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姜維守街亭,會失敗嗎?

神仙半瓶醋854


看到題目,真是哭笑不得,姜維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才投降諸葛亮的,在諸葛亮與蜀漢群臣商議誰來守街亭時,就壓根沒有姜維這個人,這個時候的姜維還是魏國天水郡的參軍呢!

諸葛亮在228年第一次北伐時,命人守住街亭和圍困上邽,然後親率主力攻打隴右五郡,當時的姜維正與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一起跟隨天水郡太守馬遵一起在各地巡查。



隴右五郡中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由於無力抵抗蜀軍主力,因此向諸葛亮投降,天水太守馬遵由於懷疑姜維等人有異心,因此丟下姜維等人,隨同雍州刺史郭淮逃往上邽,姜維等人跟不上太守,又回不了城池,才向諸葛亮投降。

姜維向諸葛亮投降的時候,馬謖已經在街亭防守魏軍了。

好吧,就當姜維穿越了,就算姜維當時已經鎮守在街亭了,那麼能否擋住魏軍呢?



如果當時是姜維鎮守街亭,那麼姜維這個時候也算是第一次出場以主將身份鎮守街亭,其實算起來這個時候的姜維與馬謖何其相似。

馬謖是諸葛亮丞相府的參軍,姜維是天水郡的參軍,兩人都是參軍,都沒有獨自帶兵作戰的經驗,馬謖守街亭失敗了,那姜維會失敗嗎?

我覺得姜維不會失敗。馬謖是以諸葛亮親信身份換取鎮守街亭的主將,馬謖這個人也並非一無是處,在諸葛亮南征南中的時候,為諸葛亮提供了很有戰略性的建議,諸葛亮採用了馬謖的建議,以安撫為主,軍事打擊為輔,攻心為上的手段才征服了南中地區,這是馬謖首次為諸葛亮提供具備實戰考驗的軍事謀略。



這之後就是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在北伐前,肯定沒少過與馬謖探討北伐的戰略戰術問題,對於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準備了好幾年,力求一鼓作氣拿下隴右五郡,至於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很難說諸葛亮除了私心外,是否有與馬謖達成某種協議,或者說馬謖提供一些戰略建議請求諸葛亮讓馬謖為主將出戰。

馬謖之所以在街亭之戰中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安排,捨棄水源和城池,上山駐紮,我認為並非是馬謖紙上談兵而不知兵,是因為馬謖太想立功,當年劉備在定軍山一戰,就是居高臨下一戰斬了夏侯淵,我們現在看馬謖失敗,是因為開了上帝視角,知道了後面的結果,在當時的戰場上,誰又一定又預測馬謖會失敗呢?



馬謖太想立功,所以沒有遵照諸葛亮的安排,最終街亭沒有守住而失敗,如果讓姜維來守,從姜維之後在蜀漢的表現來看,姜維不是一個敢駁逆諸葛亮命令的人,同時姜維是降將,更加不敢不聽從上級的安排。

那麼,只要姜維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在城池中安營紮寨,控制水源,加強城牆,修建鹿角等防禦措施,姜維大概率就是街亭不會失守,況且當時副將王平在協助姜維,還有高翔和魏延兩支軍隊在街亭左右兩翼的支援。

街亭這個地方,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當道安營是擋住魏將張郃的最好辦法,而守住街亭對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來說,就是勝利,因為街亭的作用就是阻擋魏國援軍進入隴右五郡,如果完成了這個任務,就相當於成功守住了街亭,也意昧著姜維守街亭就成功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姜維雖然文武雙全,智謀過人,然而諸葛亮兵出祁山之時,姜維新降不久,寸功未力,難以服眾。而且諸葛亮對他的忠誠度是有所疑慮的,畢竟在三國時期,降而復叛者大有人在。況且街亭乃漢中咽喉,屬戰略要地,以諸葛亮之謹慎,自是不敢冒險讓姜維把守街亭的。



這街亭為何如此重要?它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街亭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四十公里的隴城鎮一帶,是一片寬六公里,長十幾公里的狹長地帶,好似人的咽喉,所以稱之為漢中咽喉。該地進可攻漢中,退可守隴右,自古兵家必爭之地!

諸葛亮兵出祁山後,一路攻城略地,連連得勝,士氣正盛。這時候魏國派出張郃為先鋒,司馬懿為軍師的二十萬大軍迎敵。司馬懿料定街亭乃漢中咽喉,蜀軍必從此處進擊,於是帶領大軍,浩浩蕩蕩,直取街亭。



神機諸葛也不是吃素的,他算出司馬懿會攻取街亭,於是他做了妥善安排,先派出馬謖領兩萬五千軍守街亭,擔心馬謖經驗不足,又派出王平輔助。又擔心兩人守不住,派出高翔領兵一萬,屯兵在街亭東北不遠的柳城照應。後還是有所顧慮,派魏延屯兵於街亭右側照應,一切安排妥當之後,諸葛亮這才心安。

囉嗦了這麼多,主要想介紹下街亭戰略地位,街亭是決定戰爭勝負關鍵之所在。司馬懿鐵了心要打街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這邊諸葛亮也做了萬全準備。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馬謖犯了兵家大忌,失了街亭,過程不再贅述。

歷史雖然不能改寫,但可以假設,如果換作姜維把守街亭會怎麼樣呢?能守得住嗎?

姜維熟讀兵法,經驗豐富,應該不會犯馬謖這樣的錯誤,他肯定會按照諸葛亮的指示,在街亭正中安營紮寨。



然而魏軍勢大,有二十萬之眾,而守街亭的蜀軍只有二萬五千人,雖然高翔有兵一萬守在柳城,司馬懿可分兵一萬牽制住高翔,再派一將分兵五千脫住魏延,剩下還有十八萬之眾,集中優勢兵力攻擊街亭,以十敵一,即使姜維再神通廣大,再武藝超群,怕也難抵魏軍瘋狂的攻擊吧!

況且司馬懿神機妙算,智謀絲毫不弱於諸葛亮,而且他實戰經驗豐富,極善於把握時機,姜維與其相比,怕是難以匹敵。

綜上,姜維守街亭,一樣難有勝算!


一半秋色


“失街亭”是諸葛亮第一次大規模北伐中原的關鍵性戰役。我們都知道因為馬謖違反軍事地理常識,沒有據街亭要塞來打伏擊戰,而是帶領自己的軍隊跑到街亭要塞的南山上打伏擊,最後被張郃率領五萬騎兵斷其水源後,斬殺守街亭八九成的蜀軍,搞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1.我們一直在想著為什麼馬謖作為諸葛亮的作戰參謀,耳濡目染地諸葛亮的軍事排兵佈陣的方法,為什麼不守要塞而要把全部人馬帶到山上去?明明知道在山上是沒有水源可保證軍隊的供應?

2.為什麼王平都三番五次地勸阻不能帶兵到山上駐紮,他為什麼不聽?難道馬謖是位腦殘的傢伙,好不容易得到“孔夫子掛腰刀”的機會,建功立業的時機導致他如此的冒進而不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呢?

3.馬謖作為作戰參謀的身份,又只會“紙上談兵”,從來沒有實際從基層做起,直接成為軍隊的主帥,而王平此人是南蠻的人,他跟馬謖可不是一路人,是不是他們面對張郃五萬人的攻擊之時,將帥不和導致軍隊的戰鬥力直接分崩離析,不然殺一萬人就如宰一萬頭豬也是需要時間,為什麼都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4.那麼究竟街亭的要塞有沒有起到“要塞”防禦工事的效果,如果沒有,是不是馬謖看到這樣破破爛爛,騎兵發起衝鋒之時,就能夠馬上衝破要塞的話,那在要塞裡又有什麼用處呢?既然馬謖帶來那麼多人,為什麼不重新修築防禦工事呢?還是說張郃的騎兵速度太快,給予不了他足夠的時間來修復防禦工事呢?如果是這樣,那麼結局在不開打之時就已經結束了。

那麼我們從馬謖失街亭的事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馬謖心高氣傲,急於建功立業;馬謖作為諸葛亮半個徒弟,不把副手王平放眼裡,擅自專權;馬謖軍事素養低;街亭要塞被破壞嚴重,無法起到作用;馬謖作為裙帶關係上位,沒有一點軍功,造成王平等軍中老將心不服口不服,軍隊向心力低。

那麼姜維來守的話,能不能守得住呢?

1.姜維作為諸葛亮死後的蜀國名將,軍事素養與才能自然達標。

2.姜維作為魏將降蜀的將軍,他也同樣會急功近利,急於建功立業,給予蜀國新主子表現自己的能力的機會。他與馬謖又得一拼。

3.街亭的要塞真的年久失修,無法起到防禦與伏擊的作用,張郃的騎兵又來的那麼快,他也同樣無法重新翻修的時間,那麼他的選擇也會與馬謖一樣的結果。

4.姜維在蜀國後期九次北伐,次次無功,被人認為擁兵自重,軍隊威望不高,窮兵黷武的評價。那麼姜維在軍事大權也是一位擅自專權,不容忍別人的指手畫腳,那麼他與王平都是新入職的軍人,大家都看不順眼大家,那麼最後軍隊的集合力,向心力也同樣不強。

5.姜維的軍事本領強,在與張郃對決之時,會大戰幾百回合,但都無法挽回蜀軍失街亭的結局。

不管是馬謖,還是姜維,都無法拯救街亭一戰。註定諸葛亮五次北伐無望,恢復漢室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


歷史伴讀小二


如果單從能力上來說,姜維守住街亭的問題不大,不過當時姜維並非守街亭的合適人選,用他守街亭會造成很多麻煩。

諸葛亮在一次北伐是,之所以派遣並沒有多少實際帶兵經驗的馬謖去守街亭,一是為了培養馬謖,給他建功立業的機會。而更重要的是因為此時蜀軍還有面臨更大的挑戰,隴右五郡尚有不少魏軍殘餘,其中還有名將郭淮,而涼州的魏軍也不安分,正在向被蜀軍佔領的南安反擊。諸葛亮留下魏延等大將對付隴右的魏軍,讓馬謖去守街亭,無非是街亭地勢險要,利於防守,任務比較輕而已。

姜維能得到諸葛亮一句“涼州上士”評價的,能力肯定不差,從姜維後來的表現看,也確實對得起這個評價,所以說從能力上來說,他守街亭問題不大。不過綜合看的話,他並不適合,派他去反而會誤事。

姜維是在諸葛亮打到天水以後才歸降的,距離街亭之戰時間太短,諸葛亮正式任命他為倉曹掾和奉義將軍應該是撤軍回漢中之後,此時他還沒有正式的職務。馬謖守街亭部隊有多少雖然沒有提及,但是其部下至少有將軍王平、張休、李盛、黃襲等人。姜維一個剛剛歸順的降將,空降過去指揮這麼多的蜀軍將領,職務任命的高了,勢必軍中很多人不服,安排的低了會指揮不動,所以會造成很多麻煩,極有可能會影響守街亭的任務。

所以說姜維雖然有能力,但是讓他守街亭失敗的幾率也很大。


不沉的經遠


該失敗還是會失敗的,但問題不一定在於姜維,而是國力決定的。同大魏國相比,蜀漢的實力真的不是一個級別的。

首先蜀漢人口剛剛百萬,兵力鼎盛也就10萬人,而且是既當民夫又當兵。而曹魏人口五百多萬,總兵力高達四十萬,直接是蜀漢實力的四五倍。所以打持久戰的話,蜀漢無論如何也是耗不起的。



現在回到守街亭這個問題上來。街亭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街亭山高谷深,地勢險要,進可攻關中,退可守隴右,實在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諸葛亮大軍已經渡過渭水,直奔長安。而曹睿也親率大軍前來支援關中戰場,為了掐斷諸葛亮的糧道,曹睿讓張郃領五萬大軍直奔街亭。


當時諸葛亮讓馬謖和王平領一萬人左右去守街亭的要塞,但是馬謖讀死書,不守隘口卻跑到山上,結果被張郃斷了水源。之後諸葛亮糧道被斷,又受到來自曹魏的四面夾擊,所有優勢盡失,無奈之下只能撤退。

那如果換成姜維會怎樣呢?先不說姜維能力如何,就是剛剛投降這個身份,怕是還不能讓大傢伙都信服。假使克服了這個問題,真的讓姜維領一萬人守街亭的話,憑藉姜維的閱歷和智力,估計是不會犯馬謖的錯誤,一萬人對五萬人,憑藉地形優勢倒是能夠擋住不少時間。不過張郃也不是蓋的,所以真實情況如何還要拉到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幹才能知道。



既然不清楚為什麼會說諸葛亮還是要退走呢?因為在張郃去街亭的同時,曹睿已經帶領著二十萬人馬坐鎮長安了。諸葛亮當時十萬人,分出一萬給趙雲疑兵斜谷,再分出一萬給姜維去鎮守街亭(假設中),那自己手裡還有8萬人,去打20萬人守得長安,除非你這邊是榴彈炮迫擊炮或者有高達,不然想攻下長安,是絕對沒希望的。而當時在箕谷的趙雲根本沒機會來會戰,因為曹真已經率領大軍拖住了趙雲。


因此說因為國力問題第一次北伐的目的不管換誰守街亭都是達不到的,但是倒不至於這麼慘,至少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可以被諸葛亮握在手中,即使地方拿不住,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把三郡近十萬的人口遷回漢中,彌補蜀漢人口不足的缺陷。另外隴右地區多山,如果諸葛亮大軍撤退至此分兵守衛隘口,仍然可以保證戰略損失最小化。


火器工坊


應該不會失敗

因為姜維首先打過很多次仗,對軍事很熟悉,特別有經驗,對街亭這種戰略要地肯定會更加謹慎,不會自大的按兵書上來。其次,姜維是諸葛亮的得意弟子,深得真傳,這種要道孰輕孰重應該一看便知。最後,姜維的性格比較成熟,能聽進去別人的意見,即使自己犯錯,別人一旦提醒,他就會細細思考,重新佈局,所以姜維守街亭不會失敗,而諸葛亮的北伐大業真有可能成功。


小魏夢秦王


不會,姜維是諸葛先生唯一的弟子,為人中正剛直,又不是不會變通,所以一定不會失去街亭的。但是守住街亭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守住蜀國,更別說復漢了,因為蜀地人才實在短缺,可用人才除了姜維,就是一些老將。而原來劉璋手下的一些老臣也並不服氣,一些當地的士大夫貴族也不同心,蜀國實際上內憂外患,只不過仗著諸葛先生內外兼顧,恩威並用,細緻入微,兢兢業業地守衛,才得以安寧生息。是以諸葛先生魂歸八丈原,魏國來犯,蜀國國內馬上就一片投降之音,最終劉阿斗沒有骨氣的棄城而降,蜀國滅亡。


清清359


首先要搞清楚,馬謖失街亭的主要原因,先並不是張郃的隊伍把馬謖的隊伍擊敗,而是馬謖的隊伍上了山,沒有水源,幾天之後自亂陣角,人心惶惶,所以才導致張郃的隊伍一出兵,馬謖的隊伍被一擊都崩潰了,並不是馬謖的隊伍戰鬥力不強,兵力少,而是根本就不聽馬謖的調遣,所以如果馬謖聽了諸葛亮的軍事安排,短時間肯定能夠守住


亮之謀


換誰守都不會丟。那地方不大,當路紮寨,先到為王。


手機用戶53909386972


若用姜維鎮守街亭,則街亭肯定不會輕易丟失,因為從地勢上看,街亭是一咽喉之地,張郃領五萬兵很難從正面突破,而蜀兵二萬五紮營防禦只需一萬,另外一萬五還可設伏,此時只要不改變攻防局面,縱然張郃勢大,也很難突破蜀軍姜維的防守。事實馬謖兵敗的原因,就是不聽諸葛亮的告誡,不顧副將王平的反對,而是擅自將二萬兵屯在山上,結果改變了攻防局面,被曹魏張郃五萬兵反困,其後果是一敗塗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