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別再動不動就辭職了,你應該擁有的,是這樣的鐵飯碗

以前我們總說鐵飯碗,那什麼才是真正的鐵飯碗?現在還有沒有鐵飯碗這回事?

你有多久沒有更新你的簡歷了?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你該換工作了。而是,你簡歷上的那些能力,有多久都沒有迭代了?如果今天的簡歷和2年前是一樣的,這意味著,你的能力和2年前比起來,沒有任何進步。這個問題,大概跟有書共讀的那句“你有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一樣扎心。

尤其是去年很火的那個“你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為什麼中年人可以被罵,我想,重點不是因為他們揹負了太大的經濟壓力不敢辭職,而是因為很多人上了年紀之後就停止了學習,他們的能力也就永遠地停留在某一天。當他們辭職後,或許他們根本找不到一個比目前這份工作更好的。這無疑是最令人尷尬的。

年輕人,別再動不動就辭職了,你應該擁有的,是這樣的鐵飯碗

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停留就意味著落後。而落後,就會捱打。

古典老師的《超級個體》裡有一句“於25歲,葬於75歲”,寫得重了一點,卻也不無幾分道理。

哪怕是做著同一份工作,一個人只是簡單地重複操作,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要這麼做,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我應該從中總結到什麼經驗;而另一人卻在每一次的實踐中總結出自己的經驗和反思,在下一次的工作中做得更好。這便是有沒有保持學習心態的區別。

年輕人,別再動不動就辭職了,你應該擁有的,是這樣的鐵飯碗

如果你想獲得你想要的東西,就得讓自己配得上它。

一個人一生如果想獲得過人的成就,註定與終生學習形影不離。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是這個世界的第八大奇蹟。但我們或許不知道,能產生複利的除了財富,還有知識。為什麼有些人跨界的能力特別強?就是因為很多知識和能力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每一次學習新知識,都是對一些底層能力的積累和夯實。在做了足夠的積累之後,他們再學習新東西的時候,對他們來講真正“新”的知識可能只有一點。

這就是知識的複利作用。

當我們在實踐的長河中堅持不懈地學習,我們所得到的知識也會在複利的作用下持續地積累和增值,最終的收穫和回報也會遠遠高出我們的想象。

所以,學習,應該是一件永無止境的事情。它應該成為我們的一種常態。

年輕人,別再動不動就辭職了,你應該擁有的,是這樣的鐵飯碗

學習的方法

閱讀是一種。

睿智如巴菲特,依然每天保持6個小時以上的閱讀。查理芒格也說,我認識的成功者沒有不愛讀書的,一個都沒有。

而我們普通人中,可能好多真的很久沒有看完一本書了。尤其是到了一定年紀,有了家庭以後,在繁雜的工作和生活之餘,很難再提起精神進行閱讀。為什麼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之後,人都容易變得麻木?就是因為我們經常忘了停下來,等等自己的靈魂。

所以,試著給自己一點靜謐時光,每天讀點書。它除了能讓我們保持對新知識的吸收外,還能讓浮躁的心情平靜舒緩,讓我們的心更平和和柔軟。

年輕人,別再動不動就辭職了,你應該擁有的,是這樣的鐵飯碗

定期覆盤是一種。

我們每天處理各種工作,能否從中總結出什麼規律,吸取什麼經驗和教訓,讓自己可以在下一次的行動中做得更好。

為什麼有時候同一個錯誤會犯2次,甚至是3次,4次……我想,一定是沒有從上一次的教訓中總結出規律。一個人有沒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人能做出多大的成績。

所以,保持定期覆盤是一種好習慣,它能讓我們從剛剛做過的事情中梳理自己的行為,持續精進。

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是一種。

在如此快速變化的時代,如果我們只固守很久之前學到的一點經驗,恐怕是連現有的一畝三分地也保不住的。因為我們的挑戰已經不止來自於同行競爭者,還可能來自完全不同的行業。哪怕是再安全的行業,也可能因為自身的發展沒有跟上趨勢而被完全取締。

而對我們個人就更是如此。

在職場中,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是崗位,而是我們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對這個時代來說,鐵飯碗就是無論到哪裡,我們也能快速地適應,學習到新職業所需要的只是,並且贏過大多數人。

真正的職業安全感,應該是不斷get到的新技能和慢慢變得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