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查“高考移民”:底線上的教育公平不容半點含糊

高考被公認為目前最公平的考試,它見證了很多人的命運轉折。2019年高考在即,一則則關於“高考移民”的消息卻增加了人們的焦慮。

近日,深圳市寶安區富源學校被質疑存在“高考移民”。深圳市有關部門最新證實,富源學校進入此次“二模”前100名的學生中,有10餘名學生均從河北衡水第一中學轉入。目前深圳市已經成立調查組,對富源學校是否存在“人籍分離”“高考移民”等問題進行調查。無獨有偶,日前,貴州省招生考試院通報3名考生因“空掛學籍”等被所錄取學校取消學籍。

高考,不僅是一場考試,它還承載著實現社會階層流動的重任。而“高考移民”不僅損害了正常的教育秩序,還嚴重破壞了社會公平。這也折射出,學籍管理方面仍存在漏洞,“高考移民”的違法違規成本還比較低。

由於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及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自高考制度恢復以來,有關“高考移民”的現象就屢有發生。而這次與以往多屬個體行為不同的是,涉事學校深度參與,隱蔽性強,甚至形成了利益鏈。

據報道,富源學校的操作模式有兩種:一是從衡水挖來學生,利用深圳落戶容易從而實現在深圳高考;二是招深圳的學生,學籍掛在深圳,將人送去衡水上課,再回深圳高考。前者顯然是“高考移民”,後者相對沒那麼明顯,也比較難發現,但“人籍分離”仍屬違規辦學。

城市逐漸放鬆落戶限制,本來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解決隨遷子女入學難的問題,現在卻被一些人藉機鑽營。一所普通民辦學校,通過與外地名校合作辦學,獲取高分生源,擴大知名度,增強吸引力,攫取暴利,這樣的循環損壞了當地的教育生態,也讓教育變成一門利潤可觀的生意。

教育公平是社會的底線,容不得半點含糊。高考公平牽一髮而動全身,關係到無數家庭的命運,絕不能任由弄虛作假的現象發生。因此,必須嚴查“高考移民”,重拳整治,積極追責,讓違規操作的考生及學校付出慘痛代價,敲響公平公正的警鐘。

除了提高違法成本外,根治“高考移民”,還要不斷加強學籍管理及完善高校招生錄取方式。正是個別省份學籍、戶籍制度管理不嚴,才給一些投機者帶來了可乘之機。一些省份雖然對報考學生學籍、家長社保、居住證情況等有所要求,但在異地高考學籍管理方面仍存在漏洞,像學籍空掛問題就比較隱蔽,特別是如果學校組織的話,更比較難發現。這就需要嚴管學籍轉移審批並及時公開學籍轉移信息,嚴格落實教育部規定的“一人一籍,籍隨人走”,用公開、公正擠壓“高考移民”的暗箱操作空間。

從深層次原因來說,“高考移民”屢禁不止與現在的招生錄取方式有關。目前,高校普遍採用“分省定額”的錄取方法,綜合考慮各省高考人數、生源質量、區域協調發展、本校條件等因素,編制各省各專業內的招生計劃。由此導致,生源大省和其他省市之間分數線分值差異較大,高校資源集中的省份考生佔據資源“先天優勢”,以致“高考移民”難以杜絕。

長遠來看,推進教育資源均衡,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大勢所趨。但目前來說,有必要對招生制度進行科學化合理化的改革。在照顧偏遠落後地區及特殊群體的基礎上,探索其他錄取方式,比如在條件成熟時,按照人力資源總量與考生比例確定錄取名額等。只有盡最大努力讓高考公平惠及每一個人,才能對得起廣大考生及其背後家庭的辛勤付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友 馬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