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分了快慢班,优秀教师教重点班,普通教师教普通班,对此你怎么看?

一师者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的道理,为什么对于分快慢班却又这么抵触?实际上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各自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互不干扰,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潜力。


理想的学习模式是这样的:一个班级有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只是一个指导师,在关键问题上指导学生。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学习,而班级的老师,主要的任务是给孩子提供足够好的学习资料。大家在班级里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互不干扰。你可以学数学,我可以学语文,只要大家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即可。这种模式实际上在世界各地都有,只是规模比较小。而我们的公立学校,目前还暂时无法提供这样的学习方式。


退而求其次,就是分层教学。做简单地分级,学得又快又好的,自然应该多学一些;学得慢的,适当地降低速度更易于知识的吸收。这本来是很科学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在在学校里竟然被限制了。


不分级别的教学,对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都是不合适的。某一个知识点,对于优秀学生来说,一分钟就能够理解。但是普通学生可能需要十分钟才能吸收。怎么办?按照统一的进度教学,我们既可能浪费掉优秀孩子的才华,也可能把普通学生拖入厌学的境地。


为什么现在校外培优那么火热?以前很少有这个需求,现在大家都是被逼的。因为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校内上课的内容是严重不足的,只能通过校外来补充。难道是学校里面的老师没有这个能力吗?完全不是,校内有足够多的老师可以胜任这份工作,问题是:你没有机会讲,没有时间讲。这难道不是悲哀吗?本来可以在校内学会的知识,偏得到补习班才能学到,这对于经济条件宽裕的家庭不是问题,但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呢?这部分孩子即便是天资很好,也会失去一定的机会。


这么混班教学,实际上不管是上课还是布置作业,都有一部分同学超级痛苦。普通学生写作业那简直就是折磨,而优秀学生不得不自己再找作业做。

对于老师也是一样,优秀的老师带优秀的学生是应该的。就像足球队一样,让里皮来当国足的教练不一定好,但是你能够说里皮不是优秀的教练吗?

有些老师就适合带优秀的班级,就像里皮,适合当顶级球队的教练。这样的配对才能够带给球迷享受。有些老师格局高,知识面广,思路活,能够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思维。但是让ta去当普通班的老师,ta的这些才能就不一定能够起到很大的效果。


当然,最后评价老师的时候依然是看成绩,而学生的成绩主要还是看生源。另外,优秀的学生教起来会轻松很多,很多时候只要点拨一下就能学会了。而普通学生你就算是讲得嗓子冒烟了,依然有部分没听进去。就这么对比来看,谁不想上快班的课呢?


从家长来说,希望孩子能进快班;老师方面,希望自己能教快班。所以,分快慢班教学,尽管更加科学,但是依然会有很大的阻力。因为这属于强者更强的情况,一旦实施,那么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矛盾,到底该怎么办,大家都在琢磨自己的办法。为了孩子!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提起学校分快慢班,这让我想起我儿子上高中那会儿的事情。那时候孩子参加自主考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发挥不是很好,后来只能进大火箭班,也就是他们学校的二类班级。

当时从内心上我还不是特别能接受,后来一想,只要孩子学得轻松愉快,只要孩子能够认真学习,相信也能够考出好的成绩,何况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作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我很赞成分快慢班。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合孩子的教育。

像我们这里的班级就是好的,差的在一起学习,常常会有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的现象。 而把基础差不多的学生分成一个班,更有利于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安排。

2、优秀老师教优秀班级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优秀老师往往业务能力更强,更有责任心,教学经验更丰富,让他们去管理优秀的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很多学校打造品牌教育就是这样的。也许有人觉得不公平,这其实就是优胜劣汰。



3、优秀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

我儿子上高中时有一个同学也在大英才班,后来转入了小英才班,也就是他们学校的一类班级。我儿子当时也有机会转,但男孩子有点贪耍,就留在了大英才班。

至于优秀老师也是由不优秀成长起来的,没有谁天生就是优秀教师,也没有谁天生就是不优秀的老师。其实只要老师肯学习,肯吃苦,肯请教,肯经常与孩子打交道,肯反思,有一天也能成为优秀老师。

优秀老师与优秀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优秀老师辛苦付出,培养了优秀孩子,而优秀孩子又成就了优秀老师。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学校分快慢班,多数人反对,我比较倾向支持分快慢班。

我支持分快慢班的理由是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更有利于教育公平。

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学习上也不例外。

学生学习,有的接受的快,有的接受的慢。而老师在讲课时,一般是按照中等接受程度同学的节奏来讲,这样,往往是接受快的同学吃不饱,接受慢的同学消化不了。对吃不饱的同学来说简直是智力浪费,对消化不好的同学来说,容易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最终导致学困生越学越困难,越学越没信心,以至于厌学。其实,这对于优秀生和学困生是不公平的。

如果分快慢班,接受快的同学在一块学习,他们可以接受更多的知识。对于接受慢的同学,他们在一块儿学习,老师可以放慢节奏,使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更好的接受。我认为,这样,对他们来说是真正的公平。

虽然很多专家及大多数家长反对分快慢班,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尤其是中学阶段,他们或明或暗的,以各种形式存在。当然,我虽然支持分快慢班,分快慢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去解决。


小学班主任张老师


首先我反对学校分快慢班!第一,学校分快慢班会给学生直接造成心理负担。我当年曾在初中教学,本来学习差不多的学生,一上了不同班级之后,在慢班的学生中最好的,也立马比在快班的学生中最差的差很多!也就是说,学生一旦被分在了慢班,整个的学生就全毁了。第二,学习差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他们被均匀的分在不同班级中,有利于教师管理,对这些差生也能起到带动作用,有利于差生转化。相反如果把差生编到一个班,他们就能臭味相投,形成团伙,更不利于学校管理!第三,因为学习的差异性,同样是快班,也会造就新的差生!

从教学上讲,让优秀教师教快班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很有直接把教师一棍打死之嫌。我认为,既然是优秀教师,他理所应当担当起慢班的教学重任,却相反,让优秀教师教快班,很有人情因素在内!而且有可以直接让学校领导来报复不套近乎的教师之嫌!

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说,分快慢班是不人道的,也是错误的!


瑞丰131


我女儿所在学校是一套教师班子带2个快班2个慢班,快班慢班的孩子水平不一样,快班孩子也自觉,老师讲课较轻松,但快班老师水平必须高,普通老师满足不了那些智商高预习到位的孩子。但也有些成绩好的孩子适合慢班的节奏在慢班照样年级名次靠前,所以快班慢班成绩主要是孩子的层次决定而不是老师。

分快慢班其实是好事,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孩子分层教育更能提高效率,我女儿有好几个在快班成绩不好,到了慢班反而提升很大,所以家长不要过于强调快慢班,适合就好。


雨山寻趣


学校分快慢班是学校经过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结果,学生到了初中高中接受能力差距渐渐拉大,不分快慢班有一部分学生课堂知识消化不了(由其是高中教学)。一部分在班级排名较后的同学失去自信,学习兴趣会越来越差,因为他们认为怎么努力都是班级较靠后的学生,更甚者会中途辍学,所以我识为分层教学是高中教育的优选,初中慎分层,小学禁分层。高中成绩优异的去冲击名校,中层去牢固保本,而特长或偏科学生去冲各种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或各种优秀专科专业学校。各尽所能,按特长去分层也是人尽其才,不留遗憾。木身中招分数较不理想,中学基础较欠缺,和一些接近满分的优秀生分到一起也是给老师设计课堂教学和留置作业造成很多困难,依优秀生设计对欠佳生不负责任,以较基础的东西设计课堂对优秀生是不负责任,折中设计会造成双双不能满足。所以能分层次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优先选项,只是一些较差基础的学生家长不理解,感觉到沒面子,但却是对孩子的学业负责的一种安排。同时也并非快班老师就是最优秀的老师,而是他的教学节凑可能更适合接受能为较强的学生而已,细节基础可能就一略而过,这样去带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是一点不出成绩,反而层次较弱的班级授课老师讲课可能更认真仔细,面面俱到,学生也能慢慢接受,打下级段性基础,所以本人对老师的评价是没有明显的好次之分,只是有更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已,真正的知识是从自身的学习方法习惯中积累的,也并不是遇到一位好老师就成绩腾飞了。老师只是激发了你的学可兴趣和潜能,关健要养成适合自已的好习惯!我给我读高中的孩子说你不要怀疑任何课任老师,他们只是给你点明的是学习方向,任何一位老师不可能把知识都教会你,只能教你怎么去自已学可更多更广的知识体系。因此高中教育也并非进了快班就一定名校!普通班里也一样会有高考黑马!只是一定要选对的层次和对的方法。


用户8647053592204


这么说吧,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都是在尖子班,就是快班。

我们每个学期都要根据排名分班,这很公平,没有实力跟不上的人去慢班说不定还要适合一些。

而且老师不够的原因,我们班的老师也兼职教慢班,但慢班的分数就是上不来,这就怪不得老师的问题了。

我高中的时候曾经还有一个同学主动退出快班去慢班,因为跟不上反而更加影响学习。

把节奏相同的人放在一起学习很合适,这存在什么公不公平的问题?不分班才是对快班学生的不公平吧。


羽生的柚子


一个老教师带了30年优秀班级(快板,"火箭班”),快退休了,学校让年轻老师上来。这位老教师带普通班之后,深有感触地说:带普通班(慢班).才是真叫有本事,付出太多,劳动量太大,最细心,最有耐心,最有德性,一张卷子,甚至逐题,逐题的讲,有好多题甚至讲几遍,学生还是反应不过来(学校抓考试成绩分数,不讲行吗?再说班上也有好,差学生,不讲越发没救了),带慢班,就像医院医生给病号治病一样,那治的都是疑难杂症,重病,大病,癌症病人一样。治好的少,死亡的多。医生被骂的多,受辱的多,医患多,那有成就感,还骂医生医德差等等。类比带慢班老师,一样的感受,被人歧视,不被尊重,等等。回顾过去带快班,火箭班的时候,重点题,分析清楚,一张卷子讲3,5道题就可以了。带火箭班也像医生治病一样,治的都是些头疼闹热,感冒之类的病,治好的快,治好的多,老师有成就感,自豪感,荣誉感,受人尊敬,领导器重,家长赞誉。


维护正义281748086


其实大家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名师,学校分快慢班也没问题,毕竟一个档次的学生在一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发挥的最好,不管你接不接受,这是事实,不讨论对错,很多时候对的有道理的他没用,不接地气。你个成绩中等甚至偏下的孩子和一群尖子生在一起上了,他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的,对他只有害处没有好处。至于说优秀的老师重点班,这个当然也存在,只是很多时候不是老师多优秀,而是他代的学生太优秀,给大家造成了一中误解,以为是老师优秀才导致学生优秀。优秀的老师不是把尖子生带成尖子生,而是让渣子生变成中等生,让中等生变成尖子生,这才是啊优秀的老师。所以家长们不必太在意所谓的尖子班都是优秀的老师,普通班就是普通的老师。


明责权教育老师


当人分三六九等时,便制造了最大的不平等待遇。在学校里也一样,重点班和普通班就把学生区别对待了,这其实也是不平等待遇的表现。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老师分优秀与普通,学生分优秀与普通,竞争无处不在,淘汰随时可能发生。

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如果我们指责这种分快慢班的做法时,还有必要想到一点,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业成绩很优秀,有的学生学业成绩很一般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两极分化?可能学校会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说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而家长也会把责任推到学校老师身上,说老师不会教,没有把自己孩子教好。

为什么会出现优秀和普通教师?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为了打造学校的口碑,只好把学生分类对待,让优秀老师去教重点班,以达到出成绩的目的。但这样一来,即便一个学校的教师也出现层级化,既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教师也会能力高下,问题也来了,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力很强,有的则一般呢?这便是上进心的问题,优秀者永远不会停止努力的步伐,永远在不停地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平庸者只是在吃老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孩子的优秀与普通与家长不无关系吗?从家庭教育的视角看家长群体,立马能见高下。如果你去观察那些学业成绩优秀的孩子家长,大抵和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差不多。都是热爱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育儿能力者。而那些学业成绩一般的孩子家长,大都是不愿意学习,且抱着育儿树大自然直的错误观念。优秀的孩子少有被家长溺爱可纵容,才让他们从小学开始就走上一条学业的正轨。如此说来,孩子的优秀与普通大都取决于家长的育儿能力,还有家长的综合素质。

家长看不到的是隐形的被竞争与淘汰,只看到眼前的快慢班。在社会竞争里面,有一种竞争叫隐形竞争,就如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西方列强经济制裁和封锁我们国家那么多年,我们不怕,因为中国人有骨气,你越封锁我们越自己努力发展,直到有一天我们强大起来,再也不无需看别人脸色时,那些曾经瞧不起我们的国家终于臣服了。从国家到小家,发展是一个道理,很多家长从来都是羡慕别人家长和孩子的优秀,而不愿意自己去努力学习成为优秀家长,你的懒惰最终成为让孩子进普通班的推手。

以上几方面分析,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能够用心去读,去认真思考。其实,很道理很浅显,只是有人能悟透,有的人不愿意去悟。家长之思维懒惰,必然导致观念落后,甚至没有先进的育儿理念,你又拿什么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所谓的快慢班,重点与普通班,实际上就是将家长做了区别对待,将老师做了区别对待,就这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