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聚乙烯管道三点仿真实验


1、仿真模拟

利用ANSYS LS-DYNA对上述冲击试验进行三维仿真模拟分析,仿真模型由以下三部分构成:落石、试件(分别为钢带PE波纹管和钢管)、砂垫层。落石采用质量分别为90kg、180kg、300kg的球形刚体模型(参数详见表1);试件和砂垫层采用和试验材料完全一致的几何尺寸,其中钢带PE波纹管屈服模型是Bilinear isotropic 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模型(ID800、SN16、层压壁厚≥12.5,具体参数详见表1),钢管同样采用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模型(ID800、管厚8,具体参数详见表1),共划分2400个4节点壳体单元。

高分子聚乙烯管道三点仿真实验

表1 仿真部件参数

砂垫层采用橡胶非线性弹性模型,密度为1078kg/立方米,剪切模量G=16.26MPa,共划分1078个节点实体单位,垫层底面节点定义为固端约束。初始条件为球形落石在试件顶部1m处以初速度10.84m/s自由下落,落石与圆管、圆管与垫层之间接触均为面与面接触。

试验结果详见表2。由表可知,钢带PE波纹管的最大凹陷变形值与钢管的最大凹陷变形值相差不大,最大凹陷值均不招过100mm,两试件的抗冲击能力都能满足应急逃生需求。

2、冲击试验

试验在加工厂内进行,试验试件分别为钢带PE波纹管和钢管,模拟岩块从隧道顶部掉落。钢带PE波纹管试件采用单节长度L为6m、ID800、环刚度SN16;钢管试件采用单节长度L为6m、ID800、壁厚H为10mm,可见两试件尺寸规格基本一致。冲击试件为块状孤石,重量分别为90kg、180kg和300kg三种。试件垫层均为用平整放置的砂袋,垫层厚250mm,宽800mm。冲击试件离圆管顶部距离主要取决于隧道断面的开挖高度,本试验均为7m,石块试件高度由龙门吊进行提升,通过调整龙门吊前后移动来控制落石的冲击部位。除垫层对基底部产生竖向与水平摩擦约束外,试件外部不受其它方向约束。

实验时,将试件平铺于砂垫层上,用龙门吊提升石块试件至相应高度,然后空中释放石块任其自由下落并与试件发生撞击。为比较试件两端和中间断面的抗击能力大小,试验过程分别用300kg落石对两个不同截面进行冲击。由于隧道塌方落石的掉落可能会偏离逃生管纵轴线一定距离,因此,除模拟对顶撞击外,试验还模拟了石块与试件的斜交撞击。

试验结果详见表2。表中分别列出了不同冲击能量的冲击部位、撞击角度以及最大凹陷变形值,从该结果可以看出,两试件的最大凹陷变形值均不招过85mm,均满足应急逃生需求。

表2试验与仿真模拟结果

由仿真模拟与现场实验比较可知,在最大冲击能量(2.06*104J)作用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撞击发生后,钢管和钢带PE波纹管被撞击部位均产生局部凹陷,而钢带PE波纹管柔性反作用力较强,两试件的局部凹陷均满足应急逃生需求。

3、关门坍塌仿真

模拟发生关门塌方时,钢带PE波纹管中间部位被洞室岩层埋盖,模拟试件采用洞内碎石(密度为2500kg/立方米,弹性模量E=40 GPa,泊松比v=0.2. 试件选用钢带PE波纹管),钢带PE波纹管屈服模型仍然选用Bilinear isotropic 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模型(参数仍选用上述实验参数),垫层不变。初始条件为岩石从6米高处以初速度0m/s自由下落,岩层与管件全面接触,岩层不断堆积直至距垫层7米高为止,模拟效果与关门塌方时类似。

在模拟关门塌方中,堆积的岩石将试件压成椭圆状,但钢带PE波纹管变形不大,能满足应急逃生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