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每个吉水人有一份功劳!

吉水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每个吉水人有一份功劳!

赣水逶迤,东山拥翠。千年古城吉水处处蕴藏着文明与和谐的基因,奋力奔跑在省级文明城市的追梦路上传来喜讯:吉水县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获评第六届江西省文明城市,圆了期盼已久的创城梦,骄人的成绩见证了大美吉水的戮力同心与辛勤汗水!砥砺前行的创建路上,吉水县注重创新文明城市创建的内容载体和方式方法,把创建步伐和谐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凝聚共融为内心自觉力量,创城文明演绎升华为一种吉水城市精神,光荣与梦想,骄傲与自豪属于56万吉水人民!“有诗有情的吉水”彰显出无穷自信和魅力!

吉水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每个吉水人有一份功劳!

破题而出,高位推进,自上而下参与形成全局全域创城新格局

人文渊源节义之邦的福地吉水县是吉安市吉泰走廊“三县四区”之一,享有吉山秀水的美誉。这座美丽多情的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连续5年荣获全省综合考评先进县,连续6年荣获全市“五好”县级班子、全市综合考评先进县,全省农业农村先进集体、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等多项殊荣让吉水熠熠生辉,如何创新开拓一条文明和谐、科学发展新路?运筹帷幄后大美吉水给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举全县之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功成必定有我,必须拿出超常规举措,合力攻坚,要敢闯、敢干、敢拼。”掷地有声的简单话语道出了“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情怀决心。横下一条心,谋定而快动。吉水决策者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秉承担当实干精神,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为促变化、顺民意、得民心的首要实事来干,终于圆满交给吉水人民一个满意的答案。

吉水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每个吉水人有一份功劳!

一幕幕难忘的创建图景历历在目:面对2016年公共文明指数全省排名47位的严峻形势挑战,吉水县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担任总负责人和总指挥,设立12个对标创建工作推进组,将创城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定期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2017年攻坚之年,该县因地制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吉水县双城共创工作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全市创新实施路长制做法,采用“周二创建日”工作模式,全力推动从干部到群众,从乡村到城市,从社区到单位齐心协力开展创建,同年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获得全省第8的好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决胜之年的2018年更让人记忆犹新,国庆小长假后的第一天召开全县双城共创动员会专题研究部署,强调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吉水县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纷纷走出办公室,走进街头巷尾、农贸市场、车站广场、社区学校,带头清理卫生死角,现场解决存在问题;各级部门签订责任书,每月制定详细计划,共同扛起创文工作主体责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孺踊跃上阵,奋战一线投入创文。“往前站、向我看、跟着干”在大美吉水蔚然成风,正是凭借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上下同心、风雨兼程,圆满实现了文明创建“一盘棋”。

吉水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每个吉水人有一份功劳!

锲而不舍,全面发力,夯实基础内外兼修蓄势增添城市文明新高度

回顾吉水城市旧貌,城区市政道路规划建设起点低、基础差,车辆交通拥堵不堪;背街小巷坑洼不平,占道经营普遍;连续雨季导致城市内涝严重,黑沟臭水让人绕道而行……,面临创城这一场提升颜值的城市大考,摆在面前的棘手难题怎么解决?吉水县紧扣发展、突出民生、注重创新、全力以赴。坚持从解决群众困难抓起,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将影响城市形象的顽疾,彻底改头换面!彻底刷新提质!这是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做出的庄重承诺!吉水县财政每年预算文明城市创建专项资金3000万元,严格对照全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坚持目标靶向和问题导向,对标对表、查漏补缺,出台实施“十二大专项整治行动”和“六个专项提升行动”逐一啃下“硬骨头”:从一条条背街小巷开始,对城中村、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改造提升,定期不定期对大街小巷、城中村小广告、“牛皮癣”开展“拉网式”清理;从一个个角落开始,开展公共环境专项整治,实行数字化城管管理,依法拆除县城区物业小区及公共区域40800平方米蓝色彩钢棚;从一辆辆运营车开始,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在车站、公交车、出租车重要交通场所,积极开展“机非分离”行动;从创新实行“政务微信+路长制网格管理”模式开始,以路长制为载体,集中力量整治城市脏乱差现象,还市民一个舒心安居之所。所有点点滴滴的变化,改变的不仅是城市容颜,更是人民百姓幸福指数的攀升。量变到质变的背后,凝聚着县委、县政府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攻坚克难的决战决胜的自信。

吉水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每个吉水人有一份功劳!

一座城市的气韵高度,不仅体现在高楼矗立、街区繁华,思想文化的高度才是城市精髓完美展示。作为江西省十大文化古县,吉水县利用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历史文化优势,在城市建设精细化品质化中还注重给城市绘上厚重灿烂的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等“底色”。首届中国.吉水乡村春晚成功举办、杨万里故事电影《脱缰》圆满收官、“诚斋气节万里风”“一带一路话陈诚”“永乐大典忆解缙”等系列纪念活动持续升温,一个个鲜活的文化符号张扬着吉水文化的高度自信,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也因丰富的文化底蕴变得愈发美丽宜居。同时,该县还重点实施吉水县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精心建成了一批路堤结合、吉阳大桥等“跨江环湖发展,双向对接融城”项目;全面启动滨江路绿化带亮化提升工程,城市装灯率100%、亮灯率达95%以上,深度挖掘倾力打造吉安中国进士文化园、杨万里公园、城市阳台等精品景点,把城市的文化精髓有效地融入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之中,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特色,更增添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信心和底气。如今,走进吉安中国进士文化园,亭廊、古桥十八景等传统艺术形式惟妙惟肖;排列在“滨江大道”上的柱石,图文并茂地述说出吉水人文历史发展的变迁历程……,吉水县广大市民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感受着这座城市温度温情的变化,见证了吉水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和奇迹!

吉水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每个吉水人有一份功劳!

久久为功,道德育民,崇德向善弘扬新风涵养提升城市文明精气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美好梦想目标的最终实现,既是顺应民之所想民之所向,更是职责使命实干担当最有力的能力体现,回望一步一步坚实的“创城”脚步里,留下的是吉水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深度融合的印记。该县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好人文化”等品牌活动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平台,借助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活动载体,分赴机关、社区、学校、乡村等地,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在通过典型引领汇聚道德力量的同时,该县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途径,通过搭建县、乡镇和县直单位、社区三级志愿服务架构,积极组织全县在职党员、中坚力量,坚持常态长效开展“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志愿交通执勤、路长制网格化值守等活动,以鲜明的主题和有效载体弘扬社会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如今,行走大街小巷,自觉维护创建成果正让每个吉水人习以为常;蔡佳如、谢仕发、陶壮文……,一大批“吉水最美平凡人”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文明的故事,用平凡的善举善行,为共绘新时代吉水文章节义吉山秀水提供着丰厚的道德滋养,更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一举成功筑牢了力量支撑。这些基层充满正能量的榜样人物,用大爱义举凝筑城市的道德根基,用实际行动有力提升了吉水文明创建的精神气质,而这些是源自于吉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更是县委、县政府对文明创建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证明结果,不仅激发出强大的崇德向善正能量,更大力营造了大美吉水的温度动力和文明魅力。

吉水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每个吉水人有一份功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