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職業掃碼送氣球


要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父母的陪伴和引導至關重要。

第一: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要陪孩子一起閱讀,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閱讀榜樣。

在家裡,父母應儘可能多地陪孩子一起閱讀,並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複述出來,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然後大家一起分析、討論。經常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厚,同時孩子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第二:朗讀勝於默讀,讓孩子大聲朗讀,在朗讀中形成語感,體悟文章情感。

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拿著書本,讀著讀著就瞌睡了,讀著讀著就跑神了!其實這很正常,是人體對長時間單調乏味工作的自然抗拒。而大聲朗讀可以改變這種情況。大聲朗讀把文字變成了聲音,並且伴之以節奏、韻律、形象、情感,使我們進入了一種美的藝術體驗中。所以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大聲朗讀,在朗讀中慢慢領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呀!

  第三:興趣勝於一切,要根據孩子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書籍。

我們在給孩子選擇書籍的時候要順應孩子的心理特點,才能讓孩子對閱讀有興趣。

孩子閱讀初期,父母要精心挑選,儘量給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情節發展符合兒童想象和思維特點的圖畫書。隨後是各類童話、傳記、科普等拼音書。我更傾向於歐美的童話書,我覺得歐美的童話書很純淨,沒有太多教育的痕跡,非常唯美,很有想象力。第三階段是給孩子選擇小說、散文、遊記類的書籍。如果孩子選擇用電子設備讀書,聽音頻書籍,或者閱讀網上的書籍都是應該是被接受的。

第四:信任勝過監管,父母不宜對孩子的閱讀過程過多幹涉。

在孩子閱讀的時候父母不要過多幹涉,只要結果是滿意的就行。閱讀收穫的檢驗可以通過和孩子交流來進行。孩子缺乏耐心和興趣持久力是普遍的心理特點。他們在閱讀時可能一會兒翻這本,一會兒翻那本。對此,我們不必苛求。通常這一階段,只要是孩子願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我們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因為,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閱讀心理,是孩子在閱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的標誌。

閱讀的過程雖然辛苦,但也是一種體驗,在體驗他人的生活的同時我們學會了享受。因此,我們除了對真正有害於孩子的書刊進行控制外,不應有其它人為的約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範圍越廣越好。對此,我們應注意觀察、瞭解和引導,不宜過多地干涉。





蘋果的寶寶們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不僅關乎孩子將來的語文成績,更是塑造健全人格、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抓手。因此,作為家長,應該把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人是某重點中學的語文教師,也是兩位孩子的爸爸,下面我來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閱讀有溫度,家長起表率

閱讀不只是孩子的學習任務,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餓了要吃東西,渴了要喝水一樣,應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記得以前聽過餘世維的講座,說他們外出旅遊,要求孩子一定要帶上書。路上堵車,餘世維就高興地跟孩子們說:機會來了,我們開始閱讀吧。孩子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如飢似渴,認真閱讀起來。因此,我一直認為,閱讀是給孩子的生命塗上溫暖的底色,使他(她)用充滿色彩的眼睛看待世界,使他(她)擁有五彩的畫筆,勾勒美好的未來。而要做到這些,家長就應該放下手頭事務,扔下手機,與孩子一起走進閱讀的天地。

  • 閱讀要評價,家長善考查

閱讀是一件很個人的事,讀什麼?什麼時候讀?讀後有怎樣的感悟?似乎都是自個的事,與他人無關。但就孩子而言,尤其是小於10歲的孩子,家長應該適當“干預”。我認為,這種干預主要是家長要對孩子的閱讀作出評價,如要求孩子複述故事,談談最令自己感動的情節或詞語,就自己積累的詞語再造一個句子。我常常陪孩子閱讀,如“馬小跳”系列,“棚車”系列,“福爾摩斯”系列等等,孩子讀完了,家長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如“福爾摩斯”系列,我常常讓女兒積累詞語,並再造新句子。女兒在現實生活中能活學活用積累的詞語,閱讀的興趣大增。

  • 閱讀要指導,家長善選擇

閱讀是分年齡度的,不同年齡應有不同的讀物。作為家長,應循序漸進,給孩子推薦合適他們的讀物,如此,孩子才能培養閱讀的濃厚興趣。我女兒現在讀小學四年級,我除了推薦趣味性較強的如“福爾摩斯”系列,本學期還讓她讀了《草房子》《圖說中國節》等作品,培養她的人文情懷和對中華民俗的熱愛,效果比較好。

閱讀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家長不是局外人,而是不可或缺的教練。用心推薦好書,及時跟進閱讀進度,合理評價閱讀效果,相信有了家長的參與,孩子的閱讀一定是有趣而高效的。


周老師教語文


對於學齡前(3-6歲)甚至2-3歲的寶寶,培養閱讀興趣可以參考一下方法,這也是我的一篇“高質量親子閱讀”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寫了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相信每一位熱愛親子閱讀的媽媽聽到這句話,都會有所動容。

對於每一個發自內心熱愛閱讀和擁有陪伴慾望的父母來說,親子閱讀都是一段非常美妙的時光。

今天,我們不講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而是分享一些如何讓我們的閱讀變得更科學、更高質量的方法,讓孩子們能夠從親子閱讀中收穫更多。

下面為大家分享高質量親子閱讀的八種方式。

1、 預讀,找好角度,找好點。

我建議在親子共讀開始前,父母最好把書先看一遍,一方面,找到講故事的角度,另一方面也找到可以給予孩子啟發的點。以《大衛不可以》系列繪本為例,最開始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本書不能給孩子看。因為裡面講一個叫做大衛的小男孩乾的壞事,我怕給孩子帶去不好的影響,比如把那些壞事全學了。不過後來有位家長啟發了我,就是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去問一下孩子,這些行為他認為對不對,這樣就會讓孩子去判斷而不是去學習。

所以說,在讀繪本尤其是一些特別的繪本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先看一遍,心裡有譜應該怎麼講,以及講完之後怎麼和孩子聊。這樣才會給孩子更好的啟發。

有心的父母甚至會去網上了解這本書背後的故事、作者的故事,在講故事前做足功課,真的很好。

2、表演式閱讀,讓閱讀更好玩

我在閱讀的時候喜歡帶點表演的風格,比如讀到大灰狼或者老爺爺、魔鬼說的話時,我會變換聲調,模仿他們的聲音。或者在對話的是,用兩種不同的聲音讀,這樣繪本閱讀就會變得很好玩,讓小朋友很期待講故事,覺得講故事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有的父母講故事,平鋪直敘、缺乏抑揚頓挫,久而久之,可能會破壞了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3、改編故事結尾甚至改編整個故事,激發孩子創造力。

我家兒子今年4歲半,我記得他很喜歡聽一個叫做《猜猜誰會贏》的動物故事音頻。在這個音頻中,爸爸會講2個動物對戰,最終會有一個動物贏得了勝利。而音頻中的孩子會在節目的結尾對故事進行改編,讓故事換一個結局。我覺得這樣特別好,改編結尾會鍛鍊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讓孩子像一個小作家一樣去創作,讓他知道結局並非一成不變,還有更多的可能。

其實,不僅結尾可以改編,整個故事都可以改編,我們可以在講故事後對孩子進行引導。

人人都知道“3只小豬和大灰狼的故事”,有一本書叫做《3只小豬的真實故事》,就是對這原故事的一種改編,很有意思。這樣的改編,相信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也會做到。

4、做好閱讀記錄,給孩子以成就感

家長可以每週、每月為孩子讀過的繪本做一個閱讀記錄,可以在網上把繪本的封面找到,然後打印出來做到一個專門的本子裡面。然後在一週或者一個月的結尾和孩子翻翻閱讀記錄,既有助於回憶繪本的故事,還能帶給孩子閱讀的成就感。

5、內容之外,封面、扉頁、封底的介紹別錯過。

除了故事內容,我建議爸媽們把封面、封底、扉頁的文字都看一遍,看哪些是可以閱讀給孩子們聽的。有的繪本還會有講讀說明,家長一定要提前看一下。我發現,有的繪本會有作者的介紹,包括作者的一生、為什麼會成為繪本家或者關於該本繪本的創作背景和靈感,這些內容可以在孩子心中埋下關於職業、關於創作的種子。

6、讀後討論,不能錯過的親子探討時間

閱讀後,很多家長會把書拿開或者馬上換另一本書。其實,此時是親子討論的大好時機。我們可以針對書裡面的內容,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比如,你覺得這本書怎麼樣?你最喜歡書裡的哪一部分,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比如,讀那本著名的《爸爸,我要月亮》之後,可以問:為什麼月亮會越變越小、越變越大?月亮真的可以摘得到嗎?不過,通常有些問題是孩子沒辦法回答、甚至父母都沒辦法回答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要做好功課,既能夠去解答孩子的問題,又提升了孩子的知識面。

7、讓孩子給父母或者給小朋友讀自己喜歡的書

講故事可以鍛鍊語言表達能力,每次由父母來讀,有沒有想過讓孩子來讀他喜歡或者熟悉的書。在孩子自己講之前,我們可以先和孩子一起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尾”,或者按照故事必須具備的幾個要素“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哪些人、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發生、結果如何”對故事進行復述,通過這樣的架構和邏輯,加深孩子對故事邏輯的記憶,進而嘗試自己講故事。

不過,講故事比較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並且有的孩子不願意講,就喜歡聽(比如我的孩子就是這樣),這就需要家長們想辦法去引導。比如,小朋友來家裡玩的時候,引導他給小夥伴分享他喜歡的書,這個方法我試過,比較管用。

8、讀好,多在讀書之外下功夫。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除了剛才所講的,預讀、在網上查找書本的背景等之外,我們可以嘗試去做更多。比如,收集孩子年齡段應該讀的經典書目,然後通過購買、借閱甚至在網上尋找音頻、文章、ppt資源讓孩子的閱讀量更多。畢竟,天下好的繪本那麼多,父母是買不完的。又比如,多在音頻平臺看別的父母或者著名的兒童繪本閱讀者是怎麼講繪本的,這樣也有助於我們提高講讀繪本的能力。

很多父母在親子閱讀時,無意中讓閱讀不僅沒起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帶來不好的影響。

低質量親子閱讀的4大表現:

1、閱讀速度過快,讓孩子閱讀走馬觀花

有的父母閱讀過快,但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閱讀過快會產生怎樣不好的影響呢?會讓孩子來不及欣賞繪本的畫面和內容,而語速緩慢、適宜,就能讓閱讀過程變得很舒適。

如果不知道語速是否合適,我建議家長在下次閱讀時,可以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你就會發現,自己的閱讀速度是快、還是慢。

曾經我也是一個閱讀速度很快的媽媽,但我自己並不知道,直到有幾次在繪本館給孩子講故事,其他媽媽告訴我我才知道,後來我就非常注意把閱讀的速度降下來。

2、將閱讀當做任務,讀完也就結束了

很多父母認同閱讀的重要性,但在心理上卻把閱讀當成任務,雖然也願意給孩子一本接著一本的讀,但沒有任何引導、交流、總結,孩子也只能囫圇吞棗。這種“只讀書、不消化”的親子閱讀,讓孩子總感到意猶未盡,像缺了一點什麼,其實缺的是父母的用心,這樣也是非常不利於孩子閱讀能力、思考能力的培養。

3、一邊講一邊指讀,降低繪本的整體感受

繪本之所以叫繪本,也是因為它是以畫面為主。但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儘快識字,在閱讀時喜歡指著文字閱讀,殊不知,這樣的閱讀提高的僅是孩子對文字的注意力,卻讓孩子降低了對畫面和情節的感知,最終降低了孩子對繪本的整體感受。我認為,3歲以後,可以指讀封面,繪本逐字指讀真的不建議。

4、邊讀、邊評、邊說教,讓閱讀感受支離破碎

閱讀時,有的家長喜歡邊讀邊評論、甚至邊說教。比如讀到故事主人公做了不當的行為時,就說我們可不能這麼做哦;或者說,我覺得他做得不對。這就好像突然插播廣告或者突然跑出一個人來評論故事情節,非常不利於保持繪本閱讀的完整性和連貫性。

有些書,比如文字很少的書,可以一邊讀,一邊進行適當的詢問互動,引導孩子去思考、回答。如果希望向孩子傳遞故事的教育意義,可以在閱讀完成後進行。但切不可過於說教,讓孩子感覺父母閱讀的目的特別功利。

相信以上幾種低質量閱讀的方式,不少父母都曾經有過。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通過閱讀,收穫對美的鑑賞力、對故事的理解力、對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收穫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那麼,父母們就必須用正確、科學的方式展開親子閱讀。

每個父母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都會找到更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甚至會開發出獨特的繪本閱讀方法,歡迎您與我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