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城市總規劃!近期至2020年,城鎮人口340萬人...


安陽城市總規劃!近期至2020年,城鎮人口340萬人...

一、設計目的

深化和細化《安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的相關部署,進一步突出安陽城市特色、改善城市風貌,為城市建設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提供相關依據。安陽市在河南省住建廳的指導下,率先開展新一輪總體城市設計工作,以實現安陽城市建設的更好、更快發展。

二、 設計範圍

本次總體城市設計範圍 426平方公里,其中包含兩部分用地:

《安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劃定的中心城區增長邊界249平方公里(含城市中心區、西片區、殷墟遺址保護片區、寶蓮寺片區)

五個外圍片區:包括洹北片區、安東片區、寶蓮寺片區、安湯片區、產業集聚區。

三、設計目標

本次安陽市總體城市設計的核心目標是達成所有“人”對城市價值的全方位共識、形成彰顯特色、以人為本的技術輔助手段、構建剛柔有序、上下銜接的設計管理要求。突出城市設計修正、填空、修補三大功能,加強聚核、彰文、造園、潤水、疏道等方面的設計,對涉及城市空間環境品質特色的要素進行系統研究及引導,以提升城市魅力,塑造城市特色。

四、 設計技術路線

本次《安陽市總體城市設計》的技術路線分為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通過針對性設計與分級別管控的設計手法,對不同層面工作設定不同的任務目標和解決策略,其中:

宏觀層面——找特色:確立城市核心特色,統一發展共識底線

中觀層面——提風貌:解決城市風貌問題,營建多維風貌體系

微觀層面——落管控:劃定三級管控區範圍制定相應管控策略

五、城市特色風貌定位

通過詳細梳理安陽城市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繁榮產業優勢;以及自然環境、城市格局、文化符號特點,提取出三大特色資源:以殷墟為代表的殷商文明、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文字文化、以繁榮富足為代表的新時代使命。

為充分展現殷商文明及文字文化為代表的城市之魂,彰顯安陽繁榮富足的時代特徵,將安陽城市特色風貌定位為:

殷鄴古都 鼎盛文城 時代新彰

六、總體城市設計發展框架

規劃區內整體塑造特色化城市設計框架:理水、續軸、顯文

理水——編織一條健康親切的藍色項鍊.

安陽城市的發展與水歷史變遷、水安全生態、水承載生活息息相關 因水生城、興城伴水形成了安陽城與水相生相依的格局 。規劃區內形成“三河、五渠、十溝、多湖”的藍色框架 。“三河”為洹河、洪河、羑河;“五渠”為萬金渠、北萬金渠、南萬金渠、幸福渠、勝利渠 ;“十溝”為嬰兒溝、御路溝、其它規劃溝 ;“多湖”為洹園湖、人民公園、易園湖、易湖、泰岱公園湖、茶店湖、禮湖、羑河蓄水湖、其它規劃湖 。

續軸——勾勒一組貫通古今的空間脈絡。

聯通南北、面向區域——延續中華路區域綜合發展帶:沿中華路和永明路之間形成安陽市城市綜合發展帶,佈置區域性公共服務設施。由北向南形成市級體育中心、行政中心、商務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大學園區、周易文化中心。其中北段採用街區適中、低層高密、高度尺度宜人的設計手法,形成環境優越的生態風情小鎮 ;中段採用低密度、高強度的設計方法,形成核心簇群發展、高度節奏變化的現代城市風貌段落 ;南段採用小街區、密路網的佈局方式,構成高度起伏有序、空間標識清晰,兼具都市與鄉鎮複合風貌感受的魅力城郭。

橫貫東西、面向城市——打造文峰大道城市時代展示廊:強調以文峰大道作為貫通城區東西方向的城市時代展示廊,由東向西形成不同時期的風貌段。以高鐵站為中心形成現代時代感的新城中心,以行政中心為核心的具有本土韻味的特色風貌地段,以古城為中心構成具有明清時期特徵的傳統風貌段,以貞元廣場為核心的具有殷商風格的特色風貌段,以華祥路兩側為核心的現代風貌段。在東西軸線上也形成了“四客廳、六廣場”。“四客廳”分別為高鐵門戶區、政務服務中心、安陽古城核心區、丹鳳園商業廣場;“六廣場”分別為東區門戶廣場、高鐵站廣場、光明路市民廣場、府前中心廣場、貞元廣場、丹鳳園廣場。

均質分佈、面向片區——強化各區域片區功能引領軸。城市各片區內形成的片區軸線,有殷都城軸線——中州路 ;安陽古城軸線——相州路 ;安陽鋼廠軸線——鋼花路 ;新城市軸線——中華路、永明路 ;安東新區軸線——左輔路、右弼路 。

顯文——締造一套傳承千年的文化體驗。

策略一:激活名片文化魅力 :圍繞安陽的城市名片文化資源,打造“文-景-城”全面融合的體驗區,將原來封閉單一的文化景點向開放複合的主題文化區全面轉變。 殷墟——打造大遺址文化公園,集文化保護、考古科研、生態觀光、文化體驗等複合功能區; 古城——打造開放街區式博物館;集文化體驗、休閒購物、餐飲娛樂、非物體驗等 功能;羑里城——打造周易文化特色小鎮;集文化感知、科普教育、休閒娛樂、生態觀光等功能; 袁林——打造中國近代史展示長廊;集文化體驗、餐飲娛樂、科普教育、休閒購物等功能; 文字博物館——打造中國文字城;集文化體驗、會展交易、文化娛樂、餐飲購物等功能;

策略二:復興市井文化活力:在城市重點功能片區內,打造以慢行為先導的城市空間,提升步行的舒適性與安全性。 可以採用提高支路網密度、降低交叉口轉彎半徑、強調連續的街牆立面等 、縮短人行過街時間 、公共換乘中心、停車設施應設臵自行車停放空間 等手段創造特色步行街區。塑造活力街巷空間重新劃分路權,確保機非分行,包括增加自行車道、規範沿街停車、人行道設計等措施 ;通過休憩空間營造、鋪裝品質改善、城市傢俱設計等手段全面提升街巷綜合環境質量;結合利用消極街角空間,打造多功能、聚人氣的手帕公園與活動場地;結合利用建築山牆側空間,打造室外交流活動小型場地 。

七、城市空間風貌分區

為了加強對殷商風貌區內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正確處理殷墟周邊保護和發展的矛盾;處理府城與縣城的關係,強化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深化街巷格局、肌理等傳統城市空間要素;彰顯新時代安陽城市風貌特色,同時強化城市優勢文化特色。將城市空間風貌分區劃分為四大類型:傳統殷商風貌區、傳統明清風貌區、現代風貌區、新殷商風貌地段(軸線及節點)。

八、總體城市設計全覆蓋落實

用分區分級的設計管控手段,將規劃區劃為“四區、三級”。

四區:

甲區代表城市 公共活力形象的空間;

乙區代表城市 歷史文化形象的空間;

丙區體現城市 特色風貌形象 的空間;

丁區其他類型 空間。

三級:

Ⅰ級為嚴格管控,指影響範圍大最具代表性,影響範圍能夠輻射整個城市或更大範圍和居民認同程度高,在城市居民中普遍具有極高認同,影響力巨大的區域;

Ⅱ級為中等管控,指比較具有代表性,影響範圍能夠輻射大部分城區和在城市居民中普遍具有較高認同,影響力較高的區域;

Ⅲ級為一般管控,指影響範圍小,有一定代表性,影響範圍能夠輻射一定地段和居民認同程度低在城市居民中具有一定認同,有一定影響力的區域。


安陽城市總規劃!近期至2020年,城鎮人口340萬人...


安陽城市總規劃!近期至2020年,城鎮人口340萬人...


安陽城市總規劃!近期至2020年,城鎮人口340萬人...


安陽城市總規劃!近期至2020年,城鎮人口340萬人...


安陽城市總規劃!近期至2020年,城鎮人口340萬人...


安陽城市總規劃!近期至2020年,城鎮人口340萬人...


安陽城市總規劃!近期至2020年,城鎮人口340萬人...

市域總人口與城鎮化水平

到 2020 年,全市人口達 640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 340 萬人,城 鎮化水平達到 53%。

第 3.3.2 條 市域城鎮體系

1、市域空間結構

規劃形成“一心兩軸多點”的市域城鎮空間結構。

一心:指安陽中心城區。 兩軸:指南北向京廣城鎮發展軸(含安陽中心城區、柏莊鎮、湯 陰縣城、宜溝鎮等,是京廣城鎮發展軸的組成部分)和東西向林州至 南樂城鎮發展軸(含林州市區、安陽中心城區、白壁鎮、內黃縣城及 橫水、水冶等城鎮,是豫北地區區域級城鎮發展軸)。 多點:指各重點鎮,沿發展軸佈局。

2、市域城鎮體系

規劃形成“中心城市-縣(市)域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鎮”的四 級城鎮等級結構體系。1 座中心城市(安陽中心城區)、5 座縣(市) 域中心城市、11 座重點鎮、26 座一般鎮。 市域城鎮規模分為四級。1 座 100-300 萬人一級城鎮(安陽中心 城區),3 座 20-50 萬人三級城鎮(林州市區、水冶鎮和滑縣縣城), 3 座 10-20 萬人四級城鎮(湯陰縣城、內黃縣城、白壁鎮),36 座 5 萬人以下五級城鎮。市域城鎮職能分為四類。6 座綜合型、9 座工業型、7 座旅遊服務 型、21 座商貿型。

第 3.3.3 條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按照中心城市-縣(市)域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鎮 4 個層次,分 別按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福利、行政管理、商貿金融 郵電等設施類型進行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構建覆蓋全市域的社會 服務設施網絡體系。合理確定重點鎮、一般鎮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 (見附表 3-5)。

第四節 市域綜合交通

第 3.4.1 條 綜合交通發展目標

強化三省交界的區位優勢,加強與國家幹線及周邊地市的聯繫, 大力發展對外交通,建設區域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結合市域中心城 市、縣(市)域中心城市、重點鎮、工業園和旅遊區等,形成快速通 道和便捷的客運網絡。合理確定高速公路、幹線公路和農村公路佈局, 積極發展城鄉和農村地區公路客運交通建設,形成安全、暢通的道路 運輸網絡。

第 3.4.2 條 區域客貨運樞紐

1、鐵路樞紐 安陽中心城區形成 4 個鐵路樞紐:安陽東站、安陽站、寶蓮寺站、 安陽西站。安陽站客運功能部分保留,優化貨運功能,與寶蓮寺站和 安陽西站之間形成合理的貨運站專業分工。 2、公路樞紐 安陽中心城區規劃 5 個公路客運站、2 個物流中心和 4 個貨運站, 並形成 5 個高速公路出入口。

第 3.4.3 條 公路

1、高速公路 規劃以京港澳、大廣高速公路為縱軸,安林-安南、鶴濮、濟東為 橫軸的“日”字型高速公路網絡,形成安陽對外連接的主要通道。

2、一級公路 改建 107 國道、省道 301 大林線、303 胡鶴線、228 東南線、215 東上線、101 鄭吳線形成“三橫三縱”的一級公路網絡,加強安陽與 省內及周邊地區的聯繫,並保證各縣城均有一級公路通過。

3、二級公路 規劃省道 302 葛嘴線、219 永定線、213 吳黃線、221 東大線、222 大海線、226 翟陽線、305 浚南線、307 楊小線、308 冢沁線為二級公 路。建設 107 國道至林州姚村鎮的二級公路,建設各縣城至重點鎮的 二級公路。

4、三四級公路 以鄉鎮為中心連接各行政村公路達到三級路標準,行政村到行政 村公路達到四級路標準。

第 3.4.4 條 鐵路

構建“三縱一橫”的鐵路網絡,包括建成的京廣鐵路客運專線、 京廣鐵路、山西中南部鐵路以及規劃的濮(陽)潢(川)鐵路。

第 3.4.5 條 民用航空

鞏固與新鄭機場的聯繫,積極籌備建設豫東北支線機場。

第一節 空間佈局

第 4.1.1 條 發展方向和空間結構

1、發展方向 城市主要向南向東發展,適當向西延伸。

2、空間結構 規劃確定中心城區的總體空間結構為:一區兩片。 一區:中心區;兩片:西片區和殷墟遺址保護片區。

第 4.1.2 條 功能佈局

中心區:市級中心區和古城所在地,承擔城市商務金融、辦公、 文化會展和體育等功能,是發揮區域性中心城市服務和管理職能的重 要地區。

西片區:華祥路以西地區為工業物流區,承接城市中心區或舊城 改造置換出來的工業企業,文明大道以南保留並適當擴大現狀工業用 地。 殷墟遺址保護片區:即殷墟遺址保護區和周邊地區。在對遺址保 護區進行保護的同時,加強周邊地區旅遊服務設施的建設和整體環境 的改善。

第二節 居住用地

第 4.2.1 條 居住用地佈局

中心城區確定 11 個居住片區,即舊城片區、洹河北片區、洹河南 片區、行政片區、商務片區、光明路東片區、高新片區、洪河片區、 文明大道北片區、文明大道南片區和韓陵山片區。其中洹河北片區、 文明大道南片區和光明路東片區合理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以滿足原 居民和城區內其他中低收入市民的居住需求。市政基礎設施和社會公 共服務設施配置按居住區、居住小區的標準進行配置。

2020 年,規劃居住用地 4762.15 公頃,占城市建設總用地的 36.63%,人均居住用地 31.75 平方米。

第 4.2.2 條 住房保障

1、保障性住房標準 保障性住房套型建築面積應控制在 60 平方米以內。其中經濟適用 住房、公共租賃用房套型建築面積均控制在 60 平方米以內。 2、保障性住房措施 為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廉租住房或租賃補貼;為城鎮中 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 工人員提供公共租賃住房;加快棚戶區改造,著力解決低收入家庭的 住房困難問題;結合城鎮化進程,推進城中村就地城鎮化。

安陽城市總規劃!近期至2020年,城鎮人口340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