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安民:如何做好“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工作

程安民:如何做好“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工作

最近,我一直在閱讀和研究一些地方編制的“鄉村振興規劃”。看多了,覺得有點乏味,這些規劃大多是過去城市規劃編制機構、或旅遊規劃編制機構、甚至從未做過規劃的機構,找一些所謂的專家共同編制出來的。說句實在話,其質量真的不敢恭維。心血來潮之下,寫一寫我對鄉村振興規劃編制的思考與感受,以供參考。

一、對鄉村振興規劃的理解

談規劃之前,有必要重新溫習一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人力、物力、財力的有機結合,是人才、資源、戰略的有效統一。

從這個定義來看,我們就很清楚的認識到:鄉村振興規劃對於我們政府和相關部門來講是一個戰略決策的參考;對於基層鄉鎮和村級集體來講,是一個指導實施的方案;對於社會參與者來講,是一個共享發展的政策引導。

關於規劃,習近平總書記是這樣強調的: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務必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貫通曆史現狀未來,統籌人口資源環境,讓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永續利用、與現代化建設交相輝映。

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時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提高思想認識,真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各地區各部門要樹立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理念,抓緊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做到鄉村振興事事有規可循、層層有人負責;要針對不同類型地區採取不同辦法,做到順應村情民意,既要政府、社會、市場協同發力,又要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目標任務要符合實際,保障措施要可行有力;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穩步推進,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鄉村振興規劃編制的基本思路

1.《規劃》編制指導思想

鄉村振興規劃的編制必須做到“四個堅持”。一要堅持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為總的指導思想;二要堅持以農民為主體,全社會參與的思維為引領;三要堅持“三產融合、三生一體”的空間佈局為規劃編制的方向與思路;四要堅持以挖掘地方特色、符合地方發展實際,推動實現“多規合一”為規劃編制的基本原則。

2.《規劃》編制的基本思路

鄉村振興規劃編制的基本思路是:從調研分析入手,堅持當地鄉村發展的問題導向,深度探討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案,確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定位和空間佈局。

反覆與相關職能部門交流溝通,傳播宣傳國內外鄉村發展成功案例,打開當地相關部門鄉村發展的思維,將過去發展死局變活局。

結合中共中央一號文件、省市縣一號文件明確的當前主要硬任務和“十三五”規劃、近三年政府工作報告列出鄉村振興規劃的“項目專欄” 。

結合當地“土地利用現狀圖”和當地“兩區”規劃、溼地與林業資源保護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圖、鄉村集並規劃、鄉村交通規劃、鄉村電力能源規劃、畜禽限養控規、城鄉總體發展規劃、旅遊規劃和歷史文化的保護規劃等,科學合理佈局農業產業發展規劃。

遵循規劃編制的基本結構,構思鄉村振興規劃文本編制的框架結構。在文本編制的框架結構中突出鄉村振興規劃的亮點和項目引爆點、規劃實施的切入點、重點項目的投資概算等。

規劃編制做到短長結合。既要有近期目標(五年目標、分年實施計劃),又要有遠期遠景(2035年和2050年)。

規劃文本做到圖、文、表相結合,整體相得益彰,強弱分明。

三、什麼才是《規劃》語言

我們通常講“語言”有很多不同的場合屬性,這裡我想強調一下,“規劃”也有“規劃”的語言,就像我們通常作報告一樣,報告中的語言既有科學與教育領域的專業術語,也有百姓語言的通俗詞,甚至還有時代性的流行語。所以,我們在聽一場報告時,覺得這個報告接地氣、通民情,符合大眾心理。

我們的規劃文本,閱讀對象是政府領導、基層部門、社會實施主體,那麼我們在文本中的語言一定要專業化,同時要通俗易懂百姓化。

但是,在語言表述時,我們不能按照“報告”的語言照本宣科,比如政府的工作報告在表述過去成績時,一般都會這樣寫“著力解決……,實現……”。在規劃編制時,我們不能照搬,必須變成規劃的語言。一般我們在規劃編制時,成績和問題放在規劃分析章節(規劃的基礎、存在的問題),可以這麼表述“總體經濟情況、產業基本情況……”,每一類情況都通過對比分析法做出圖表,這就是規劃的語言。

程安民:如何做好“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工作

四、如何把《規劃》編實有效

一個規劃編製成不成功,委託方及評審專家是否認可,關鍵在於這個規劃文本的規範性和與當地發展實際的緊密結合性以及規劃編寫的站位高度。所以,“規劃”必須編實有效。我談幾點編制規劃的建議:

1.認真學習相關政策文件,做到深讀,並且深入理解這些政策的每一個關鍵詞和政策的重點。要對政策文件,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到位,對照各地不同情況解釋到位。

2.調研很關鍵。調研之前要做功課,先要收集調研地的相關信息,要做到你比當地人更清楚當地情況;其次是調研過程中多聽各層級人的思路和想法;三是不發表政策性和政治性的意見,多講如何把規劃做好的想法;四是出發前擬好規劃文本的思路框架,列出調研需要收集資料的清單,提前發給委託方的項目負責人或指定的項目聯繫人;五是調研過程中爭取委託方安排專人陪同;六是做好調研筆記,並及時整理成冊,在必要時反饋給委託方領導。

3.集中討論,專家論證。在規劃文本起草之前,組織專家討論會,邀請委託方領導參與,再一次明確規劃編制的定位、基本思路和框架結構(含相關目錄)。

4.先畫圖(空間佈局圖、功能分區圖、產業規劃圖等),同時做好總體目標和總體要求等,再做初期彙報PPT。完成後,進行一次初期彙報交流溝通會。

5.根據初期彙報交流溝通會,再一次調整PPT內容,並與相關部門和領導單獨溝通匯報。

6.根據調研筆記、收集資料、專家論證會建議、初期彙報和單獨領導溝通意見,著手編寫文本。

7.文本編寫完成後,組織小組內部討論會,進行文句及文本相關內容的修改。完成後,提交初稿給規劃院內部審核。

8.經內部審核的文本,提交給研究院相關專家修改,修改完成後打印規劃建議稿(電子版)傳至委託方進行交流修改,再一次提出意見。

9.完成上述工作後,積極聯繫委託方進行中期彙報,明確成果評審事項。

10.在規劃編制工作中,編制人員一定要站位高,要站在一個地方領導的高度看問題、謀發展。

11.多積累,講百姓話。規劃一定要切合實際,利用當地發展的資源要素,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不寫假大空和高大上語句章節,做好“高、實、亮”三個字,即站位高、合實際、有亮點。

各個地方鄉村振興基礎不一樣,在做規劃時一定要科學研判,從當地實際出發,認真理解湖北實情和湖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65432”。一方面我們要準確把握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指標任務,另一方面要結合當地實情明確重要目標、重點任務、重點項目工程、重點發展計劃。

國家明確指出,22項指標實現的年限要按照各地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的基礎進行地方規劃的編制。有基礎的地方要率先完成,經濟財力有限的地區規劃到2035年,貧困邊遠地區規劃到2050年。所以,我們規劃人要領會並理解透徹這些涵義。不要把規劃做成了“千孔一面”,更不能“隨人作計終後人”,我們必須“自成一家始逼真”。

我們需要加強學習他人規劃的長處,但不能照搬照套。要學會“融”與“通”,做一個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人,發出新時代的聲,彈奏新時代鄉村振興規劃的曲。

(程安民,經濟學博士,湖北省農業規劃設計研究院產業規劃所所長,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合作研究員,湖北經濟學院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