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而美国却更强大了?

西北大地


笔者认为,冷战中苏联解体实际上是美国主导下的一场没有炮火硝烟的代理人战争,苏联和美国扶植的代理人打,美国把战争风险全部转嫁到了代理人身上,因此不但避免了自身的损失,还搞垮了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竞争对手。

当然前提是苏联自身国家战略的严重失误,这才给了美国以可乘之机。

苏联的战略失误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最大的败笔就是和中国交恶。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最辉煌的政绩是与中国交好,1954年趁着中国建国五周年之际与中国建立了全天候伙伴关系,与中国签订了165项援建项目、给予中国5.4亿卢布长期贷款、归还在二战后苏联占领的旅大港。这样一来,苏联等于保障了自己国土东端的安全,可以全力与美国对抗。后来的越南战争,就是中苏联手对抗美国,狂妄的美国人投入几十万重兵和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常规武器,却在越南这个狭小的丛林地带被手持中苏武器的越南人民军打得怀疑人生。

但是好景不长,赫鲁晓夫上台后完全改变了斯大林时期通过与美国竞争来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稳定、获得发展机会的策略,倾向于美国在二战后提出的“苏美共治”策略。但是赫鲁晓夫不知道的是,当年美国提出这一战略是看重了苏联丰富的石油资源,想把苏联绑在以美国为首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当一个“听话”的老二。正因为如此,斯大林当年选择了拒绝与美国合作,全力经营社会主义阵营圈,这就免不了与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对抗。

赫鲁晓夫选择与美国合作本身没有大错,但错的是他以牺牲中国为代价与美国合作。进入60年代,中苏关系表面上还维持密切,实际上却暗流涌动。比如1962年中印冲突,明明是印军越境挑衅,中国军队被迫还击,但是苏联却和美国一起谴责中国,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3年,苏联和美国一起通过了《部分禁止核武器条约》,利用国家压力迫使中国放弃核武器研制,从此之后中苏关系转入对抗。

中苏交恶至少给苏联带来三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当首先是苏联东部的安全受到威胁。

当年斯大林执政期间曾经多次与中国的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合作,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国土东端的安全。不曾想这两个政府一个比一个孱弱,苏联花费了巨大的投资基本上没落下多少好处,最后还是自己出手肢解外蒙古、消灭日本关东军、夺占旅大港、扶植北朝鲜政权才逐渐稳定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虽然也想与之合作,无奈前车之鉴不远,这个新政府究竟比过去的两个如何,他心里始终放心不下,因此,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相对微妙。抗美援朝战争一下子亮出了新中国的实力,只可惜斯大林没等到战争胜利的那天就撒手人寰了,赫鲁晓夫上台后马上与中国改善关系,此时的苏联国土东端可以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

但是中苏一交恶,苏联马上视中国为威胁,开始像沙皇时期、卫国战争时期那样在国土东段陈兵百万以应对潜在的危机。中国方面当然也毫不示弱,在边境部署重兵的同时也加紧国内建设的步伐,应对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战争。

其次,中苏交恶导致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动荡,直至解体。

在阵营内的其他国家看来,苏联和中国就相当于一把手和二把手,两个老总吵得不可开交,下面的同志自然是无所适从,再加上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批判,对维系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意识形态来了一次毁灭性打击,思想领域变得混乱起来。这样,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国家或亲苏或亲华或拉旗子单干。失去了地缘安全保障和意识形态的维系,苏联等于失去了两个可以掌控阵营的法宝,没办法只好又拿出沙俄时代那种用拳头维护关系的办法,不断的以武力干涉或教训阵营内不听话的国家和政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都深受其害。

再次,给深陷越南战争的美国以宝贵的喘息之机。

自从中苏同盟形成后,在东西方对抗中,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便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下来,资本主义阵营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随着中苏交恶和社会主义阵营内乱,美国不失时机的从越南战场抽身而出,并且改变了以前那种以硬碰硬的战略,开始与苏联之外的社会主义国家接触,比如中国。中国在60年代末为了缓解苏联的压力,拿出了当年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法宝——统一战线,提出了“国际统一战线”策略。美国不失时机的同中国改善关系,并且在中东和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搞好关系,准备对苏联来一场特殊的战争!

都说60—70年代是冷战期间苏攻美守的时候,的确,苏联此时迎来了历史上经济状态最好的时期。因为苏联人疯狂的开采本国油气资源70年代石油危机向趁着国外兜售,换取了丰厚的利润报酬。并且随着中东战争的连续进行,苏式武器源源不断出口到中东国家,又让苏联人大赚特赚。但是这种靠卖资源、卖军火换来的只能是经济的增长而不是发展,苏联的经济重心基本上全压在资源出口和军火出口上,其他的一些基础环节大部分被荒废,苏联经济朝着畸形的方向越走越远、越走越快。

美国人正是利用苏联这个弱点,卯足了劲,以中东为突破口向苏联发动全面反击。

打击目标首先是石油。从1985年开始,美国联合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这两个石油大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产量,至当年年底,随着大量的石油注入国际市场,国际油价疯狂下跌,从年初的30美元/桶下跌到12美元/桶。因为没有石油定价权,苏联一夜之间就损失了100亿美元。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与此同时,与石油挂钩的天然气价格也跟着下跌,又有几十亿美元从苏联的外汇储备中蒸发掉了......

油气资源的打击刚结束,美国又利用自己掌控美元的优势打开印钞机搞所谓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大量崭新的美元流入市场,一时间,各国的外汇储备迅速贬值,苏联外汇以每年20亿美元的流失速度下降。

随着油价下跌和美元贬值的双重打击,不仅苏联,伊朗、伊拉克、利比亚这些处在战争中国家的石油、外汇也损失惨重,国库空虚没钱买武器,也就不敢打仗了。而两伊自从战争开始以来一直是苏联武器最大的进口国,两伊战争结束后,苏联军火销售大大减少,又有几十亿美元打了水漂。

美国人的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完,苏联的经济便陷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可惜的是苏联人除了增大石油产量别无法。但是随着阿富汗战争的失利,苏联中亚五国陷入混乱,原本想开采里海石油来增大产量,现在也基本变得不可能,现有的石油产量又无法弥补外汇亏空。没办法,只好饮鸩止渴的压缩国内石油供应量全力以赴的填海外这个无底洞。

这等于是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政府在海外的亏损埋单,国内矛盾瞬间计划。并且苏联官方揣着明白装糊涂,国内的用油大户不在广大人民群众,而是在于增强同北约对抗实力的军工领域。结果,国内石油供应量没压缩下来,国内危机却爆发了。

到了1991年,苏联的石油出口只有5400万吨,整个苏联中央财政彻底宣告崩溃!

国内危机也在一瞬间爆发,八一九事件后,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告独立,苏联正式寿终正寝。

而美国在整个冷战过程中除了前期亲力亲为搞了两场战争外,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是印点钞票鼓动沙特和科威特去冲锋陷阵,然后由西欧国家和中东国家承担风险和损失,自己坐收渔利。之后,苏联解体了,中东、西欧都遭到了重创,美国自然而然就更强大了。


大将军威武K


首先,苏联是自己死在自己手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整垮苏联,放到现在也不可能有国家整垮苏联,因为它真的太强大了。现在俄罗斯国防尖端武器大部分还是继承前苏联的。


那时候,苏联飞机坦克大炮火箭不计其数,原子弹的数量更是远在美国之上。那为什么苏联还是败了?

在我们中国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一个国家的民众吃都吃不饱,拿什么和别人竞争?苏联是举国防之力大力搞军事,国防军费基本占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战争状态却远胜战争状态,怎么可能不输。再者国内矛盾严重,苏联领导层无力说服民心,虽地大物博却地广人稀,各共和国分裂企图明显,显然已经是强弩之末。

美国经历二战国内生产总值大涨,民众不用为日常饱暖担忧,社会矛盾小,加之强大的军工企业和用优厚报酬引进的源源不断的人才。美国在这一仗不可能输


殘珄


冷战时期前苏联被拖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入侵阿富汗造成的,一九八O年强大的前苏联出兵阿富汗,两天拿下首都,然后十年摆不平,深陷战争泥潭,拔不出来,美国暗中援助阿富汗游击队,又适时提出来"星球大战"计划,前苏联此时己显疲态,焦头烂额了,跟进了几年就扛不住了,国家经济几近崩溃,被迫撤军,兄弟分家,被迫解体了,强大的武备没用了,四处流失换生活品了。反观美国,冷战时也大力发展了核弹,海陆空武器,然而,随着前苏联的消失,瞬间失去对手,强大的武器装备无的放矢了,那时的美国一超独霸,过剩的武器,航母,想打谁打谁,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美国称霸了十多年,没人敢惹。


东龙45


军备竞赛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毋庸置疑,壁垒是从内部攻破的。苏联的解体完全是自毁长城——从赫鲁晓夫到勃列尔涅夫到戈尔巴乔夫,一点点将苏联国家赖以生存的传统糟蹋得不成样子了。

首先是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全盘否定斯大林。在苏联,全盘否定斯大林,其实就是全盘否定自己,否定了自己坚持为之奋斗的东西。

后来上台的苏联领导人也是一样,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视为洪水猛兽;先是在苏联军队放弃了党的领导,撤销了政治委员的岗位。

政治上首先缴械投降了,那么经济改革又怎么样呢?历届苏联领导人也都看出了苏联经济发展的软肋——计划经济。也都想改革,但是迟迟没有下文。

因为毕竟计划经济也为苏联二战后恢复重建发挥过重要作用,使苏联一跃而成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才埋下了后来的隐患。

苏联的解体 不光苏联人感到意外,就连美国的中央情报局都大惑不解——军备竞赛以及阿富汗战争根本就不至于使苏联这个庞大的帝国伤筋动骨。

彻底否认自己的过去,彻底摒弃自己的民族传统,彻底砸烂自己的胜利成果,这才是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


闲看秋风999


作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美、苏,在二战后进入冷战。在当时来说两大军事集团实力不争上下,势均力敌,在争夺世界霸主的同时,两大集团却都不敢轻举妄动,在此情况下,于是开好了大规模军备竞赛。大家知道,搞军备是很花钱的一回事,而在二战后的苏联,国民经济还相对溥弱,再加上大量的軍备竞赛就更加不堪重负,以至于导至民生难以维计,国内各种矛盾叠加,最终苏联解体。

然而这场历经44年的冷战却给美国带来了机遇,开始全球战略的构想,对手已倒下,各种先进装备也有了,对扩张全球垫定了基础。


棋中卒75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苏联代表计划经济,美国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一定干不过市场经济啊,历史已经证明过了,中国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引入了市场经济。


平凡先生1688


苏联本来就是一群穷鬼斗地主的,苏联再努力,奈何先天不足,整个华约集团能干的不多,拖累不少,苏联又在西方的压力下拼命对抗,其计划体制在特殊时期犹如九阴真经,大幅提高其国力,但时间一久弊端就出来了,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推进更多,败北也是预料之中的事了,再加上其国内一群美狗当权,解体的就显得突然了。


hy逆火


美国的军火公司都是上市公司。


visitorusa


首先苏联在军备竞赛被拖垮只是一方面的原因,重要的原因是苏联的经济政治改革失败,以及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完全是个政治新手,允许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整个苏联不是国家而是联邦,整个领土四分五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