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葉面噴肥簡潔、方便、效果好,但要走出葉面噴肥六個誤區

葉面噴肥無論是大田種植、蔬菜栽培,還是果樹生產 都經常應用,具有追肥簡潔、方便、效果顯現快,增產明顯的特點。據統計資料分析,一般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對農作物進行葉面噴肥,平均可使作物增產5%-10%,果樹增產5%-15%,蔬菜增產20%-30%。但是,有的地方因認識不對或施用不當,增產效果不佳,甚至走入誤區,值得引起重視。

農作物葉面噴肥簡潔、方便、效果好,但要走出葉面噴肥六個誤區

在作物任何生育期都噴葉面肥

當作物的葉面積達到儘可能大時,採用葉面噴肥的方式,葉片即可截獲儘可能多的肥液量而達到最好效果,否則大量肥液沾著不到葉片上,則永遠起不了葉面噴肥的作用。因此,葉面噴肥一般應在農作物生長的中、後期進行,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如在果樹生長後期,常噴施磷鉀肥,可提高果樹產量。對於後期缺鈣的果樹,宜在果實採收前40-50天,開始噴施0.3%硝酸鈣溶液,以1周為間隔期,連噴3-4次,可有效矯治蘋果缺鈣引起的豆斑病,提高果品質。

不論什麼肥料均可作葉面噴肥施

不少農戶認為任何肥料都可以作葉面噴肥,其實不然。有些揮發強的肥料如氨水、碳銨等,噴施後會揮發出氨氣,對作物造成燻傷。另一類是對某些作物禁忌的肥料如氯化鉀,就不宜在菸草等忌氯作物上噴施。

農作物葉面噴肥簡潔、方便、效果好,但要走出葉面噴肥六個誤區

不論任何時間都可葉面噴肥

有些人認為噴施葉面肥任何時候都可以噴用,這是不對的。若雨後或清晨,葉片上有水珠或露珠是不宜噴肥的,否則會降低噴肥濃度,達不到濃度要求。作物正在開花期間也不宜噴肥,如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大豆等作物正在開花時,葉面噴肥就會影響其開花,影響花粉散出和花粉粒的受精等。在強光照的條件下、晴天中午烈日當空不能噴施葉面肥,因為噴施後不能保持長時間的溼潤狀態,葉片吸收條件差,利用率大大降低,因此葉面噴肥最好是選擇無風的陰天或晴天上午9時至10時,下午4點以後噴施。若噴後3小時遇雨,等晴時再補噴一次,但濃度要適當降低。

濃度越大越好

也有人認為濃度提高一點效果會明顯一點,這是不正確的。葉面施肥只起補充和調節作用,不能代替土壤施肥。要嚴格控制施肥濃度,在適宜使用範圍內,一般噴施的濃度宜低不宜高。但是,不同農作物耐肥力不同,有不同的要求;肥料種類不同,噴施的濃度也各異。濃度過低達不到噴肥效果;濃度過高,往往使葉片脫水,造成肥害,這是葉面噴肥成敗的關鍵之一。如尿素作葉面肥使用,濃度一般為0.5%-2%;過磷酸鈣為1%-5%;磷酸二氫鉀為 0.2%-0.5%;硼酸為0.1%-0.5%;鉬酸銨為0.02%-0.05%;硫酸鋅為0.05%-0.2%。同時要掌握,苗期噴施的濃度要適當低些;生育中、後期噴施的濃度可適當高些;農作物生長正常時,濃度低些,出現脫肥缺素症時,濃度要適當高些;微量元素肥料噴施的濃度宜低些;常量元素肥料的濃度可適當高些;雙子葉植物噴施的濃度要適當低些;單子葉植物噴施的濃度要適當高些。

農作物葉面噴肥簡潔、方便、效果好,但要走出葉面噴肥六個誤區

隨意混合施用

在噴肥時,總以為多種肥料混合噴施,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也可以節省用工,其實,不是什麼肥料都可以混合噴施。正確的方法是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肥-肥或肥-藥混配噴用,可收到“一次噴施、多種效果”的作用。但很多微肥就不能與農藥混用,酸性的化肥就不能與偏鹼性的化肥混用,一般為慎重起見,可在混用前各取少量肥、藥混入同一器皿中,觀察一定時間後,若無渾濁、沉澱、冒氣泡等現象發生時,則可混用,混用後還應注意溶液酸鹼度的變化,一般情況下,pH值7左右時,有利於葉部的吸收。

加大噴施的次數

常見的誤區是認為葉面噴肥的次數越多越好。全生育期短的作物,一般噴施1-2次;生育期長的可噴2-3次。根據苗情地力也可適當多噴1-2次。在同一生育期內連續噴施,每次應間隔10天左右。噴施微量元素肥料,噴施一次即可,需要噴施第二次時,間隔時間拉長一些。過多噴施肥液,會導致成本上升,浪費肥料。

農作物葉面噴肥簡潔、方便、效果好,但要走出葉面噴肥六個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