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鶴真
廣東省的歷史名人,那真的是太多了。
梁啟超、康有為、洪秀全、袁崇煥、容閎.......,下面我們再說幾個世人皆知的廣東省的名人。
孫中山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王朝就是他推翻的,民權、民主、民生也是孫中山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的。正是他引進了民主共和制,讓無數中國人,知道了世界上其它國家,與當時的清政府統治的不同。
因此,無數個革命先驅們,開始走上了挽救中華民族的道路。可以說正是在孫中山的帶領下,中國人民開始了一段新的歷程。
葉劍英
葉劍英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馬克思主義的忠實擁護者,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為中國的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均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中國人民最為愛戴的領導人之一。
土地革命時期,周恩來領導南昌起義的時候,就是葉劍英在做地下黨工作,那時候正是葉劍英,及時的提供了中國共產黨所要了解的情報。給予周恩來及時有效信息的溝通,所以,南昌起義才得以打響,並且取得成功的。
中央蘇區領導的反圍剿戰爭中,取得的一些成功,也和葉劍英的秘密活動有關,毛澤東對葉劍英的評價,就是為挽救中國革命和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葉挺
說到“鐵軍”第四軍,在中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葉挺就是第四軍的軍長。周恩來的南昌起義,葉挺就有帶著第四軍參加。
抗日戰爭時期,因為葉挺的第四軍,戰績比較突出,被蔣介石視為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秘密的策劃了皖南事變。
葉挺被扣押,之後,在周恩來的營救下,葉挺獲得了自由。抗日戰爭結束後和毛澤東一起去重慶和蔣介石談判。
最後在返回延安的時候,飛機墜機後逝世。
漢史趣聞
廣東歷史上的名人太多了,今天我們只說中國近現代史,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們吧。
葉劍英(1897-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
葉劍英廣東梅縣人,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的忠實擁護者,中國解放軍的締造人以及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人以及主要領導人之一。為新中國的建立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人民最為敬仰的領導人之一。
葉劍英1927年開始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了廣州起義。周恩來領導的南昌起義,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行,葉劍英功不可沒。
之後葉劍英參加了土地革命戰爭,兩萬五千裡的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新中國成立之後,葉劍英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
肖向榮(1910-1976年)開國中將
肖向榮廣東省梅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蘇區領導的第四、五次反圍剿戰爭,以及跟隨紅一方面軍的萬里長征路。為中國工農紅軍的壯大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6年紅軍隊伍順利到達延安之後,肖向榮參加了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西征戰役等著名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肖向榮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平型關、廣陽、午城井溝等戰鬥。為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做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參加的主要戰役有: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廣州的戰役。為中國的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後,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
譚甫仁(1910-1970)開國中將
譚甫仁廣東省韶關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27年參加了周恩來領導的南昌起義,為中國共產黨建立一支屬於人民的全新軍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譚甫人主要活動在冀中,晉冀魯廣大腹地,帶領當地的人們建立敵後抗日根據的,並多次粉碎日軍的合圍與掃蕩,為中國抗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參加的主要戰役有: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廣州戰役,為中國的解放戰爭立下赫赫戰功。
新中國成立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
鄧逸凡(1912-2004年)開國中將
鄧逸凡廣東興寧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到達陝北後,參加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林彪指揮的平型關戰役,並且在淮海地區開展了敵後革命抗日根據的,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戰役。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
曾國華(1910-1978年)開國中將
曾國華廣東省五華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參加過北伐戰,中央蘇區領導的歷次反圍剿戰爭,萬里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
您知道的廣東名將還有哪些,歡迎留言。
史學達人
歷史上廣東開發較晚,但近代卻是名人輩出,在各個領域對國家都有重要貢獻。以下列出作為廣東代表的十大名人,參考標準是對國家和民族有重大貢獻,而排除部分由於時代需要過分美化的歷史人物。
1、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先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2、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明朝末年薊遼督師。民族英雄。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鎮守寧遠,在抗清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3、葉劍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葉宜偉,字滄白,廣東省梅縣人。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被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4、容閎(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原名光照,族名達萌,號純甫,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容閎建成了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上海江南機器製造局;他組織了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幼童,是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
5、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廣東新會茶坑村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6、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勳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失敗。
7、薛嶽(1896年12月27日—1998月5月3日)原名薛仰嶽,字伯陵,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客家人。薛嶽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軍事家。中國抗日戰爭民族英雄。在長沙會戰中自創天爐戰法,該戰法殲滅日軍十萬之眾,有效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此戰役是中國抗日戰場一次十分重大的勝利。
8、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諡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著有《曲江集》,被譽為“嶺南第一人”。《望月懷遠》是千古名詩。
9、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漢族,字眷誠,號達朝,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現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10、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籍貫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現為廣州市海珠區),清末北洋水師將領,民族英雄。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諡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
六甲番人
廣東,簡稱粵,中國南端沿海的一個重要省份。其歷史悠久,曾經是太古“南海盤古國”所在地,同時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這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城中,孕育了不少的人傑。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名博物,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張九齡自幼聰慧,七歲就知屬文,在他29歲的時候就考中了進士,於是被調任為校書郎。此後,張九齡歷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等職,在位期間忠心耿直,直言敢諫,選賢任能,為開元之治作出了貢獻。另外,張九齡同時也是一名詩人,其詩風清淡,語言素練質樸,代表作有《曲江集》,被當時人們譽為嶺南第一人。公元740年,張九齡病逝,享年62歲,被追贈荊州都督、司徒,諡號文獻。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他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青少年時期的他受到人民鬥爭的影響,一直嚮往著反封建的革命事業。孫中山先後成立了興中會和同盟會,多次發起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過後他被推選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之後被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被國民政府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一生為改造中國花費了一生的精力,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終結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是中國民主革命偉大開拓者與先行者。
薛嶽(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出生於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薛嶽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軍事家,主要成就有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徐州會戰、指揮了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長沙會戰中,他自創了天爐戰法,圍殲了日軍數十萬,有效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此戰役是中國抗日戰場一次十分重大的勝利,後被人們稱為抗日戰神。1998年5月3日薛嶽逝世於臺灣,享年103歲。
人傑地靈的嶺南熱土孕育出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名人,他們為嶺南文化的繁榮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除了以上列舉的幾個,廣東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呢?
萌妹子軟軟
重發一下
廣東名人很多,也都很厲害,不然怎麼成名呢,比如張九齡、孫中山、葉挺、薛嶽、張發奎、澎湃等等,不過葉劍英元帥是一個很值得一講的人物。
葉劍英(1897-1986),廣東梅縣人,共和國開國元帥,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多次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選擇,拯救了革命事業,也造就了開掛人生。葉帥一生光是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驗有多次,不信請看:
其一:1922年,廣東軍閥陳炯明發動兵變,其部下葉舉炮轟孫中山的總統府,作為衛隊營長的葉劍英指揮並親自用機槍掃射叛軍,保衛孫中山脫險。
其二: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葉劍英通電反蔣,並在嚴重白色恐怖的情況下秘密加入共產黨。利用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的條件,得知南昌起義前汪精衛陰謀加害葉挺和賀龍,冒著風險通知二人並商量對策,使敵人陰謀沒有得逞,南昌起義順利舉行。12月,與張太雷葉挺等領導了廣州起義。
其三:長征路上,張國燾仗著四方面軍人多槍多,分裂紅軍,並企圖危害黨中央和毛澤東,那段時間,被毛澤東成為人生最黑暗時刻。葉劍英時任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識破了張國燾的陰謀,並把張國燾發給四方面軍的電報送毛澤東,使中央決定迅速北上。脫離險境。毛澤東後來多次稱讚葉帥為黨和革命立了大功,並說他: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其四:197 6年、1977年,他又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為了通過就不多說了。
磨史作鏡
🌹廣東:南嶺之邦,粵語之鄉;沿海大省,開放之窗!名人疊出,有文有武!舉出列位,共勉網友!
🎍孫中山:中國偉大的民主主義先行者;創立了“同盟會”;建立了國民黨;創立了“三民主義”;發動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接受共產黨主張,闡發了“新三民主義”;實現了國共第一次合作;創辦了國共合作的“黃埔軍校”。
🌲葉劍英:黃埔軍校教官;北伐名將;參與發動廣州起義。八路軍參謀長。開國元帥。軍委副主席。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在粉碎“四人幫”鬥爭中起了鼎力作用,在危難中挽救了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毛澤東生前多次讚揚:“葉劍英大事不糊塗!”
🎍宋慶齡:孫中山戰友、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廖仲愷:孫中山戰友,國民黨重要創始人之一,黃埔軍校創辦人,國民黨左派領袖。
🎍何香凝:廖忡愷夫人,國民黨左派知名人士,全國政協副主席。
🌲葉挺:著名軍事家,北伐名將。參加領導組織了“南昌起義”“廣州起義”。新四軍軍長。
🎍宋子文:中國四大家族之一,國民政府財政部長。
🌲廖承志:廖仲愷之子,老一輩革命家,國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
🎍蔡廷鍇:國民黨愛國將領,率十九路軍於1932年英勇抗擊日軍進犯上海→史稱“一二.八事變”。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冼星海:偉大的人民音樂家。《黃河大合唱》→中華民族的心聲,不朽的民族樂章。
🎍陳殘雲:著名作家,長篇小說《香飄四季》,享譽文壇。
🌲秦牧: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創作,在現代文學史上獨佔地位。
🎍蘇炳添:亞洲飛人。亞洲百米冠軍,世界60米多次冠軍,添補了中國和亞洲男60米歷來無冠的空白。
🌲廣東名人何其多?列寫至此大家說!
笑看東籬
葉劍英 十大元帥,共和國36位軍事家 (1897~1986)
葉劍英,字滄白。1897年4月28日生於廣東省梅縣雁洋堡。 1917年入雲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
1927年蔣介石發動-政變後,曾通電反蔣,隨即奔赴武漢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同年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發動南昌起義做了重要工作。隨後又與張太雷、葉挺等領導了廣州起義,任起義隊伍副總指揮。
1928年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特別班學習。1931年進入中央革0據地,歷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等職,參與指揮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圍剿”戰役。
孫中山 孫文,南粵先賢,中華民國主要領導人 (1866~1925)
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 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 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
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
1911年10月10日(清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葉挺 著名的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 (1896~1946)
葉挺(1896~1946),字希夷,號西平。惠陽縣秋長鎮周田會水樓村人。中國著名的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1896年出生於廣東惠陽縣。
1911年,15歲的葉挺在惠州府立中等專業學校讀書時,就毅然剪掉辮子,義無反顧地響應孫中山反對清王朝封建統治的鬥爭。
1912年,葉挺考入廣州黃埔陸軍小學,後進入保定軍官學校。1919年,葉挺投身孫中山領導的三民主主義革命,參加了粵軍,同年參加了中國國民黨。
後升任少校參謀、-警衛團營長。在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時,他率部和全團官兵一起守衛-,英勇反擊數倍於已的叛軍,掩護孫夫人宋慶齡脫離險境。
楊一清 [明] 明朝首輔 (1454~1530)
楊一清(1454年-1530年),字應寧,號邃庵,諡文襄,漢族,明朝鎮江丹徒(今屬江蘇省)人。明朝政治家、文學家。楊一清,景泰三年(1452年)誕生於化州州署,化州城人。明景泰年間,一清父楊景任化州同知,楊景緻仕後居州城。
一清幼聰穎,7歲能文,以奇童蜚聲四鄉。11歲隨父遷居巴陵,14歲鄉試中解元,18歲中進士。一清歷侍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兵部、戶部、吏部尚書,武英殿、謹身殿、華蓋殿大學士,左柱國,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兩次入閣預機務,後為首輔,官居一品,位極人臣。楊一清為明朝名臣,多有建樹。
弘治間督理陝西馬政,力矯積弊。
南越王趙佗 [漢] 南粵先賢 (?~前137)
趙佗,(? 前137年),是秦漢時期著名的愛國將領,真定(正定)人,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有香港、澳門及嶺南地區確立政權的秦朝將領,為維護少數民族地區團結及統一做出了突出貢獻。秦始皇統一中原後,開始了建立多民族統一中國的宏偉大業,他把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作為進軍的首要目標。
公元前218年,他派大將屠睢、趙佗率50萬大軍進攻嶺南地區。由於屠睢濫殺無辜,引起了當地百姓的頑強的抵抗,屠睢也被當地人殺死,而秦軍“三年未能越嶺”。在這種情況下,趙佗被秦始皇任命為主將,負責進攻嶺南地區。趙佗採取了民族親和的懷親政策,團結當地少數民族首領,逐漸取得了當地人的信任和擁戴。
程旼 [晉] 廣東古八賢 (419~518)
程旼(約公元419~518年),客家人文始祖、世界客屬先賢的傑出代表之一。祖居河南義陽郡。生於東晉末年,是僅次於秦軍平嶺南後入粵的客家先賢。
1600年前,程旼為避戰亂從中原輾轉千里來到平遠壩頭官窩裡紮根,積極傳播中原文化,傳授先進耕作技術,帶頭興辦公益,改造山川,教化鄉里、移風易俗。由於他的德行獲得南齊齊高帝肖道成仰慕,於是肖道成將其所在的縣命名為“程鄉縣”,因此,粵東也就有了“先有程旼,後有程鄉”之說。
程旼事蹟,在《平遠縣誌》、 《嘉應州志》和《程鄉縣誌》中均有簡要記述。唐朝的時候,程鄉縣屬潮州潮陽郡,群眾在所建韓文公祠內設25位粵東鄉賢神位。
李小龍 (1940~1973)
李小龍(1940~1973年),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英文名Bruce/ Lee(布魯士·李),祖籍順德均安鎮上村。祖父李震彪武功超卓,青年時期受聘於佛山一家著名鏢局,舉家遷佛山定居。其父李海泉為著名粵劇武生,居住在佛山山紫村拱北里,抗日戰爭爆發後移居香港。母親何金棠,是歐亞混血人種。
1940年,李海泉攜眷赴美國巡迴演出時,於11月27日在美國舊金山三藩市積臣街醫院生下李小龍,翌年舉家返回香港。李小龍7歲時跟父親練習太極拳, 13歲時隨葉問學習詠春拳,並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等。
薛嶽 國民黨抗日十大名將 (1896~1998)
薛嶽(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字伯陵,漢族,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客家人。
原名薛仰嶽,因生於中日甲午戰爭期間,因其父敬仰南宋的抗金民族英雄岳飛而起名薛仰嶽。薛仰嶽後改名薛嶽,以示不僅仰慕岳飛更將身體力行。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回粵後曾任孫中山警衛團第一營營長。
1922年陳炯明叛亂期間,薛嶽曾保護宋慶齡脫險。北伐初期任第一軍第一師師長。薛嶽,抗日名將,時有抗日“戰神”之稱,陸軍一級上將。曾參與圍剿紅軍,抗日戰爭期間,參加淞滬會戰,指揮了武漢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以其著名的天爐戰法,消滅了大量日軍。
崔與之 [宋] 宋朝宰相,南粵先賢 (1158~1239)
崔與之(1158—1239),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少年時即“卓有奇節”,不畏路途遙遠,到京師(今杭州)太學就讀。南宋紹熙四年(1193)中進士,成為廣東由太學取士的第一人。授任潯州司法參軍。
那時,儲存穀物備荒的常平倉年久失修,每逢雨季,糧食受潮變質,與之及時修復,受到地方官的器重,推薦授任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當地人出現不堪土豪逼債誣告的鬥毆命案,主管-擬嚴刑懲處,與之從寬發落,秩序安然。
建昌新城(今江西黎川)素稱難治,與之任知縣時,適逢歉收,有人哄搶公糧,與之堅決嚴懲為首者,平息事件,使貧富安然。
張九齡 [唐] 廣東古八賢,南粵先賢,唐朝宰相,唐朝詩人 (678~740)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
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張九齡張九齡(678---740), 又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
劉龑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建立者 (889~942)
劉龑(yǎn)(889年―942年),即南漢高祖,初名劉巖,後改名劉陟、劉龔(龑字簡化寫法) ,封州刺史劉謙第三子,清海、靖海節度使、南海王劉隱之弟,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建立者。原籍上蔡(今屬河南),一說彭城(今江蘇徐州)。
其祖因經商南海,遷居泉州(今屬福建)。劉龑初掌軍事之時平定嶺南東西兩道諸割據勢力,控制嶺南,西與馬楚爭奪容桂之地,攻佔了容邕兩管(今廣西西部、南部及廣東部分地區) 。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劉隱去世,劉龑為權知清海軍留後,後梁授為清海軍節度使,封南平王。貞明三年(917年)稱帝,都番禺 ,國號大越。
洪秀全 [清] 南粵先賢 (1814~1864)
洪秀全(1814~1864)小名夥秀,族名仁坤,後因避諱天父爺火華而改名秀全。秀全出生於花縣官祿㘵村一個農民家庭(一說出生於福源水村,後舉家遷往官祿㘵村),其祖先洪㳂三於康熙年間從嘉應州石坑村遷來花縣,洪秀全為第六代;其父鏡揚,勤勞樸實,為人公正,曾任官祿㘵的“堡尊”,對掌管村中事務,調解族人糾紛,都有較高威信。
洪秀全七歲入本村書房閣讀書,勤奮聰明,五六年間,熟讀《四書》、《五經》並涉獵歷史、地理等書籍。16歲時,因家窮而輟學,隨父兄種田。第二年,得一位同學資助,到縣城附近鷲嶺古寺伴讀一年。
梁啟超 [清] 南粵先賢 (1873~1929)
梁啟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
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漢族,廣東新會人。
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 梁啟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沒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志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
袁崇煥 [明] 中國古代十大儒將,南粵先賢,遼東三傑 (1584~1630)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號自如,別稱袁督師,明朝末年名將。袁崇煥曾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有效抗擊了清兵,因魏忠賢而辭官回鄉。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除去魏忠賢,袁崇煥也得以重用。
然而,袁崇煥在與皇太極一戰中,卻被誣陷與後金軍有勾結,崇禎皇帝判其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袁崇煥曾著有詩詞《落第》、《秋闈賞月》、《入獄》、《獄中對月》等。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公元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袁崇煥考中進士,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在任時喜歡與人談論兵法,遇見退伍的老兵時,袁崇煥與其討論邊塞上的事情,所以對邊塞的狀況比較瞭解。
梁思成,男,廣東省新會人,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建築教育事業。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是新中國首都城市規劃工作的推動者,建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國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 梁思成梁思成,中國著名建築學家。 1901年4月20日出生於日本東京,原籍為廣東省新會縣(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梁啟超之子。
張仲方,韶州始興人。祖九皋,廣州刺史、殿中監、嶺南節度使。父抗,贈右僕射。仲方伯祖始興文獻公九齡,開元朝名相。仲方,貞元中進士擢第,宏辭登科,釋褐集賢校理,丁母憂免。服闋,補秘書省正字,調授咸陽尉。
出為邠州從事,入朝歷侍御史、倉部員外郎。張仲方(766-837),貞元十二年擢進士第,又登博學宏詞科。
元和初為倉部員外郎,九年貶遂州司馬,後遷河南少尹、鄭州刺史。肅宗立,遷諫議大夫。歷散騎常侍、京兆尹。左遷華州刺史,開成元年入為秘書監,二年卒,贈禮部尚書,諡曰成。會呂溫、羊士諤誣告宰相李吉甫陰事,二人俱貶。仲方坐呂溫貢舉門生,出為金州刺史。
葉問 中國十大武術家 (1892~1972)
葉問 (1892年—1972年12月1日),佛山桑園葉族人。祖籍為羅村聯星潭頭村人,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才搬往佛山桑園居住。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陳華順,為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入門前以錢銀找換業為生,人稱之為找錢華)。
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與葉問年齡相差四十歲之多,故葉問也以華公相稱,而陳華順對此年幼弟子極為疼愛,自收葉問為徒後,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各年長師兄如吳仲素、陳汝棉、雷汝齊等,對此年幼師弟,更是照顧有加。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
黃飛鴻 [清] (1847~1924)黃飛鴻(1847—1924)是南海西樵祿舟村人,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飛鴻五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
後遇鐵橋三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麒英謝世,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
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
半米食光
很多人都解答的很好,提到了諸如袁崇煥、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這些大名鼎鼎的風雲之子。這次,我要提兩個被大家忽略的,但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上有特殊貢獻的歷史人物:一個是陳益,引進了番薯;一個是何儒,引進仿製了新式武器“佛郎機大炮”。
陳益,是明代我國引進番薯的第一人。陳益字德裕,是虎門北柵人。明萬曆八年(1580年),陳益隨友人往安南 (今越南),當地酋長以禮相待,每次宴請,都有味道鮮美的甘薯。但當地法例,嚴禁薯種出境。陳益以錢物“疏通”了酋奴,在他們的幫助下得到薯種,於萬曆十年(1582年)偷帶回國。他將薯種先在花塢裡繁殖,繼而在祖塋志敬墓地後購地35畝,進行擴種,因薯種來自番邦,故名為“番薯”。“自此之後,番薯種植遍佈天南”,成為人們的主要雜糧。陳益從安南引進番薯比福建陳振龍早12年,是我國引進番薯的第一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陳益臨終時遺書後人,囑咐每逢祭奠,祭品中必要有番薯,陳氏後人代代遵循。
番薯的引進,改變了中國農業結構,意義非常深遠。番薯的引進,改變了中國南方比較單一的糧食種植結構,也幾乎改變了耕地短缺饑荒頻繁下人畜的食物鏈。中國歷史上人口一般就是幾千萬人上下浮動,少的時候幾百萬人,多的時候五六千萬,都沒有突破一億。但到了明朝、清朝,人口突然激增,達到億人以上,乾隆時期人口已經突破3億人,正是因為農業的貢獻。有專家認為,中國人口的增長,與這種番薯的大規模種植有關係。番薯的引進,不知道在災荒之年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而引進番薯的第一人——陳益——功不可沒,其功績比現在的袁隆平還大。毫無疑問,陳益對番薯的引進,對中國的糧食經濟發展有重大貢獻。
何儒,也是一個傳奇人物,他也是虎門人,率先仿製了佛郎機大炮。佛朗機由歐洲發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傳入中國,按其國名稱為“佛朗機”。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製成功第一批32門佛朗機,每門重約300斤,母銃長2.85尺,配有4個子銃。之後,明廷又陸續仿製出大小型號不同的各式佛朗機,裝備北方及沿海軍隊。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時任廣東白沙巡檢的何儒,在泊於虎門的西班牙、葡萄牙商船上看到一種新式火炮,射程為2000尺。當時,葡萄牙水手想在何儒面前“露一手”,看見一箇中國官員圍著他們威力強大的大炮打轉,竟然耀武揚威的當場操練起來,以為可以“震懾”一下何儒。何儒喜出望外,暗中畫下圖紙和操作原理,回去之後,立即命令虎門的能工巧匠進行仿製。“以銅為之,長五六尺,大者重千餘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長頸,腹有修孔。以子銃五枚,貯藥置腹中。發及百餘丈。”造出了第一批這種威力強大的武器。有一年,葡萄牙水手到廣東海面上搶劫漁民,明朝水軍出戰,用仿製的佛郎機大炮與葡萄牙人的武裝在虎門對戰,何儒仿製的大炮居然壓制了正宗的“佛郎機大炮”,葡萄牙人大敗,狼狽逃竄。之後,“佛郎機大炮”大炮被大量的仿製,在今後的歲月裡,與倭寇、海盜作戰。崇禎年間,袁崇煥用“佛郎機大炮”擊斃滿清太祖努爾哈赤,立下赫赫戰功。之後的歲月裡,“佛郎機大炮”甚至一直使用到了清朝末期,在對抗西方聯軍列強的作戰中發揮作用。
懷疑探索者
廣東歷史名人輩出,這裡列舉對全國影響比較大的人。本文只做簡介,詳情請有興趣者自行百度:
民國國父孫中山,廣東香山人(現中山市);
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廣東新興人;
唐宰相張九齡,廣東曲江人;
唐宦官高力士,廣東高州人;
南宋宰相崔與之,廣東增城人;
明太師梁儲,廣東順德人;
明末重臣袁崇煥,廣東東莞人;
明理學家陳白沙,廣東新會人;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廣東花縣人(現花都);
清海軍名將鄧世昌,廣東番禺人;
清戊戌變法領袖康有為,廣東南海人;
清戊戌變法領袖梁啟超,廣東新會人;
清末著名教育家容閎,廣東中山珠海人;
民國總理唐紹儀,廣東中山珠海人;
民國總理梁士詒,廣東三水人;
大漢奸汪精衛,廣東三水出生;
葉劍英元帥,廣東梅縣人;
國家副主席宋慶齡,廣東文昌人(現海南文昌)
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廣東惠陽人;
大革命農運領袖彭湃,廣東海豐人;
清末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廣東南海人;
清末中國飛機之父馮如,廣東恩平人;
清代物理學家,中國照相機之父鄒伯奇,廣東南海人;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廣東新會人;
著名核物理學家吳大猷,廣東高要人;
世界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廣東蕉嶺人;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廣東揭陽人;
北斗衛星總設計師範本堯,廣東澄海人;
著名超導體物理學朱經武,廣東臺山人;
足球球王李惠堂,廣東五華人;
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廣東新會人;
中國首個世界冠軍容國團,廣東中山人;
首個打破世界紀錄的中國運動員陳鏡開,廣東東莞人;
跳水皇后陳肖霞,廣東東莞人;
亞洲飛人蘇炳添,廣東中山人。
(附圖取自網絡)
施亦南
所謂的名人,不管好與壞,出名就行,最好還是史書上有記載。要死了的?從亞運開幕式上,首個名人是趙佗,然後:
任囂、陳霸先、冼夫人、房玄齡、屈大均、關天培、林則徐、鄧世昌、康有為、孫中山、梁啟超、廖仲愷、朱執信、容庚、葉挺、葉劍英、冼星海、朱光、向秀麗
楊一清、程旼、薛嶽、張九齡、崔與之
有爭議的:袁崇煥
有點壞的:洪秀全、張保仔、陳炯明、汪精衛
九個狀元?
廣東十虎算不?
葉問?李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