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泰來縣發展家庭農場見成效

譜寫自己的田園牧歌——泰來發展家庭農場見成效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詩人陶淵明在詩句中描繪的這一幅田園勞作圖,讓現代人豔羨不已。如今,在泰來縣,也有這樣一群人,忙碌於自家的田間地頭,打造家庭農場,譜寫屬於自己的田園牧歌。

家庭農場是近些年我國農業生產中出現的一種新型經營主體,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從中央一號文件對家庭農場的鼓勵和支持態度,可以從中看到一條農業農村改革的新思路。

泰來縣以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指引,先試先行,以規模化適度經營為方向,以長期化按揭貸款為支撐,以標準化良法種植為引領,以社會化綜合服務為保障,以品牌化龍頭企業為牽引,全力推進經營主體改革試點,目前,以家庭農場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保障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已初步形成。

克利鎮河北村村民節福來過去是個種糧大戶,如今卻有了一個新身份——家庭農場主。作為第一批註冊的家庭農場,老節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200畝水田。而為了發展老節這樣的家庭農場,泰來縣出臺了金融扶持、場企合作、技術服務等多項扶持政策,靠著上規模、訂單化生產、科技支撐,再加上精耕細作、經營得當,去年老節一家的純收入達22萬元。

與老節不同,大興鎮託力河村的奚家田園家庭農場更接近於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水稻種植面積261畝,得益於縣裡的各項優惠政策、技術指導和貼心服務,這裡基礎設施完備,農機配套設備先進,有機鴨稻種植小區、咱家半畝田私人訂製小區、農家院雜糧種植小區、農家院蔬菜種植小區,全部採用綠色有機栽培模式標準化生產。

“我們安裝了農業物聯網的視頻設備,實現了水稻種植全程可追溯,通過檢測,這幾年我們的大米中含硒量達到200微克以上,打造了奚家田園富硒大米,也得到了消費者的普遍認可,並且成功銷往哈爾濱、大連、瀋陽、浙江等省市。”奚家田園家庭農場主奚國傑告訴記者,他想要將奚家田園家庭農場打造成循環農業、創意農業還有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為實現資源、資金、人力、物力、機械設備最優組合及效益最大化,2018年以來,泰來縣通過政府引導,以改革為推手帶動規模經營,目前全縣總規模經營面積已達7665.4畝,其中自有土地826.6畝,流轉230戶農民土地6838.8畝。同時,泰來縣著力探索“場企合作,以市場為導向優化供給結構”的路子。

2018年以來,泰來縣共帶動成立家庭農場21家,而通過組建家庭農場、擴大優質種植水稻規模,不僅改變了全縣水稻“品種亂、種植技術標準低、品質差”的現狀,還為打造“泰來大米”區域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