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歷代上的那些個神仙傳說之廣成子

說一說歷代上的那些個神仙傳說之廣成子

廣成子在《封神演義》中是元始天尊座下的十二金仙之首,出場率比較高。最早有關於廣成子的記載是《莊子》一書,講述了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故事。現在,崆峒山上還立有"黃帝問道處"的石碑。

說一說歷代上的那些個神仙傳說之廣成子

在道教的傳統中,廣成子被視為老子的化身之一。《太上老君開天經》:"黃帝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廣成子。消自陰陽,作道戒經道經。黃帝以來,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別,貴賤有殊。"同時,廣成子也被視為道教的始祖。《神仙傳》中關於廣成子的記載也是來源於《莊子》一書。

《神仙傳》卷一:廣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山石室中。

廣成子,古時候的仙人,居住在崆峒山的石室中。古時候是指黃帝時代,崆峒山,在今甘肅平涼,有中國道教第一山的美譽。

黃帝聞而造焉,曰:敢問至道之要。廣成子曰:爾治天下,雲不待簇而飛,草木不待黃而落,奚足以語至道哉?

黃帝聽聞了廣成子的大名之後,便去拜訪他。《莊子》一書中記載: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崆峒之上,故往見之。黃帝貴為天子,聽說廣成子是得道之人,所以前去拜見。想要問至道之要,也就是想要至道大道的精要之所在。廣成子回答說:你治理天下,雲彩還沒有聚集,就開始下雨,草木還沒有枯黃,就開始凋落,你這樣的人是不足以和你談論至道的。才一見面,廣成子就把黃帝奚落了一頓。

說一說歷代上的那些個神仙傳說之廣成子

黃帝退而閒居三月,復往見之。

黃帝並沒有因為廣成子的奚落而生氣,回去閒居三個月,又來見廣成子。《莊子》: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茆,閒居三月。復往邀之。為了能聞至道,天下都不要了,還要齋戒三月,然後才再去拜訪。

廣成子方北首而臥,黃帝膝行而前,再拜,請問治身之道。

黃帝再次來拜見,廣成子連起來迎接都沒有。而黃帝膝行而前,再拜。膝行,跪著行走。可見黃帝求道之心是多麼的虔誠。

廣成子蹶然而起曰:"至哉!子之問也,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爾形,無搖而精,乃可長生。

慎內閉外,多知為敗。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得吾道者,上為皇;入吾道者,下為王。吾將去汝,適無何之鄉,入無窮之門,遊無極之野,與日月齊光,與天地為常,人其盡死,而我獨存焉。

一聽到黃帝問治身之道,廣成子馬上起來,蹶然而起,很興奮的樣子。這回你終於問對了。這一段對話,被新中國第一任道教協會會長的陳櫻寧老夫子稱之為道教內丹修煉的心髓。其思想可以《道德經》中:"道之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一段文字同參。

說一說歷代上的那些個神仙傳說之廣成子

明代陸西星在《南華副墨》中註解,最為精到,附錄於下。

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見之。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為之奈何。廣成子曰。而所欲問者。物之質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自而治天下。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

陸注:撰出黃帝一段。說歸道德。以見文之歸宿。原來治天下只是寓言。此則南華真經之閟密藏也。昔者黃帝問道於廣成子。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此二問甚有分曉。蓋天地之精。元始之祖炁也。渾渾沌沌。一而不分。為造化之根柢。品彙之樞紐。得之則造化在手。故可以生物。可以養人。陰陽。則後天之分炁也。官。謂主宰而調燮之。使群生各遂其生性。此便是致中和的學問。合而言之。雖是一個。分而言之。前問是先天而天弗違的意思。後問是後天而奉天時的意思。不容分辯。廣成子言。而所欲問者。物之質也。質者。猶雲未散之樸。所欲官物之殘也。殘者。猶雲樸散之器。此老下字新奇。每每如此。廣成子言。自汝治天下而元氣已雕喪矣。蓋黃帝始以仁義攖天下之心。天下之心既亂。則所謂素樸渾沌者不期而自散。故云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日以益荒。而佞人之心翦翦。離披解散之氣。徵於陰陽。驗於三光。符於草木。著於人心。有如此者。是汝之治為之也。又何足以語至道乎。族、聚也。翦翦、便捷貌也。

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茆。閒居三月。復往邀之。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廣成子蹙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吾語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

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

陸注:黃帝有感於至人之言。於是捐問治天下之道而問治身。所謂近裡著己之學莫要於此。故廣成子起而善之。至道之精即所謂天地之精也。老子云。窈窈冥冥。其中有精。古今論道之公案。千聖一旨。故云。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無極。昏昏默默。言其迥出言語色相之表。正與 窈冥之語相為表裡。此在吾儒。則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在吾人。若何而體之。要當無視、無聽。喪其耳。忘其目。抱神以靜而已。老子曰。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意蓋如此。蓋惟抱神以靜。則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而形將自正矣。夫人心好靜而欲牽之。人神好清而心擾之。故體道者必也其清乎。必也其靜乎。勞汝形則不能靜矣。搖汝精則不能清矣。故曰。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長生。總之。目多視則精搖於目。耳朵聞則精搖於耳。心多知則精搖於心。故目無所視。耳無所聽。心無所知。則精不搖而神自寧。神、形之主也。神守其形。而長生久視之道端在是矣。大道歌雲。神一出。便收來。神返身中炁自回。如此朝朝並暮暮。自然赤子結靈胎。古今論道。只此數語櫽括無遺.妙哉。妙哉。

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

陸注:慎汝內。握固其精神也。閉汝外。關鍵其耳目也。多知為敗。泯絕其思慮也 。如斯而論。可謂體道之至矣。然而。道有陰陽不可不知也。吾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則見至陽其赫赫乎。而至彼至陽之原。則赫赫者發乎地。吾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則見至陰其肅肅乎。而至彼至陰之原。則肅肅者發乎天。故太極判而兩儀分。則陰主乎靜。陽主乎動。而天地有官矣。陰中含陽。陽中含陰。而陰陽有藏矣。邵子云。陰陽之精。互藏其宅。即此互藏之陰陽。永為吾人返還歸復之樞要。故慎守汝身。慎其內而閉其外。則吾身之物將自壯矣。此物字下得不苟。即丹家所謂藥物也。由是而守其一。以處其和。使彼互藏之精與吾身中之物混合為一。而後聖修之能事始畢。蓋守一處和四字。又肯綮中之肯綮。林鬳齋自謂看莊子頗精到。到此漫爾說過。蓋緣此老不曾於丹書上究心。是以茫無印證。只將南華作為言語文字等閒讀過。大是可惜。吾今為人抉破。直洩天機亦所不恤。曰。何謂守一。老子云。得其一。萬事畢。所謂一者。先天真一之炁。即所謂天地之精。互藏於陰陽之宅者也。何以守之。亦曰。慎內閉外而已。何謂處和。調陰陽氣序之和也。參同契雲。賞罰應春秋。昏明順寒暑。又云。候視加謹密。審察調溫寒。是處和也。和即丹家所謂火候也。一即丹家所謂藥物也。以之修身。則形神妙而道合真矣。度千二百歲而形不衰也。宜哉。

黃帝再拜稽首。曰。廣成子之謂天矣。廣成子曰。來。餘語汝。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為終。彼其物無測。而人皆以為極。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故餘將去汝。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當我緡乎。遠我昏乎。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陸注:此段正答所以長生之意。蓋長生久視。乃道之當然也。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為終。云云。物即中庸所謂為物不二之物。指道而言也。蓋先天道樸。不受變滅。超形器而獨存。

世人不能洞曉陰陽。深達造化。卻謂此生有涯。安得長世。何見之陋也。故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上為皇者。上德行無為之道也。下為王者。下德行有為之事也。為皇為王。只在有為無為上照出。非是實語。失吾道者。上則見光。下則為土。見光。猶生也。為土。則化而腐矣。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返於土。百昌猶言百物。人但見其返也。便謂有終有極。不知道是乃失道之倫。任生任死者耳。非所語於得道者也。今吾將去汝。以入無窮之門而遊無極之野。與日月參光而與天地為常。蓋天不變則道不變。道不變則吾之體道者亦不變。故夫萬物之生化無窮無盡。有當我而來者。有遠我而去者。然來者自來。吾不知其所以來。去者自去。吾不知其去也。故曰。當我緡乎?遠我昏乎。緡即昏意。此正發揮所以長生久視之意。諸解失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