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击败关羽,于禁败给关羽,为何徐晃排在于禁之后?


武将地位排名,不是取决于一场战争,而是靠着很多场战争、功劳、及主帅的信任度,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于禁都是曹操手下的外姓中排名第一的将领,别说徐晃,就是张辽也得排在于禁之后。

于禁原是曹操一生中最信任的朋友鲍信手下的大将,早就189年随鲍信讨伐董卓时就与曹操相识。192年鲍信与曹操在兖州与黄巾军作战时战死,于禁就开始跟随曹操。



于禁参与了曹操的徐州之战,攻下城池,又在濮阳之战中攻破吕布的两座营寨和四座城池,又随曹操讨伐黄巾军刘辟、黄邵,并斩杀黄邵。击败袁术部将桥蕤、张勋,斩杀四位将领。

随曹操参与征张绣的战争,由于张绣投降后又反叛,曹操措手不及,被张绣打败,曹军溃散,唯有于禁手下的军队纪律严明,不仅约束自已的部队,于禁还讨伐了乘机作乱的青州兵,获得曹操的赞赏。



随曹操参与破吕布,二征张绣,与曹将史涣、曹仁、乐进攻破眭固。参与官渡之战,驻守延津,与乐进一起攻破袁绍的地盘获嘉县,大获全胜,斩首、俘虏数千袁军。

于禁征讨昌豨,并成功斩杀。于禁按曹操的命令,只带了十几个随从骑兵,就夺了大将朱灵的兵权,在曹操进爵魏王后,于禁被封为左将军,假节钺,那一年是公元216年。



当时张辽的官职是荡寇将军,假节。乐进的官职是右将军,假节。张郃的官职是荡寇将军,徐晃的官职是平寇将军。无论是从官职还是假节的权力的还看,于禁都是当之无愧对的排名第一。

左将军是明号将军,当时的张辽、张郃、徐晃等人都是杂号将军,尤其不得了的是于禁的假节钺权力,那是相当的牛逼的权力,可以不经通报而斩杀将领,这个权力在当时的曹操手下所有的武将中唯有于禁一人有这个权力,就连曹操手下三大军区司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都没有这个权力,而于禁有,可见曹操对于禁的器重。



要不是于禁在后来的襄樊之战中被关羽击败而投降,导致晚节不保的话,于禁会一直是曹魏的头号大将,襄樊之战中于禁率领的七军同时也是曹魏最精锐的军队,于禁败给关羽除了当时关羽军士气正旺,能力稍逊关羽之外,还有天气原因,当时普降暴雨,大水猛涨,魏军没有船,而关羽有。

而徐晃能在襄樊之战中击败关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关羽已得知孙权准备偷袭荆州,让关羽心神不宁,无法持续安心作战,若是关羽没有后顾之忧,徐晃很难在短时间内击败关羽。



虽然襄樊之战,徐晃击败了关羽,但并不证明徐晃的能力就比关羽强,战争不仅仅靠的是能力,还有相当多的其它因素。同样的道理 ,于禁败给了关羽,徐晃击败了关羽,并不能说明徐晃就比于禁强,而地位不是靠一场战争赢来的,得靠无数次的战争和功劳,及主帅的信任得来的,而在受信任程度,五子良将中,任何人也比不上于禁。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这个排名是陈寿在《三国志》里排的,实际历史上,曹魏当局并没有“五子良将”这一说法。

至于于禁为什么排在徐晃之前,其实也没关羽什么事,于禁其实是被陈寿拉低了。


于禁虽然位高权重,但他有失败被俘的劣迹,被陈寿所鄙夷

三国时期武将最高荣誉的“假节钺”,而在曹魏阵营中,“假节钺”者仅有魏国宗室曹仁、夏侯渊、曹真、曹休,外姓将领五子良将等极少数人(于禁是假节钺,乐进是假节,晋代以前两者权力同等)。

“(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于禁和乐进一样,是属于曹操的嫡系部队,深受曹操信任和重用。而张辽、张郃、徐晃等都是降将,张辽来自吕布军中、张郃来自袁绍军中、徐晃来自杨奉军中。


除了张辽之外,于禁、乐进这些嫡系,比起张郃、徐晃他们这些外来的,升级可就要快得多了。于禁、乐进升任左、右将军的时候,张郃还是荡寇将军,徐晃是平寇将军,都是杂号将军。

可见于禁在曹操军中的地位是要高过张郃、徐晃的,陈寿虽然没有明确“五子良将”的名次排行有没有分先后。但他按照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样的排列,明显是在贬低于禁。

于禁和曹操认识得比乐进要早,而且获假节和食邑都比乐进要早、要多,按理说于禁是应该排在乐进前面,仅次于张辽的。可陈寿却把于禁排在乐进后面,大概也是因为那场让于禁晚节不保的“水淹七军”吧!



狐史首丘


地位不同,一个在一线城市炒房 一个在二线城市炒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