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大作文無從下筆怎麼辦?

有學員問我,申論無從下筆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建議你分析一下原因。“作文下不筆”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情況有三種。

一是材料都不懂導致不會寫,二是開篇時找不到合適的話語引入論點,三是能找到論點但是不知道論據寫什麼。

一是材料都不懂導致不會寫!首先我們來分析第一種情況,就是讀不懂材料內容導致無法下筆的。申論作文是題目要求和材料的結合。其實題目要求中給定的作文話題往往比較簡單,就是出題人給出一句話讓考生理解。而材料往往是洋洋灑灑幾千字,而且每則材料內容都不同,有點“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感覺。事實上,這些材料內容往往圍繞著一個話題展開,而我們想要寫好申論作文就要對這些材料進行剖析,掌握材料核心內容。很多考生讀完材料就急急忙忙地寫作文了,缺少了剖析材料的步驟,導致後文論述困難而且沒有重點。

二是是開篇時找不到合適的話語引入中心論點。這種情況的成因是考生太有“完美主義精神”了,總想妙筆生花,往往寫了改、改了寫,導致首段不到二百字的內容改了n多次,花費一個多小時。實際在考場上是沒有這麼多時間和(答題卡上的)空間讓大家改來改去的。我們平時練習就要進行實戰模擬,嚴格按照考試時間進行做題,放棄完美主義。作文開頭先聯繫主題引入正面性的東西,再提出問題,最後引出總論點。

三是考生不清楚論據(分論點內容)的填充。其實一部分論據來源於材料,這叫“結合給定資料”。材料裡面出現的一些案例、道理論證或是反映的問題等方面都可以運用在我們的申論作文中。只不過我們只能參考借鑑,不能全盤照抄。另一部分論據就來自於考生的自我積累了,這也是題目要求中的“不拘泥於給定資料”。這部分更注重考生能力的體現,如果論述得當,這部分論據很容易成為文章的亮點。

針對這些問題下面做出詳細解答。

大作文是申論所有題型中分值最高、對考生能力要求最高、最難寫好的一個題型,務必要重視起來。然而很多同學一邊渴望大作文提分,一邊把更多的複習時間留給了行測,甚至有很多同學跟我說在考試前一篇大作文都沒有寫過。這種做法是絕對不行的。

所以,我們在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之後,剩下的就是大量的、反覆的真題練習。在這裡一定要強調真題,而非模擬。模擬題是機構給出的,質量完全無法與真題相比較。所以對於寶貴的真題,我們需要反覆去做、去思考。尤其是大作文部分,我們應該“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僅要讀懂材料的含義,更要了解為什麼出題人會選擇這些材料、出題人想要通過這些材料反映什麼內容。

我們先要明確一篇完整作文的組成部分,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說,就是框架(主、分論點)、內容、語言表述和字的要求這四個方面。

A框架(主、分論點)。主論點/立意具有唯一性,是題目要求與材料的有機結合。(至於如何進行兩者結合,因為每年考題不一樣,需要用真題進行解析說明,在此無法詳述了)很多時候同學反映申論分數慘不忍睹的原因,除了小題採分點沒找全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大作文寫跑題了。分論點從屬於主論點,分論點同樣源於材料,不過論述角度多樣化。每位同學的想法不一樣,選取的分論點也不盡相同。我們寫作時也是先確立框架,再完善內容,而不是提筆就寫。

B內容。內容是需要“結合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的。我們既要利用好材料,也要用自己的積累打造文章亮點。很多同學覺得自己的作文內容空洞、車軲轆話很多,就是因為既沒運用材料,也沒有自我積累。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大作文裡面千萬不要長篇大段的抄材料或是拼接材料,我們可以適當引用(比例最好不要超過全文的20%)。其餘內容需要考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意思可與材料相符。

沒有任何一種努力會被浪費。之前有考生對我說,她積累的東西在筆試階段沒用上,但是她發現自己在語言表達的時候更流暢了,很少再寫“大白話”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收穫。

C語言表述。題目要求中出題人指出考生作文“語言流暢”即可,也就意味著我們無需過多追求華麗的辭藻、氣勢恢宏的排比句,只要能用簡潔的書面語把我們的想法表述清楚就可以。事實上,有很多考生都在表述上“吃了虧”。寫很多“大白話”不說,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語病問題,比如句子缺少主語、詞語搭配不當等等。這些細節問題都是考生平日練習時細心留意就能夠改正的。

D字的要求。一方面是字跡。標點符號要寫清楚,不能隨意地點個點兒,否則掃描到電腦裡,閱卷人是看不清楚的,會影響他的閱讀感受。另外,我們要把每個字寫清楚,橫平豎直,不連筆。字好確實是錦上添花,但絕非雪中送炭。畢竟這不是書法考試,想單憑字跡就“殺出重圍”不現實。另一方面是字數。

在題目要求中,出題人會明確給出字數範圍,按照要求作答即可。建議考生寫作前規劃好每個段落的字數,而不是寫到最後瘋狂的在結尾處抄材料湊字。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個最能提高申論分數的大作文框架(非模板):

用好微傳播 傳遞正能量(題目就要體現出總論點)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我們已進入微時代。微傳播迅速發展,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首先結合材料提出正面的東西)但是也出現了網絡謠言、網絡侵權等問題,這不利於我們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結合材料和主題提出問題)一切以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的動力和感情就是正能量。(引用題目中的那句對某句話的思考,表明我們的文章有按照那句話來寫)

所以,我們要用好微傳播,傳遞正能量。(開門見山,第一段話就要提出總論點,且總論點一句話即可)

用好微傳播,需要弘揚良好社會風尚。(分論點,一句話即可,運用“大概括”方法從材料中高度概括而來,不要很細的點也弄成分論點)現在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微平臺行抒發感情,疏解壓力,都會對別人造成一些影響,如果傳播的是良好的社會風尚,就會引導其他人積極向上。(先理論分析為什麼要提出分論點)某市一群農民攝影愛好者組成一個“諧樂劇組”,專門拍村裡面滴一些好人好事,揭露陋習醜事,評選十佳媳婦,這樣的微傳播使村民受到了感染,相互看誰做的更好,在村裡面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尚,可見,微傳播要發揮積極作用,需要弘揚良好的社會風尚。(例證,要邊引用例子邊分析,同時進行,例子要簡單概括)

那麼,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從經費、人力等方面支持群眾的微傳播,特別是傳播好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引導群眾積極向上。(簡要提對策,回應分論點,一兩句話即可,分論點還是要以論證為主,除非明確要寫策論文)

用好微傳播,需要加強引導和監管。(分論點,一句話即可,運用“大概括”方法從材料中高度概括而來,不要很細的點也弄成分論點)如今,微信、微博是新生事物,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果不加強引導和監管,那麼就不利於社會正能量的傳播。(先理論分析為什麼要提出分論點)現在,微傳播出現了一些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等不法行為。微傳播不是法外之地,需要強化引導和監管。針對朋友圈出現的群眾聚集事件謠言,某區公安如果不及時通過微博闢謠,《長江日報》不及時澄清網絡謠言,那麼將引致市民恐慌,後果不堪設想。另外,現在很多微信公眾號都對他人成果進行抄襲,如果不對這種情況進行制止,這種侵權行為將會愈演愈烈,將會助長侵權行為歪風邪氣,所以我們要對微信微傳播加強引導和監管。

(例證,要邊引用例子邊分析,同時進行,例子要簡單概括)為此。我們公安部門要加強引導和監管,及時闢謠,懲罰造謠者。還要加強加強網絡法律法法規的建設,保護知識產權,特別是要通過立法強化網絡運營商的內在管理,履行好平臺的管理者的責任和義務,發揮其對侵權的監管義務。(簡要提對策,回應分論點,一兩句話即可,分論點還是要以論證為主,除非明確要寫策論文)

用好微傳播,需要積極發揮公民的小能量。(分論點,一句話即可,運用“大概括”方法從材料中高度概括而來,不要很細的點也弄成分論點)微時代每個公民都可以很方便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理念,社會已進入“公民話語權”時代,這時候就有必要激發公民的責任意識,讓他們積極表達社會責任。(先理論分析為什麼要提出分論點)儘管個人的聲音很弱小,但是當每個人通過微博、微信、微社區等微平臺直接對政府政策和議案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可以匯成磅礴能量。

(例證,要邊引用例子邊分析,同時進行,例子要簡單概括)所以,我們要引導公民通過微博、微信、微社區等平臺,對政府政策和議案發表自己的意見,關心國家大事和社會,關心社會事務的建設,發揮公民主人翁精神,更好地改進政府的服務。另外,也要引導公民學會在海量的信息中甄別信息,獨立思考。從而,可以匯聚起公民的大能量,促進社會積極向上、促進國家富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簡要提對策,回應分論點,一兩句話即可,分論點還是要以論證為主,除非明確要寫策論文)

所以,在微時代,只要我們積極弘揚社會良好風尚,加強正確引導和監管,發揮公民的小能量,就一定能夠用好微傳播,傳遞正能量,給予整個社會向上的希望。(總結一下總論點和分論點,回應開頭)

申論大作文無從下筆怎麼辦?

如果你想看更多申論乾貨,可以關注“申論擺渡人”微信公眾號,私信我,我會及時回覆!或者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