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燕:他曾是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1927年3月,从广州一路北伐的国民革命军攻占了南京,并于4月18日举行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典礼,蔡元培出任大学院(即教育部)院长,在其极力倡导和推动之下,参照法国教育模式而实行大学区制,将江苏境内的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等9所公立学校合并组建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以此纪念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的孙中山先生,时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张乃燕被任命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校长,成为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张乃燕:他曾是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张乃燕

张乃燕(1894—1958)字君谋,浙江吴兴人,1894年出生于浙江著名南浔古镇一个巨贾之家,其父亲张增熙曾因患眼疾而出国治疗时,曾顺便考察了欧美教育,而深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南浔古镇创办了“正蒙学堂”,张乃燕从小就在“正蒙学堂”读书,曾与朱家骅同学,而历史颇为巧合的是,朱家骅此后接替张乃燕出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张乃燕中学时期曾就读于“杭州府中学堂”,这所学堂的前身是“养正书塾”,由杭州知府林启创办于1899年,1901年10月根据清政府《兴学诏》而更名为“杭州府中学堂”,学制四年,所设科目有:经学、史学、算学、格致、化学、外语等课程。

张乃燕的大学时代是在苏州东吴大学度过的,这是一所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大学,张乃燕入学时,东吴大学刚刚创办不久,但张乃燕未及完成东吴大学学业,即于1913年春赴欧洲留学。

张乃燕先后入读英国的伯明翰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及瑞士日内瓦大学研习化学,并于1919年6月获得日内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二十世纪20年代之前,中国留学生获欧美博士学位者应该是屈指可数。

1919年底,张乃燕在去国六年之后,从欧洲回到家乡小住后,被李登辉聘为私立复旦大学教授,期间曾撰写了《有机染料学》一书作为教材,1920年又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

张乃燕:他曾是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张乃燕在南浔家中

当时北京大学刚刚“废门改系”不久,由俞同奎出任系主任,不久又由王星拱接任系主任,俞同奎与王星拱也都是留学英国并且是学化学出身,张乃燕还同时兼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此间为化学系撰写了《欧战之中军用化学》、《药用有机砒化物》等教材,1921年由北京大学新知书社出版。

1922年冬天,张乃燕父亲张增熙病危,他从北京返回家乡侍候父亲并养老送终,当时爱因斯坦夫妇访问日本途径上海时,上海商业大亨、画家王一亭于11月13日晚上在自家花园(即梓园)设宴款待爱因斯坦夫妇,由于张乃燕与王一亭是浙江吴兴同乡,既是留欧博士,又是大学教授,而且精通英、法、德三种语言,因此被王一亭请来参加接待爱因斯坦夫妇并担任翻译,并由此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的合影。

张乃燕:他曾是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张乃燕(后排左四)与爱因斯坦夫妇等人合影

1923年,张乃燕的叔叔张静江因病在南浔家中休养,孙中山闻讯书赠一副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相赠,因为张静江曾散尽家财,在经济上无偿捐助革命,被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而张乃燕在张静江的影响下,早在去英国留学之前,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可谓是老资格的革命党人。

张乃燕:他曾是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孙中山书赠张静江对联

当时张乃燕南归探望张静江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北京大学,而是被推选为浙江省教育会会长,同时兼任浙江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一心报答和服务于浙江桑梓。

1924年5月,张乃燕追随张静江南下革命中心广州,出任孙中山广州大本营参议,1924年底孙中山北上商谈南北统一之大事,因肝癌晚期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张静江抱病赴京探望孙中山,张乃燕也因此离开广州赴上海,到刚刚成立的私立光华大学担任科学史教授。

张乃燕:他曾是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张乃燕的篆书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张静江被推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蒋介石能够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就是由张静江提名的,可见张静江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张静江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被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

1926年1月,张乃燕从上海再赴广州,出任广州国民政府参事,很快又出任外交部秘书,当时先后担任外交部长的是胡汉民和陈友仁,张乃燕当年5月又出任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同时又在国立广东大学出任工科学长。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张乃燕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其时年仅33岁,如果其身后没有张静江这一强大背景的话,张乃燕能否有机会出任这样一个重要位置,似乎很难说清楚。

张乃燕:他曾是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张乃燕

1927年6月9日是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成立纪念日,此前,张乃燕已经开始筹备大学区的工作,7月9日正式辞去江苏省教育厅长之职,宣誓就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校长,由于中山大学在全国有好几所,极易混淆而不易辨记,遂更名为“江苏大学”,但却遭遇了易名风波,直到1928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后,易名风波才被彻底平息。

张乃燕:他曾是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国立中央大学校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央大学校长并不好当,张乃燕在其任期内也是忙得焦头烂额,最终萌生退意,但他却越过了教育部部长蒋梦麟,直接向蒋介石递交了辞呈后,就躲到上海隐居去了,中国第一学府之校长不能长时间空缺,蒋介石和蒋梦麟对此颇费脑筋,在充分考虑了师生的意愿之后,提出由陈布雷出任校长,中央大学师生均表示欢迎,但陈布雷自己却坚辞不就,最终将张乃燕的发小和同学朱家骅,于1930年底从国立中山大学校长任上调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张乃燕:他曾是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张静江

当时正值张静江第二次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张乃燕于是被任命为浙江省政府委员,并于同年当选为国民会议代表,其后张静江与蒋介石在政见上产生不同意见,于1931年被迫辞去浙江省政府主席职务,而专任全国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乃燕于1932年1月出任副委员长,协助其叔叔张静江的工作。

1933年5月,国民政府外交部任命张乃燕为驻比利时国特命全权公使,此前张乃燕曾在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有过一段短暂的外交经历,此次可谓是重回外交领域工作,当时他还受全国建设委员会之托,担负考察欧洲各国的建设事业之责。

张乃燕:他曾是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张乃燕(中)与外国船长合影

1935年5月,张乃燕结束了两年驻外使节工作后回国,由于其厌倦官场上的丑陋和黑暗,此后他再也没有出任任何公职,而是隐居于上海养病,终日沉醉于书画之中,其家乡浙江吴兴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就文人画士辈出,张乃燕自幼就深受影响,此间常与王一亭、梅兰芳、俞振飞、徐悲鸿、周信芳等人交往密切,上海沦陷期间,张乃燕开始闭门谢客,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并以习书画、收藏文物鉴赏等自娱自乐。

张乃燕:他曾是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张乃燕书法

张乃燕是一个颇具个性的学者,在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也当属于另类,其留学欧洲六年期间,亲身经历了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他没有躲避和远离战争,而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战争的发展过程,收集相关资料并拍摄和记录历史照片进行研究,,由此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世界大战全史》,其后又与人合作撰写了《世界大战史》,以及《罗马史》、《希腊史》等西方文明发展的史学著作,一个学理科的学者,能够为学界留下如此重要的史学著作,不能不让学界史学研究者抚卷长叹。

张乃燕:他曾是中国最高学府第一任掌门人

张乃燕著《世界大战全史》

张乃燕出生于1894年甲午之年,其生肖是属马的,他的好朋友徐悲鸿曾为其画了一幅《骏马图》作为祝寿之礼,张乃燕也是因脑溢血而辞世的,时间是1958年的夏天,那一年他才六十四岁,就过早地谢幕人生。

张乃燕与其叔叔张静江,都是中国近现代可圈可点之历史人物,通过叔侄二人的一生,可以窥探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张氏家族”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