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韩阳镇上源头村等三村耕地开发项目嬗变之路

荒芜了二三十年的黄河滩涂,在2018年里实现了华丽转身:通过土地整治,半年时间里新增耕地逾5000亩,田间路四通八达、灌排系统完备、防护林四季常绿、水稻田、藕荷塘规划就位……

荒滩何以赛江南

——山西省永济市韩阳镇上源头村等三村耕地开发项目嬗变之路

史峰峰

这个春天,韩阳镇上源头村、夏阳村、双店村的全体村民们心头孕育了无限希望。

“希望”的载体在村外的“滩里”。

“咱滩里变大样了,你知道吗?”

“知道,微信朋友圈里的图片、视频传疯了。”

人们言谈中的“滩里”,位于条山之首、黄河岸畔,曾是先贤伯夷、叔齐采薇之地。这里寄托了三个村人民群众的希冀、情感和生活的全部,但受地理、水文、交通等因素制约,2018年前的生产条件极不如人意,但勤劳的人们依然为之倾情付出,顽强地描绘着心中的蓝图。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永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黄河滩涂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问题,永济市委书记徐志英、市长孙中全先后三四次到黄河滩涂调研、考察,并提出了操作性极强的意见建议,把“永济市韩阳镇上源头村等3村耕地开发项目”摆上了议事日程,作为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行动。随即,拿方案、出规划,做可研、访专家,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铺开。

实干破题 力量集聚

永济市自然资源局作为项目实施的主要单位,局长邵文龙充分考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确保粮食安全,实施‘土地整治+N’,将项目建成特色产业、农民致富、民生工程的载体,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的思路。

一子落而满盘活。永济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贺广正,永济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张军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总要求,投身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协调细节、化解疑难,为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具有永济特色的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贡献着力量。

土地整治是累心工程、累人工程,更是造福于民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市自然资源局、市土地整理中心,一批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职工奔波在项目施工一线,从上到下,不分领导员工,没有节假日,工作例会由每五天一次缩短为每两天一次,并且全部安排在晚上或者雨天,夜里工作到凌晨早已是家常便饭,“时间太紧了,舍不得浪费”。

项目区面积之大、工作内容面之广、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种类之杂,均给他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方便管理,确保工作无漏洞、工程进度不受影响,特别建立了工程队微信群、监理工作群等等,每天的工作场面全部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在群里发布,问题随时出现,解决方案随即出台……这些“土裁缝”用锲而不舍、披肝沥胆的努力,朝着既定目标乘风破浪。

群众支持 共襄盛举

真情换真心,建设者们的努力,村民们是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更体现在了行动上。

但是,干群一心奋战的场面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项目实施之前,村里的这3000多亩滩地,没井不能浇、没路不好走,种点庄稼全是‘望天收’,根本指望不上,但对没有什么更好的生存技能的农民来说,这点地就是大家的命根子!”回忆起项目实施前发生的那些事儿,夏阳村村委会王西田感慨不已。

项目建设规模为5476.17亩,新增耕地面积4906.51亩。如此在动作,必定会引起涉及村所有群众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把地占了,给补多少钱?”

“地修好了,我们还能种吗?不是要把我们的地拿走吧?”

“总不是糊弄咱老百姓来了吧,这么多年的难题真能解决了?”

“是不是干部到这投机取巧来了?真是为了政绩不管老百姓死活了。”

……

一时间,各种风言风语在韩阳镇散布开来,不明真相的一些群众也跟着起哄。人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根据,夏阳村,是项目涉及面积最大的村,3000多亩滩地全部被纳入整治范围。2018年3月份开始进入青苗赔偿环节时,免了不伤害个别群众的利益,就算是村干部带头同意了补偿方案,腾出了地,也还遇到了阻力。那些庄稼虽然收不了多少,但还是心疼,毕竟那是一些希望和汗水啊!“太可惜了!”工作难做也得做,工作人员在村干部的配合下,多次登门,拉家常、谈未来、想出路,从农业丰收的小账,算到子孙后代享福的大账;从生产条件不便的账,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账,主家被打动了,愿意配合项目建设工作,在同意书上签了字,为其他观望的村民作出了表率。

更有一位村民,由刚开始的百般阻挠,甚至闹到派出所出面,到隔三差五地进入施工现场,争着为施工方提供帮助,这巨大的变化,是项目建设者们用实干、用真情感化的结果,是村民们愿意为了今后更长远的幸福做出牺牲的结果。村干部们更是一腔热血,担心施工人员、监理吃不好饭,没休息的地方,主动提供场地、房间,拿出自家的米、面、油……

齐心协力 创造奇迹

勇于担当的精神,提升了项目实施的速度,创造了一系列奇迹。

项目实施以来,负责项目的永济市土地整理中心、承担项目的山西大地控股开发公司、33个标段的施工方、监理,日夜奋战在一线,共同破解疑难,谱写了一曲携手开辟新天地、巧手再绘新蓝图的大爱之歌。

刚接手项目的大地公司项目经理罗总,对第一次进现场勘察记忆犹新:根本没有路。各标段依照图纸上的标注点,到现场核准,肩扛手提设备,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行在齐人高的野蒿丛中,几分钟下来,便已是灰头土脸。尤其是刮起风沙来,更是遮天蔽日,稍不留神,就是一嘴沙子。

土地整治,就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造福百姓。参与项目的所有人深知其中的利害,在困难面前没有任何畏难情绪,集思广义、战天斗地,凝聚起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一号泵站高程较低,沉降池施工难度极大:按照设计标准,池底却在水下一米多,抽完水后,工人们在满是稀泥的工作面上浇筑水泥,谁曾想,第二天这些水泥竟不翼而飞;沙地上建池子,需要开挖3×3m的见方,几铲下去,池边滑塌严重,变成了四五米,木桩打不下去、钢管打弯了,三天的进度赶不上其他地基一天的工作量,施工遇到了极大阻碍。怎么办?市土地整理中心请来水利专家,现场查验,“把脉诊断”,审慎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后,决定焊制钢沉箱,进行沉降池修筑,才彻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低洼处积水严重,用十台水泵24小时不间断排水,连续19天;

一号路还有三百米即将合拢,却遇到黄河水突涨,工地上所有机械、人员加班加点,抢在河水漫过来之前,完成道路合拢作业;

为了赶工期,针对项目区全是砂土的特性,从外省调运大型履带式推土机,配合工地上上百台机械设备作业;

道路、井房、水渠建设全程使用商品混凝土,为工程的高质量从细微处做好保障。

如此种种,均是项目参与者用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奇迹。

“土地整治+” 产业提质

漫步在焕然一新的项目区,平整、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喷灌区、管灌区井渭分明;水稻田、荷花池盛满希望;防护林、骑行路充满生机。“能在这种地,真的是像在画中一样!”

项目区改变了只注重“渠相通、路相连、田成方、地成块”的传统土地开发形式,实现了“土地整治+规模流转、生态修复、农民致富、美丽田园”,锤炼了参与项目的党员领导干部党性,考验了他们是否懂业务、懂经济,是否敢创新、勇担当,是否俯身为民、不忘初心!

“土地整治+生态修复”,造就风光旖旎。整治中对原有植被进行保留恢复治理,河堤边建设防风林带,种植塔柏、大叶女贞、国槐等25800余株;引入黄河灌溉、耕地每亩增施有机肥1000斤、硫酸亚铁40公斤,改良土壤,提升地力。

“土地整治+美丽田园”,建成“塞上江南”。注重农业景观、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高度融合,新建水泥田间道路8700米,修筑砂石田间道路17605米;因地制宜修建莲池、稻田,营造“闻淡淡花香沁心脾,看鹳雀与落日齐飞”的胜境。

“土地整治+农旅融合”,助推农民增收致富。除了在项目区建设引黄工程外,新建机井20眼,配套移动泵站、轴流泵、发电机各两套,铺设管道31000米,增加了水田,疫立了“垂钓区、采摘区、农家乐”,在每座井房上画上田园风景画,以全新的面貌改变人们对农业的认知。

“土地整治+”,载体即成,创意无限、憧憬无限、幸福无限。未来的韩阳镇上源头村等3村耕地开发项目区,有干事创业精神的支撑、有战天斗地精神的鼓舞、有奋发有为精神的引领,必将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塞上江南”画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