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兰州新区农户走上致富路

穿针引线靠市场 苦修内功赢口碑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新区农户走上致富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兰州新区农户走上致富路

贫困户在兰州兴茂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上班喂羊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兰州新区农户走上致富路

致富带头人俞成坤和他的致富羊

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起,兰州新区还将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培育等措施,充分发挥新区农民家庭经营和合作经营的优势,以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为方向,把农民的土地、资金等资源整合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穿针引线的作用和新区国有企业、龙头企业的经营优势,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让农村增绿、农户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振兴乡村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凝聚力量。

家门口上班 纯收入好几万

今年3月以来,兰州新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合作社通过和园区国有农投公司及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合合作,进一步培育规模化、标准化、带动作用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了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初夏的兰州新区开始放晴,在焦永彦的吆喝声中,一只只白生生肥壮壮的羊羔踱步进入宽敞的饲料间,按顺序排列,“自觉”地找到自已的位置等待“开饭”,这在兰州兴茂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每天习以为常的一幕。焦永彦是村里的贫困户,“来这最大的好处就是既能照顾病人还有稳定的收入,一天100块钱的工资,老板一天都没有拖欠过。”焦永彦笑着说。

兰州兴茂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从产、加、销、服务等环节积极引导同类产业,大大降低了各项生产成本,带动振兴村、薛家铺村等30多人的务工收入,年纯收入12万多元,合作社成员分红5万多元,带动贫困户22家。

兰州新区兴茂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俞成坤介绍,合作社带动的贫困户来自振兴村、薛家铺村、西昌村3个村共105户,下一步来要继续带动3个镇6个村的贫困户。

另一方面,合作社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让附加值的粮食转化为高附加值肉蛋产品,获取更多的收益。同时,还实现了收入的多元化,有效的降低了农业风险,实现了“以农促牧,以牧促农”的良好效果。俞成坤告诉记者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户。

创品牌、靠市场 农户家门口走上脱贫路

关国堂一家,是新区秦川镇六墩村精准扶贫户,以前没有固定收入的他,一家七口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自从2016年加入麒麟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关国堂每月工资1500元,再加上打工,月收入3000多元,日子就越过越好了。

关国堂一家过上好日子,得益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小到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麒麟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一家。

早在1991年,耿文麒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创建了秦川镇最早的私营企业,养猪、养鹅、养鸡,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2年,新区号召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年,兰州新区麒麟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秦川镇六墩村正式成立。

合作社成立后,耿文麒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他远赴山东引进2000只芦花鸡鸡苗,在村里搞起了特色养殖。在不断的学习与总结中,耿文麒养殖芦花鸡获得成功。他说:“从合作社开始养鸡之初,我们就制定了饲养绿色环保草地鸡的方案。鸡以吃田地里的嫩草和虫子为主,辅料配以玉米、麸皮、油渣,没有任何添加剂和抗生素。遵循鸡粪还田、鸡粪养草、草虫养鸡的环保循环模式。”

鸡的出栏期长达一年,经过这一年的精心饲养,合作社饲养的芦花鸡以肉质细腻筋道、鸡蛋营养价值高赢得了顾客的口碑和市场份额。“目前,合作社已经成功饲养了芦花鸡、珍珠鸡、黑乌鸡等品种,市场供不应求。”

农民专业合作社 让大家都富起来

从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的那一天起,耿文麒就立下誓言,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道路。耿文麒通过整合资源等方式,使合作社成立初期便吸引了100多户村民加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以来,麒麟合作社积极帮扶精准扶贫户和低保户,目前在麒麟合作社有17户精准扶贫户和低保户。多年来,合作社不断发展养殖产业,拓展销售市场,成为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才是富,也是我们的担当,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好集体经济,让大家都富起来”。这是耿文麒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断扩大规模,带动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没有合作社的帮扶,我每月不会有3000多元的收入,更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生活。”这是关国堂的心里话。精准扶贫户刘明富一家也是合作社产业发展带动增收的受益者。“以前一亩地收入两三百元,麒麟合作社成立后我在这里打工一天100元,一个月3000元左右,比以前好太多了……”说起生活发生的喜人变化,刘明富乐开了花。采访中,他指着不远处的育雏间对记者说,以后要在这里学技术,自己发展养殖业,自己致富的同时也要带动更多人致富。

随着兰州新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措施的出台,耿文麒心中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有些精准扶贫户我们想让他们自己干,我们提供鸡苗提供饲料,技术和销路我们全都包了,每人的收入能达到8000多元。”耿文麒想把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以合作社发展拓宽村民致富路。

现在麒麟合作社的芦花鸡和土鸡蛋供不应求,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耿文麒结合六墩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即地里种玫瑰、玫瑰下养土鸡,结合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思路来发展六墩村经济。“合作社下一步的目标是把种养业和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吸纳更多村民入股共同发展”。耿文麒对合作社的发展充满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