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冤枉了秦始皇上千年,他坑殺的不是儒生,而是方生

他是中國浩瀚歷史上劃時代的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稱皇帝的君主,他就是秦始皇嬴政。秦始皇是一位讓人又愛又恨的,他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修長城、修靈渠、統一貨幣、統一文字。這細數起來,每一件都是利於華夏民族發展的大事。但是他焚書坑儒的舉動讓他也揹負了千年的暴君之名。但是歷史的真相,往往都藏在細節當中,也許焚書坑儒的真相併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在秦始皇三十四年,李斯為了迎合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政治目的,就建議秦始皇把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還有列國的史書通通燒掉,禁止民間的私學。

原來我們冤枉了秦始皇上千年,他坑殺的不是儒生,而是方生

秦始皇

秦始皇的政治野心可是非常大的,所以他毫不猶豫地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全國性的焚書。那些敢在民間談論《詩》、《書》的人,統統處以死刑;那些敢以古非今者,更是要誅滅九族的。秦始皇禁止私學,所以想學法令的人必須要以官吏為師,這樣一個舉措,在當時引起了很多讀書人的不滿,但是對於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來說,總是萬般不滿也只能忍著。這焚書坑儒還得從一場宴會說起,在眾人正吃得歡暢時,一個叫周清臣的文臣出來是大讚郡縣制。

原來我們冤枉了秦始皇上千年,他坑殺的不是儒生,而是方生

秦始皇影視形象

他說秦始皇改諸侯分封制為郡縣制,簡直是國泰民安人民幸福的大好舉措。聽聞此言,另外一個文臣淳于越坐不住了,他一直都是主張分封制的,於是兩個文臣在皇帝面前掙得不可開交。但是這件事頂多也只能算是兩個文人之間的觀點之爭,犯不著為此大動干戈,舉行全國性的燒書活動。可問題就出在當時的丞相李斯那兒,他聽到兩個文人在皇上面前掙得面紅耳赤,很是生氣。他認為文人就應該本本分分的為國辦事,而不是以古非今,所以他就建議皇上開始焚書。

原來我們冤枉了秦始皇上千年,他坑殺的不是儒生,而是方生

秦始皇石像

秦始皇焚書並不是將全部的書都燒掉的,他也是有的放矢的,比如像農牧、醫學技術等實用類的書籍都保留了下來。秦始皇下令焚燒的主要是那些有關思想記載,歷史記載的書籍,拋開別的不談,對於一個剛剛建立的中央集權國家來說,這樣一個焚書的舉措在當時是非常有利於增強國民思想統治的,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有利也有弊,這一舉措在當時也大大鉗制了人們的思想,它帶來的成功也是短暫的,對於國家長治久安,社會會發展來說焚書坑儒也是弊大於利。

原來我們冤枉了秦始皇上千年,他坑殺的不是儒生,而是方生

秦始皇

但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司馬遷書寫的《史記》當中並沒有"坑儒"二字,在寫秦始皇焚書坑儒時,他用的是"諸生"二字。"儒生"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的典籍當中,當時秦始皇死後已經100多年了。如果秦始皇真的坑殺了儒生,那秦朝的儒生怎麼會不把這件事情記載下來呢?就是他們迫於壓力沒有記載,那緊挨著秦朝的漢朝儒生,他們手中的筆,肯定也不會輕易的放過秦始皇。其實秦始皇他坑殺的並非全部都是儒家學士,甚至他坑殺的可能根本就不是儒家學士,而是是當時引起秦始皇暴怒的方士術士。

原來我們冤枉了秦始皇上千年,他坑殺的不是儒生,而是方生

秦始皇

那秦始皇又為什麼要坑殺那些方士術士呢?這還得從方士術士的職業說起,他們在當時稱之為方生,是一個研究神仙方術,陰陽五行的社會群體,說直白一些他們就是道士,其實他們最擅長的就是騙錢。秦始皇想要長生不老,這些人就投其所好,自稱他們能夠找到仙草,可以煉出長生不老藥。秦始皇聽後特別心動,於是把他們全部接進宮來還給他們封官,賞賜他們金銀財寶,但是這些終究只是騙子,又怎會煉出長生不老藥呢?驚慌失措的方生們抵擋不住秦始皇的壓力,於是選擇攜帶鉅款逃跑。

原來我們冤枉了秦始皇上千年,他坑殺的不是儒生,而是方生

秦始皇

秦始皇對於這些方生的欺騙非常震怒,於是他下令殺掉這些方生,就在咸陽郊外坑殺了460人。所以秦始皇坑殺的並不是儒家書生,秦始皇為了禁錮人們的思想以便統治確實焚過書,但坑儒這件事確實是有些冤枉他的,他坑殺的主要是方生,那些坑蒙拐騙的神棍。只是在此舉中難免也會波及到儒生,所以說秦始皇也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蠻橫無理。不可否認的是,他在某些方面確確實實是一個暴君。畢竟是他完成了一統的大業,面對如此成功自然會驕傲自大,而人在膨脹的時候難免會做出一些不可取的舉措。所以我們要從古人身上汲取教訓,取長補短,防止自己的的驕傲自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