礎,為最後的秦統一天下做足了充分準備。之後,秦莊襄王在呂不韋的包裝下登上了大統之位。否則,憑藉當時他的處境,壓根兒沒有機會繼承大統。

秦國近七百多年的歷史中,為什麼很少出昏君?一個政策有致命影響

登上大位後,啟用人才也是秦莊襄王的本事,與此同時,他還做了一件大事:建立東郡。東郡地處黃金地帶,切斷了六國南北合縱的通道;另外,他利用趙國和燕國的矛盾,不費兵將之力佔據了趙國三十七座城池,進一步削弱了趙國勢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比較容易獲得成功的,在秦始皇嬴政即位時,已經具備了天、地、人三方優勢,他不失時機的發動了六國統一的戰爭。西漢曾有著名學者賈誼,他就寫過一句評論嬴政的名言:“奮六世之餘烈。”

由於,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諸侯割據,殺伐四起,儒家思想可以守成,不可以吞併,當時,誰信奉儒家那一套,誰就是愚夫,非失敗不可。可以說,也正因為秦國的君主沒有拘泥於儒家忠君思想和狹隘的國家觀,最終,國家的發展才按照既定的霸業目標奮進。

秦國近七百多年的歷史中,為什麼很少出昏君?一個政策有致命影響

嬴政則很好的繼承了前六代君王的偉業,但能拿下六國離不開幾代君王的共同努力,只有代代都出明君的前提下,最終,才能獲得天下大統。

然而,這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史記·秦本紀》、《中國先秦時期秦國的君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