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河的變遷——琿春市蹲點日記

5月6日,記者來到開發開放前沿——琿春市,蹲點採訪這裡的生態保護情況。百里琿春河通過綜合治理, 實現了歷史性的變遷。昔日洪水肆虐、黃沙飛揚的琿春河,如今其流經市區段變成了市民交口稱讚的景觀河、城市的標誌性公共綠廊,體現了“山河之美、郊野之美、文化之美”。

珲春河的变迁——珲春市蹲点日记

夜幕降臨,駕車行駛在琿春老城區與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結合處,一河兩岸美景壯觀:南北兩岸沿河公路寬闊平坦,路燈明亮;河上碧波盪漾,河沿岸楊柳依依,松柏長青;巨大的摩天輪在河邊緩緩轉動,人們在濱河公園內徜徉;音樂噴泉伴隨著動人的歌聲此起彼伏,孩子的嬉鬧聲、歡笑聲不絕於耳;在夜空中俯瞰,彷彿一條飄動的玉帶,四座大橋橫跨在玉帶上霓虹閃爍;琿春斜拉大橋上的一根根拉線形成的各種霓虹,不斷地變換著圖案;河北岸一座座錯落有致的小木屋旁,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珲春河的变迁——珲春市蹲点日记

5年前的琿春河,是另一番景象:城區河道堤防防洪標準均達不到50年一遇的要求,市區15萬人民生命財產和周邊2000公頃耕地安全沒有保障,城區每年都要受到洪水威脅。由於河道內亂倒垃圾、採砂亂掘、墾荒種地,嚴重堵塞河道,城區段河道臭氣熏天、凌亂不堪。據琿春市民趙先生回憶,過去,每當圖們江流域持續降雨,位於下游的琿春河市區河段就會漲水倒灌,導致下游的四個鄉鎮遭受嚴重洪澇災害。最為嚴重的一次是1986年,洪水侵襲板石鎮新農村臨近河邊的民房,琿春河下游耕地全部被淹,當年幾乎顆粒無收。

珲春河的变迁——珲春市蹲点日记

琿春河是圖們江最大支流,發源於汪清縣復興鎮杜荒子屯西南禿頭嶺,流經琿春8個鄉鎮36個行政村,幹流河道總長199公里,流域面積3963平方公里,佔琿春市總土地面積的76%,年流量11.7億立方米。在濱河公園遊玩的市民李慶江說,他在琿春河北岸居住了25年,親眼目睹了琿春河的治理過程。

據琿春市水利局河長辦公室副主任何長雲介紹,琿春市2013年冬季啟動了琿春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總長42公里,其中城區段16.2公里,計劃總投資37.98億元。工程包括河道治理工程、兩岸景觀工程、蓄水工程、河堤路工程、橋樑工程、土地徵收工程等6部分。2013年11月2日,琿春市15家國有、民營企業陸續投入到琿春河治理工程之中 ,每家投資都在1000萬元以上。通過幾年的施工,建設了河道南北兩岸長16.2公里、寬50米的綠化帶162公頃,完成了佔地面積10公頃的休閒廣場、遊園,修建鋼板閘3座,修建17米寬的兩岸河堤路各16.2公里,架設了森林山大橋、琿春大橋、勝利大橋等三座大橋。截至目前,該工程已基本完工,有效改善了河道生態環境。

琿春河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極大地帶動了旅遊業發展,明珠廣場、生態走廊、琿春眼·摩天輪等項目的建成運營,為市民和遊客休閒娛樂提供了好去處。正在建設中的渤海明珠歡樂谷項目位於新明大橋下、琿春河中央的島嶼上,佔地面積18.4萬平方米,投資6億元,共分三國印象景區、娛樂區、海洋冒險區等三個部分。譽鵬·木墅灣項目位於琿春河北岸、口岸大路東側,是琿春市規模最大的純實木建築群。

琿春市水利局總工程師周志剛說,琿春河生態綜合治理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琿春人治理琿春河的腳步沒有停歇。從2018年起,該市啟動了圖魯攔河壩——防川高速橋段 4 公里的琿春河治汙治亂、清淤疏浚、綠化建設、防洪工程建設等治理工程,並謀劃總投資70億元的琿春河百里生態長廊治理項目,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環境。(記者 相恆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