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周鄭交質

《古文觀止》:周鄭交質

周鄭交質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與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卿士,中國古官名。又作卿史、卿事。在西周,卿士是三公、六卿的通稱,為周王室執政之官。“士”通“事”,《說文·士部》雲:“士,事也。”

交質,古代列國互相派人為質,作為守信的保證。

畀(bì),給,給予。

溫,河南溫縣。溫縣古稱“溫”,春秋設邑,漢初置縣。

成周,位於河南洛陽,西周都城。

交惡(jiāo wù),關係變壞;互相憎恨仇視。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採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中,同“衷”,內心。

恕,以自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以己量人謂之恕。——《賈子道術》 )

要(yāo),約束。

間(jiàn),挑撥使人不和;離間。

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毛,草也。

蘋,多年生水生蕨類植物,莖橫臥在淺水的泥中,葉柄長,頂端集生四片小葉,全草可入藥,亦作豬飼料。亦稱“大萍”、“田字草”。蘩,白蒿。薀藻(wēn zǎo),指聚集之藻草。薀,古同“蘊”,聚積。

筐筥(kuāng jǔ),盛東西的竹器,後亦用柳條或荊條等編成。(維筐及筥。——《詩·召南·採筥筥》。注:方曰筐,圓曰筥。)錡(qí),古代一種三足的釜。釜(fǔ),古炊器。斂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於鬲(lì,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謂鬲也。——宋·沈括《夢溪筆談》 ),置於灶,上置甑以蒸煮。

潢(huáng),積水池。汙(汙),停積不流的水。行潦(xíng lǎo),溝中的流水。行,行走(如:行雲流水)。潦 ,雨水大; 路上的流水,積水。

薦,進獻,祭獻。

羞,進獻。同“饈”。

泂(jiǒng),假借為“迥”。迥,遠也。(《泂酌》,即《詩·大雅·泂酌》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昭,顯揚;彰明。

《古文觀止》:周鄭交質

讀領風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