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微信传单位文件,女研究生被判刑!

警惕!微信传单位文件,女研究生被判刑!

你悄悄告诉我,

我不会说给别人听的!

警惕!微信传单位文件,女研究生被判刑!

许多人在向别人打听秘密的时候,

都会做出这种保证。

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泄密的后果又由谁来承担?

最近,

有位女工就掉进了这样的“坑”。

警惕!微信传单位文件,女研究生被判刑!

△中国裁判文书网2019年5月6日公布的判决书

警惕!微信传单位文件,女研究生被判刑!

女研究生泄露机密文件

事情是这样的,1986年出生的李某(女)研究生毕业后,自2011年7月开始在廊坊银行工作,2016年6月至12月被中国银监会借调工作,借调期满后,因工作原因继续借调至2017年2月底。

李某当时在中国银监会法规部法制顾问处工作。2017年2月16日下午,法规部法律顾问处保密机上的OA系统收到一份文件,文件名称是“关于商请提供意见的函”,附件就是《指导意见》(也就是处于内部征求意见阶段的资管新规)。李某看见后找到潘某副处长汇报情况,潘某让其负责处理,李某便向潘副处长申请将文件打印出来再处理。潘副处长同意之后,李某就到综合处将文件打印了出来,并且在涉密机打印登记本上进行了登记。

2017年2月17日上午9时许,李某通过微信和原来单位(廊坊银行总行)法律合规部总经理郑某聊一些工作,告诉郑某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可能会出台对统一资管业务的指导意见。郑某问是否有文件,李某说有文件,是涉密的,不能外传。

郑某说他个人学习一下,于是李某拍照之后,通过微信发给了他,

一共有三十多张照片(大概七、八十页)。但是由于李某知道这份文件是秘密文件,不能随便给别人看,她发给郑某的照片上就没有拍带有机密标识字样的页面。

警惕!微信传单位文件,女研究生被判刑!

根据李某证言,她把文件处理完毕之后,按照领导安排出差了。回来后李某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类似的照片,因为这些照片和发给郑某的特别像,但不敢确定就是她发给郑某的文件照片,于是她就把微信公众号的链接发给了郑某,问郑某怎么回事。

郑某说他也不知道怎回事,他只是把文件照片发给了廊坊银行总监费某一个人,没有发给别人。

然而,费某将文件照片发布到了名为“费总工作汇报群”的下属工作微信群,该群成员陈某又将文件照片发给了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翟某……结果该文件开启了“一传十、十传百”的扩散模式……

警惕!微信传单位文件,女研究生被判刑!

法院判刑一年

李某的行为有可能严重影响到国家对金融市场的调控。若是当初李某泄露的文件给市场造成扰动,那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无法挽回的。

事实上,李某借调到银监会后,集体开会的时候就强调过保密教育,但其法律意识过于淡薄。

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依法应予惩处。被告人李某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及确定的罪名无异议。

警惕!微信传单位文件,女研究生被判刑!

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悔罪表现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最终判决如下:

被告人李某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网友

法律意识淡薄葬送大好前程

警惕!微信传单位文件,女研究生被判刑!

注意

微信办公导致泄密问题并不在于微信本身,而在于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松懈、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淡漠。

针对近年来微信办公泄密案件数量不断攀升的态势,机关单位有必要开展专项保密教育,让干部职工普遍认识到微信办公的开放性质,普及信息与网络管理保密知识技能,并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是原则上不提倡使用微信办公,因工作特殊、确有需要的,可以在控制范围内组建工作群,交流内容严格限定为周知性的一般信息,禁止传播一切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信息;

二是禁止涉密人员使用微信办公,将涉密载体流程管理与智能手机使用管理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消除涉密文件数字化的隐患;

三是把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层层传导到每一个人,干部职工不仅要保证自己不使用微信传密,发现此类情况还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除了不能在微信群里发布机密信息,线人还要提醒各位公职人员,微信群里,这些问题同样要注意:

2.不要在微信群里散播黄赌毒、暴力恐怖、谣言诈骗等信息;

来源 | 人民网、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裁判文书网、工人日报、保密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