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備戰祕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作者 | 魚博士

4月,一些家長開始焦慮。

近日,各市幼升小政策新鮮出爐,對於自家孩子即將要升入小學的家長,無疑期待已久。

政策一出,就可以著手準備了,該查資料查資料,該準備材料準備材料,決不能讓孩子落後於人。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1

與此同時,面對幼升小這個孩子必經的升學過程,很多家長也早早的焦慮加身。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幼升小本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學習升級過程,但由於深受社會風氣和“別人家孩子”的影響,很多家長早早的便開始為孩子做準備,深怕一個不小心,讓孩子沒學上,造成“惡性連鎖反應”:

小學進不了民辦,就意味著讀不了好初中,讀不了好初中,意味著讀不了好高中,那重點大學就沒希望了。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去年,一部《起跑線》折射出多少家長的心聲。夫妻二人本生活優渥,但為了讓女兒能有入名校的資格,和很多父母採取的路數相同,他們找各種方法,走後門、找中介、賄賂……

最後另闢蹊徑,舉家搬進貧民窟,繞道實現“名校夢”。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這種焦慮情緒就像無形的“瘟疫”,在即將面臨幼升小的家長中蔓延。好像只有焦慮才是家長們面對幼升小時,真正該有的面目。

2

過度焦慮,會陷入4種誤區

焦慮是應對未知事件時,出現的一種正常情緒。但過度焦慮,會把我們的思緒帶離正常軌道,理性思考減少,陷入盲從心理。

在幼升小中過度焦慮的家長,會陷入四種“誤區”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在選擇幼升小的輔導班上,很多家長選擇的重要依據是是否開設小學課程。而孩子學習的興趣度是有限的,一旦發現自己學習過,很容易失去興趣。

這樣,有時會阻礙孩子入學後的學習動力。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幼升小銜接,不是單方面的銜接,而是從多角度。

如果家長只是從如何適應小學的角度出發,會忽視孩子自身的身心特點,忽視小學與幼兒差異的特點。反之,亦然。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受到入學考試壓力的影響,一些家長過度重視幼兒的智力開發,過早、過度地參加學習班,卻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看到別人報班了,也報,有時只是求個心理安慰,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情況。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在幼兒園,孩子一天的生活通常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順利度過。但是在進入小學後,孩子要學著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和行為規範。例如,上體育課的時候鞋帶鬆了,要自己繫鞋帶;熱了或冷了,要自己係扣子解釦子;在課間上洗手間。

這些事情看似簡單,但如果孩子沒有能力獨立完成,往往會讓孩子產生受挫感。別人的小朋友都能做到的事情,他卻做不到,還有可能被笑話。

家長因為迫於現實中的焦慮,往往會把孩子需要適應的因素轉向外界,尋求支撐與幫助,從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點和意願。

幼升小是孩子的事兒,最應該做的是從孩子出發。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3

孩子,才是幼小銜接的主題

看看小朋友自己對小學生活究竟是期待的,還是焦慮的?以下內容來自他人研究中的訪談記錄。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自己對與幼小差異也有自己的認識。

他們會關注到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教師的差異、生活規律的變化等各方面。

除此之外,家長和老師們也可以從這些角度,對小朋友展開幼小銜接的幫助:

認知銜接、年齡銜接、睡眠銜接、作業的管理、課堂的管理,以及父母的情緒和技能的培養。

例如,在情感上給予小朋友支持;循序漸進地增加作業難度,給小朋友更多學科選擇的權利,幫助小朋友發現並發展自己的興趣。

4

四步,做正確的幼小銜接

幫孩子做好幼小銜接,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難,只要規劃合理,按照節奏來,孩子就能做的很好。

在做好幼小銜接上,我們提倡四個標準:

學習感興趣

活動能合群

生活有條理

父母不焦慮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也是一樣。

但對於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達到這樣的標準有些難,就如同剛學了五線譜就被要求和別人合彈是一樣的。

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比如,

正確的看書、寫字姿勢;不懂,可以舉手提問;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等。

循序漸進,再過度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 如何做:

挑選孩子喜歡的讀本中的小故事,家庭成員一起參與角色扮演,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衡量孩子能否適應學校生活很重要的一個標準,是孩子是否合群。

剛進學校,一切都是陌生的,如果孩子能交到一兩個朋友,在學校的不適感和焦慮感就是減少很多。在這一點上,無論大人、孩子都是共通的。

等時間久了,孩子能和老師、同學,輕鬆、愉快、自由的相處,能熱心幫助同學,不打架,不罵人。

  • 如何做:

模擬小學活動

父母在暑假中鍛鍊孩子交朋友的能力。可以舉行一個小學模擬課的活動。利用一個週末,請其他同齡的玩伴一起參加。讓孩子對小學生活有個熟悉的過程。在活動可以讓孩子上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自己是幾年級幾班的學生、上課的時候如果想回答問題應該怎麼辦……

通過活動家長也會有一個清晰地瞭解,瞭解自己的孩子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會不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沒有和同學出現矛盾,再對症下藥。

熟悉校園環境:

對於害怕陌生環境的孩子,家長可以在開學的前幾天就帶小朋友去學校逛一逛,讓小朋友熟悉校園環境,知道自己的教室在哪裡、洗手間在哪裡、一些功能教室怎麼走。

這樣,當新學期到來時,小朋友在一個周圍同學、老師都陌生的環境中,也不至於過分緊張和害怕,至少對於環境他是熟悉的。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在生活上能做到獨立的孩子,更有可能得到自信。比如,坐得住,上課不到處亂跑,不隨便插話;自己能夠收拾自己的書包和東西;吃飯快一點。

當在學校發生需要自己獨立處理的問題時,他能夠妥善處理。有時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會激發他做得更好。

如果出現其他同學都能做到,但是他卻無法完成的時候,別人的評價會導致他對自己形成負面認知。如果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無法滿足,小朋友也無法安心投入學習。

  • 如何做:

整理和保管自己用品

上了小學就意味孩子著要學會照顧自己,孩子要學會自理能力:自己盥洗、知道穿衣服繫鞋帶;削鉛筆,整理小書桌自己保管物品、上學放學能夠整理小書包,自己背書包。

暑假裡,家長可以將這些任務列出來,讓小朋友獨立去完成清單上的內容。測試他能不能完成,完成不了,可以再進行教學。完成的漂亮可以給予獎勵。

時間觀念和規則意識

在小學吃飯是有時間限制的。在這個暑假就要開始鍛鍊孩子的時間觀念,吃飯要注意時間。以及孩子的規則意識。小學並不像幼兒園可以隨時上廁所,並且沒有獨立衛生間。隨時上廁所就會錯過老師講的內容。

所以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課間上廁所的習慣,很多男孩子會因為課間只顧著玩耍就忘記了。

分房睡

幼升小的這個暑假也是和孩子分房睡的好時機。這也是鍛鍊孩子的一個好機會。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小朋友:過了暑假,到了九月份你就是小學生了,每個小學生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你也不例外。

爸爸媽媽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商量怎麼佈置這個屬於他自己的房間,床要怎麼放、書桌上要擺什麼,希望在自己的房間裡佈置些什麼……總之,讓孩子先喜歡上這間屬於自己的房間。分房睡要循序漸進。

“幼升小”備戰秘籍,做到這4點,好過學區房

一位資深小學老師給家長的建議:對小學生而言,家長引導十分重要,家長的表情和言行都會對孩子形成暗示。家長如果過於焦慮,就會轉換為壓力,這樣無形中就會對孩子造成影響,讓孩子對上學產生恐懼。

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孩子就可以適應小學生活,家長沒有必要過於焦慮。

另外家長自己也不必過分擔心孩子的成績。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按照平均趨勢進行發展的,也就是說,有些孩子可能參見了補習班,在剛開始成績會比你的孩子好,但是隻要自己的孩子按照教學的進度在學習,慢慢地自然會趕上別人。

相比於在剛入學就獲得好成績,激發孩子對於學生的內在動機和興趣、鼓勵孩子不怕失敗更重要。學習成績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掌握了恰當的學習方法、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動機,也就會願意去學習,願意花時間花功夫去努力。

額,幼小銜接的乾貨就分享到這裡了。

最後,想說:孩子的教育由不得半點偷懶,一分耕耘,會有一分收穫。願你收穫滿滿!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