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朋友聚餐时顺便做点民意调查,蛮有意思的。有一次聚会,我问在座的朋友:在你们眼里,湘菜的特点是什么?

大家异口同声:辣!

一位文化人说:郭沫若在《洪波曲》里提到,湘菜的特点是“油重、色浓、味辣”,后来因谭延闿的缘故,又加上“大碗、大勺、长筷”,一并成为湘菜的特色。

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一位从外地回来的书生朋友大发感慨:我看啦,湘菜是十足的乡土菜,虽然口味不错,但登不了大雅之堂。

我问:你们在家里做菜,是不是越辣越好?大多数人摇头,说做家常菜也就配一两道辣味菜,辣度并不高。

那么,你们去长沙一些档次较高的湘菜馆吃饭时,是不是也觉得湘菜粗拙,登不了大雅之堂?

大家连连摆手:不!

连那位书生朋友都说,有些湘菜馆的菜其实也做得蛮精致的,口味比较清淡,不是想象的那般粗拙。

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于是问题来了:关于湘菜,我们到底该如何讲述?

任何菜系,都可以分为官府菜、市肆菜、家常菜和寺庙菜。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地方菜。笼统地谈湘菜的特点,有点像盲人摸象,难免各说各话。

例如说辣,很多人是从市肆菜里得来的印象,实际上不少湖南人并不很嗜辣,或者说不接受猛辣,在家里做菜就不会很辣;著名的官府菜“组庵菜”,是以“滚、烂、淡”为基调,只有麻辣子鸡有些许辣味。何况,国内国外嗜辣的地方多着呢,湘菜凭什么独霸辣味?

有朋友说: “ 湘菜有什么特点, 你讲讲嘛!”好吧,我厚着脸皮讲几句,讲错了请各位拍砖。

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以我之见,所谓“特点”,其实就是“个性”。我们讲“个性”时,先要弄清楚中国菜的“共性”。

中国菜有什么共性?中国的烹饪理论,自古以来便有本味论、时令论、适口论、养生论等,但基础理论则公认为“和而不同”。和,是和谐、调和;不同,是区别。

按林语堂先生的说法,中国烹调艺术是配合的艺术。中国食物十分广泛,“天上飞的不吃飞机,地上爬的不吃火车,四条腿的不吃桌椅,两条腿的不吃梯子。”这么多千奇百怪的食材,必定有高超的搭配。

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袁枚《随园食单》说:“凡一物烹成,必有辅佐,要使淡者配淡,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才有和合之妙。”这种“和合之妙”,在中国烹饪的“荤素搭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林语堂先生认为,“西人不知道肉与菜同烧,使肉里有菜味,菜里有肉味。”日本石毛直道先生也说,日本菜“大都佐以适量的蔬菜用鱼制作,中国烹调则不偏重于肉、鱼、蔬菜任何一方,而是三种原料搭配使用。”

从这个角度看,菜系的区别,常常就是食材搭配的区别。

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湘菜有自己习惯的的食材搭配。

例如,青椒大蒜炒油渣,这三种食材结合到一起,是“绝配”,如果加一点豆豉,那就更绝。

冬笋炒腊肉、青椒炒肉片也都是“绝配”。既是绝配,就不要轻易让“第三者”插足。如肉片炖菌菇汤,肉片加菌菇,鲜美无比,但如果放几粒豆豉,那就应了俗话,“一粒豆豉打坏一锅汤”。

芹菜肉丝炒香干,这三种食材天生为伴,如果加一些别的食材,就画蛇添足了。

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鳝鱼、黄瓜、紫苏是天生的搭档,否则不会有黄焖鳝鱼这道名菜。盐菜蒸肉、豆豉辣椒蒸肉、腊八豆蒸腊肉,这些菜更是湖南一绝,外省肯定吃不到。

炒冬寒菜放几粒豆豉,炒红菜苔放一些姜丝,空心菜里放点蒜茸,丝瓜汤里放点虾米,蒸魚时放点剁椒一一这些并不起眼的搭配,也都恰恰展示了湘菜的独特韵味。

中国传统烹饪理论的另一块基石,是“水火相济”。中国独有的一些烹任技艺,如蒸、炒、煨、烧、焖,都是水火相济的结果,与西方烹饪大相径庭。

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吕氏春秋·本味》里厨神伊尹的一段话,原本是以烹饪来比喻政治,却留下了关于“水火相济”的精彩描述:

“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译成白话,大意就是:

天下至味,水是基础。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在烹煮时产生变化,全靠火候来控制。鼎中的微妙变化,难以言表,如同射箭驾车、阴晴变化、四时推移,所以才能达到久而不败,熟而不烂,甜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涩,辣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有人把“和而不同”、“水火相济"说成是湘菜的特点,实际上是把“共性”弄成了“个性”。打个比方,剑术是中国武术,你看作是湖南的特点,其他地方绝难认同。又例如,阴阳五行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你不能说是湖南才有的。

与此类似的,是关于川菜的描述。很多人说川菜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这话似乎没错,但稍作思考便会发现,无论中餐还是西餐,谁不是这样?难道还有“百菜一味”的菜系?既然如此,这个特点就“特”不起来了。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湘菜。湘菜的特点,既可以从官府菜、市肆菜、家常菜、寺庙菜来分别论述,还可以从烹饪、养生、口味、人文等视角来评价。当然,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从总体来概括。

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关于湘菜烹饪的技术特点,石荫祥老人概括为:选料认真,刀工精细,配料精巧,烹制讲究,味别多样。这五点,很多人都知道,就不详述了。

曾有业界朋友建议我组织讨论“湘菜特点",但我婉拒了。这事儿很难概括,我没那个本事。

这里想了四句话来概括湘菜,仅仅是抛砖引玉。这四句话是:辣味丰富,质朴入味,腌薰酢泡,炒蒸熘煨。

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辣味丰富——嗜辣的地方很多,但湖南的辣味最丰富。猛辣,微辣,酸辣,鲜辣,更有丰富的辣椒加工品,如酱椒、烧椒白辣椒、干辣椒、泡辣椒、剁辣椒、豆豉辣椒、鲊辣椒等等。

质朴入味——湘菜质朴无华,四季蔬菜无不鲜嫩,鱼肉禽蛋自产自销,不追求奢侈,而讲求入味、透味。虽然中外菜系都讲究“入味",但湘菜最为突出,以高超的技艺做到了“有味使之出味,无味使之入味”。把“入味"列为湘菜的特点,不算吹牛。

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腌薰酢泡——腌菜满布城乡,薰腊肉类优于外省,酢菜独具风味,泡菜四季相宜。环顾四周,善于加工肉禽蔬果的,不是没有,而是没这么普及,乃至“酸辣"成为公认的湘菜特色。

炒蒸熘煨——毫不谦虚地说,湖南的炒菜天下第一,蒸菜独具风味,其他烹饪技法也非常丰富,尤以以煨熘见长。

湘菜的特点,谁讲得清楚?

以上概括,能否描绘出湘菜的个性?是不是有别于其他菜系?本人不敢拍脑脯,还望各位踊跃发言,说不定能碰撞出火花,总结点有价值的东西出来。

  • 文/彭子诚,长沙生活集经授权发布。感谢作者的创作,为我们留下这些美好的生活记录!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关于长沙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稿件都行),我们一起记录长沙生活!投稿请加微信号:ms96218,或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