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詩詞《在獄詠蟬》,觸景生情,也是無奈的感傷

駱賓王《在獄詠蟬》:觸景生情,也是無奈的感傷。

在唐高宗儀鳳三年的時候,也就是在公元678年,詩人在朝中任御史。在朝廷做官的時候,因為上書給皇帝討論事情,觸怒了武后,遭人誣陷,被人用貪贓罪名下獄了。

駱賓王詩詞《在獄詠蟬》,觸景生情,也是無奈的感傷

受了不白之冤,他所生存的牢籠,牆外有幾株古槐,每次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候。聽到外面蟬叫的聲音,有一些悽慘,有感而發。他觸景生情,藉著蟬的狀態,比喻自身的廉潔,秉持著所持有的操守。

這個人就是駱賓王,駱賓王,字觀光,是浙江義烏人。擅長的是七言歌行,在這一首《在獄詠蟬》中,就有這樣一首唯美的詩詞。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詩詞《在獄詠蟬》,觸景生情,也是無奈的感傷

這首詩的意思就說,西牆之外的秋蟬不停的在鳴唱著。蟬叫的聲音,激起我這個囚徒的滿懷愁思,我怎麼能夠忍受這正當壯年的好時光,卻只是在這裡詠頌著《白頭吟》那樣哀怨的詩句,露水太重,翅膀太薄,又不能飛。風那麼大,淹沒了蟬的叫聲。沒有人相信我像秋蟬這般清廉高潔,有誰能夠替我表白這個冰清玉潔的心呢。

駱賓王就是借蟬叫的聲音來表達自己清正廉潔的心,以及愁苦的情緒。從牢房外的一些環境中寫起來的,聽到牢房外蟬叫的聲音,藉此表達一種意境,表達了自己身陷囫圇的一種痛苦和期盼,希望有人能夠明察秋毫的心願。

駱賓王詩詞《在獄詠蟬》,觸景生情,也是無奈的感傷

到秋末時節的時候,就連蟬都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發出的叫聲也是非常悽慘的,就好像詩人藉助這一個場景來闡述自己一樣。到了玄鬢之年的時候,想到自己朝夕不保,也是感懷傷情。

大家可以聯想那樣一副場景,自己兩鬢斑白,正當盛年的時候,卻因為被人陷害,以貪汙的罪名下獄。到了秋末時節的時候,聽到牢房之外慘叫的聲音,觸景生情。聯想到了自己朝不保夕,感懷傷情的狀態,寫下了這一首唯美的詩詞。

不僅一事無成反而入獄,壯年的時候,就已經兩鬢斑白了。詩人所說,他在獄中吟誦的《白頭吟》是一個樂府曲名,相傳在西漢的時候,司馬相如對於卓文君愛情不專之後。

卓文君就寫下白頭吟,這樣一首詩詞。這首詩詞叫做: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駱賓王詩詞《在獄詠蟬》,觸景生情,也是無奈的感傷

所有的人幾乎都能看得出來,詩人雖然說在這首詩裡面寫的是蟬叫的意境,但是感慨的是藉由蟬的處境來感嘆自己的處境。

都已經入了深秋了,露水太重,蟬想高飛,但是,到了深秋,蟬卻飛不起來。秋風狂虐淹沒了蟬叫的聲音,蟬也是受到了如此的待遇,更何況人是這樣的。

他是藉由了這樣一種感覺,表達了他雖然想有一番作為的事情,但是不盡如人意、還被這樣一個黑暗的局面所控制自己的自由。最後這首詩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蟬的高潔,比喻自己的人格。

因為禪只飲露水,不食人間煙火,是清廉的,比喻了自己的冤屈,和自己的衛國忠貞。這夾雜的情緒,一併的宣洩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比喻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