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唱那些貧窮落後的苦歌——納雍縣委群工部走實脫貧攻堅路

“哥家住在小營村,上抵巖腳下抵坑。扁擔一字也不識,不得門路妹不跟。”初到小營村幫扶,耳邊不時響起當地苗胞用苗語深情唱起貧窮落後的苦歌。

納雍縣龍場鎮小營村是個典型的邊遠空殼村,轄3個村民組,236戶1352人,居住著青一色的苗族同胞。基層組織不力、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薄弱、村民文化偏低、產業發展滯後成為該村脫貧攻堅的“硬傷”。2014年,該村因此被冠以“貴州深度貧困村”帽子,102戶444人的脫貧大計任重道遠。

作為小營村脫貧攻堅同步小康工作的聯繫幫扶單位——納雍縣委群工部不折不扣落實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及時選派政治覺悟高、擔當精神足、工作能力強的副科級幹部駐紮小營村,據實謀劃幫扶方案,合理匹配幫扶幹部,走村竄戶摸清實情,全力以赴消化矛盾,科學合理選準門路,注重實效培育產業,將精準扶貧扶到點、扶到根,走實了脫貧攻堅路。今年以來,幫助小營村開展實用技能培訓33人,輸出勞務368個,生態移民搬遷2戶5人,落實危改2戶,產業扶持20戶91人,創辦蛋雞養殖場1個,養殖蛋雞3500羽,建蔬菜大棚130個,規劃香椿種植800畝,20戶91人即將脫貧,小營村黨支部被縣、市評為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

走村竄戶摸實情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精準扶貧來不得半點的花哨和把式,項目的規劃和實施必須實打實推進,務必在調查走訪的基礎上進行。為此,納雍縣委群工部利用週末和節假日,組織黨員幹部挨家挨戶走訪,與貧困戶座談講清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全面調查摸清貧困戶家庭人口、住房結構、房屋面積、糧食儲備、身體狀況、就學情況、就業情況、文化結構、生活模式、興趣愛好、發展意願等信息,並一一詳細記錄在案。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基本情況錄入微機,搭建精準幫扶大數據分析平臺,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逐戶分析致貧的根源,緊扣國家的精準扶貧項目,全面科學地把脈建檔立卡貧困戶經濟發展的方向。同時,將發展意願相同的貧困戶打捆為養殖類、種植類、勞務類、經商類和綜合類,便於合理組織群眾抱團發展,凝聚發展經濟合力,為產業規劃找準第一手資料。

全力以赴化矛盾

“俗話說‘槽裡無食豬咬豬’,經濟狀況不好時,親人之間都會發生口角。”駐村幹部經常提及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性。化解群眾矛盾成為了幫扶工作的當務之急,納雍縣委群工部及時在小營村設置臨時矛盾糾紛調處平臺,推舉群眾威望高的老村幹、老黨員、老教師、老幹部、老管事、老族長“六老人員”為調解員,利用週末和節假日,通過打聽便民中心、村民直接反映、上門調查走訪等渠道,全面摸排矛盾糾紛,認真梳理彙總形成個案臺賬。調解員耐心調查矛盾根源,精心研判化解方案,合理定奪調處思路後組織當事人調解。今年以來,成功調處20件矛盾糾紛,小營村民從未到縣級以上各級各部門反映過情況,村民與村民之間、幹部與群眾之間和睦相處,營造了“心往脫貧方向想、勁往發展路上使”的幹事氛圍,為決戰脫困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奠定和諧穩定環境。

科學合理選門路

規劃產業如同就餐點菜。如果忽略營養因素,一味注重外地菜、特色菜和大眾菜,不但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和資金,扶貧工作也起不到實際效果。納雍縣委群工部把營養均衡搭配作為脫貧攻堅配菜首選,綜合把脈貧困戶的”營養元素”缺失情況,在扶貧政策的框架內,充分考慮到貧困戶的發展意願,結合貧困戶的土地分佈、能力水平、勞動力數、自然氣候、生產模式、土壤屬性等參數,緊扣國家的精準扶貧項目,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因勢利導,科學謀劃制定容易落實、能夠發展、可見實效的扶貧項目,選準有利於貧困戶發家致富的路子。今年,擬定蛋雞養殖、肉牛養殖、核桃種植、蔬菜種植等扶貧項目12個,針對部分貧困戶文化水平不高、無專業技術能力、不願在家發展的實際,根據喜好培訓技能,有序組織勞務輸出,緩解了貧困戶家庭生活壓力。

注重實效育產業

實施產業相似廚師炒菜。廚師的選擇、配料的準備、調料的多少、下料的順序及炒菜的火候都很關鍵,只有炒菜的各個環節都把握拿捏到位,才能炒出符合貧困戶口味的菜餚。納雍縣委群工部充分掌握每位幫扶幹部的特長和愛好,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結對幫扶任務。工作中堅持從貧困戶的口味出發,精心配料,小心下料,集中火力,把握火候,循序漸進,把有限的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幫助貧困戶增收。一是用好用活“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鏈接機制,養殖蛋雞3500羽,現已初見成效,預計年底分紅。二是利用閒置的荒山荒坡,引導貧困戶大面積種植核桃和板粟,做到務工務農兩不誤、雙促進。三是狠抓“三變”改革,動員貧困戶用土地入股種植反季節蔬菜,共同盈利。四是抓住大棚閒置空檔,利用大棚的保溫保溼作用試驗種植香椿。

“作為無錢無項目的單位,我們只有摸準情況,調和矛盾,擬定思路,用活資金,做足文章,帶領群眾苦幹實幹巧幹,才能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才能向黨和群眾交差!”一次脫貧攻堅自查工作中,納雍縣委群工部部長信心十足地教導幫扶幹部。

(納雍縣委群工部 汪春陽 盧鳳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