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清泉鎮:精神扶貧成效顯

(通訊員 劉正華)

山丹縣清泉鎮現有15個村116個社,8521戶32126人。全鎮沒有貧困村,共有精準扶貧戶170戶414人,2015年-2018年脫貧82戶208人,剩餘未脫貧88戶206人。據調查統計,因自生髮展動力不足致貧的約佔25%,這部分群眾在脫貧的道路上存在畏難情緒,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脫貧致富的志向勇氣和勤勞苦幹的精神,即使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很難幫助這部分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即使一度脫貧,也可能會再度返貧。可以說,這是此類貧困戶扶而不起、幫而不富、助而不強的根本原因,並且普通群眾對這類貧困戶的意見較大,最終導致群眾滿意度整體不高。

目前,已全面進入精準扶貧攻堅拔寨衝刺期,清泉鎮結合上述實際,將扶志、扶智、扶德升級為幫扶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持續培養貧困戶自強不息、勤勞奮鬥、艱苦創業的精神,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既有效促進了貧困戶脫貧步伐,又提高了廣大群眾的滿意度。

一是創新扶貧載體,深化扶貧教育。充分利用“三會一課”和黨員“固定活動日”,大力開展“黨建+脫貧攻堅”學習教育活動。同時,要求各村結合實際舉辦以扶志、扶智、扶德為主題的道德講堂,讓身邊的致富能人、產業大戶、率先脫貧戶及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等上講堂,通過講身邊故事的方式,為貧困戶灌輸“發展並不難,我也能脫貧”的觀念,讓貧困戶的思想觀念由“要我發展”轉變為“我要發展”,由“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激活發展慾望。

二是開展移風易俗,注重家風家教。針對農村存在的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子女不贍養老人、份子錢相互攀比等陋習,鎮黨委指導各村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各村均成立紅白理事會,倡導村民弘揚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形成節約光榮、鋪張可恥的良好風尚,切實把貧困群眾的人情負擔減下來,把農村的新風正氣樹起來。在全鎮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引導人們自覺承擔家庭責任、樹立良好家風,強化子女贍養老年人的責任意識。各村充分挖掘好家風、好家訓,引導村民注重家庭,注重家風,注重家教,組織村民開展“曬家訓家規”活動,大力倡導和弘揚夫妻和睦、尊老愛幼、科學教子、勤儉節約、鄰里互助的文明家風,讓孝老敬親、扶老攜幼等中華傳統美德重新融入村民心裡,引導農民迴歸勤勞善良的本性,解決老人無人贍養的問題。

三是開設“三扶”課堂,強化教育培訓。去年以來,全鎮結精準扶貧培訓技能培訓工作,在郇莊村建立“扶貧學校”,打造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扶志+扶智+扶德的扶貧教育新陣地。通過志、智、德“三扶”教育,提高貧困群眾致富技能,激發內生動力,確保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時,依託“三扶”課堂和“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應用,廣泛開展“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道德評議活動,突出評選先進、樹立標杆,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促使廣大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形成遵紀守法、誠信知理、勤勞節儉、互助友善、崇德仁孝的良好社會風氣。

四是加強宣傳,營造濃厚氛圍。鎮、村、社區及時總結活動開展工作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對亮點突出、經驗成熟、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典型事件和人物進行廣泛宣傳,讓貧困群眾牢固樹立“好日子是幹出來的,只要肯幹就能脫貧致富”的主體意識,營造出凝心聚力、鼓舞幹勁的濃厚氛圍,形成精神扶貧的強大合力。

通過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了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通過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幫助和指導貧困群眾提升了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通過扶道德、扶尊嚴、扶價值觀,幫助和引導貧困群眾挺起了脫貧的腰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