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愚公移山的故事值得赞扬吗?

洛雅水晶


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战国时期列子讲的的一个寓言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被伟人毛主席引用并写下了《愚公移山》 这篇传世之作,所以愚公故事在我国影响很大,家喻户晓,几乎人人皆知。

这么多年来,愚公移山故事早已经演变成一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早已成了一种克服困难的象征,一种敢于胜利的激励,融入到民族文化当中,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部分,永远不会过时,什么时候都值得赞扬。



《愚公移山》是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七大”闭幕时,毛主席所做的闭幕词一部分。

当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候,毛主席讲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就是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敢于胜利,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一定会感动“神仙”,赢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搬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愚公移山精神坚定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心和信心,鼓舞了斗志,提振了士气,指明了方向,起到了很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建国初期万废待兴的困难时期,全国人民掀起了学习“愚公移山精神”学习“老三篇”的热潮,愚公移山精神再一次显示了伟大力量,鼓舞激励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今天我国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愚公精神”仍然有现实意义。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仍然需要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愚公精神”,需要我们一代人一代人的前赴后继,艰苦奋斗。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种愚公精神不仅我们这一代要学习,我们的后代也需要学习。


学文说话


题主所问的问题,要分角度看。

我在初中学到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时候,以及之后好多年都在迷惑,为什么非要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在我以前想来,愚公不仅愚,而且自私。首先,从他的方法上,挖山确实不如搬家,因为投入和产出太不成比例。其次,他想移山,仅仅是代表他个人的意志,凭什么要规定他的子子孙孙都要挖山?这明显是不尊重人权!第三,他移山感动了上天,就把他家门口的山搬到了我家门口,他们家WIFI满了,我们家却没有信号了(我老家在山西)!凭什么他的方便要以我们那里的障碍为代价?!他们怎么那么自私!

但是,随着年龄的成长,逐渐明白了,传说和文学作品,是不能拿现实生活的逻辑来分析的。愚公移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明知不可而为之、坚持不懈、人定胜天等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传承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愚公移山精神自毛主席提出、宣扬以来,多少次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如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两弹一星、大庆油田、改革开放、航天高铁等等,不胜枚举。所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食粮,必须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狂想的芦苇1


其实,我们小时候的语文课里就有《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当时觉得愚公真的很蠢,反倒是智叟稍微睿智一点。

毕业参加工作过了实习期,被分配到一个正在粉饰阶段的一座办公楼的建设工地担任技术员(非重要工作)。由于是收尾工程,工地有经验的管理班子全部换成了“二线”人员?工长是一个快要退休的老木匠出身的老工长。那个时候刚刚启用河北农民工施工队,他们干活埋汰,管理非常混乱。从楼内清里出来的“落地灰”堆在场区就犹如小山一样。老工长一遍骂一边拿了把铁锹对我说:咱俩是男的,材料员是女同志就不用她干了。咱俩一天筛点,一天筛点,把这堆“落地灰”筛出来可以当砂子用于内墙抹灰。……。我真的没想到,好歹也是技术员,干部啊!咋还干起筛沙子的这种力工活来了。再说,都是之前工程遗留下来的,浪费又怪不得我们,叫车队运走不就完了嘛!还有那么一大堆废料啥时候筛完啊,筛出来又能值几个钱啊!……一百个不情愿,但是自己刚刚毕业,就这样不配合老工长又不太好。所以,硬着头皮和老头一起筛了起来。老工长一边干活,一边和我聊天,漫不经心的对我说:别看这么大一堆,其实架不住咱们天天干点儿,老话说:眼睛是懒汉,手是勤汉。咱俩一天抽空干点儿,一天干点儿,用不了几天也就筛出来了……。我当时暗暗的直“紧鼻子”,心理犯嘀咕。可是真的没用有几天,我们俩还真的把它们筛出来了。领导过来见到我们把那么一大堆废灰筛出来了,很是满意。

这一切其实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可值得一说的。就算一大堆废灰筛出来并不值几个钱。但是,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工长的那句话:眼睛是懒汉,手是勤汉。

回头再看《愚公移山》,愚公就是那双勤劳的手;智叟就是那眼睛,——只见困难的懒汉眼睛。只要我们恒下一颗心去做,没有挖不掉的山。


顽石补天


这是与毛主席叫板啊!

愚公移山之可贵之处在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毛主席提倡的“愚公移山”精神,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愚公移山是为了修路,那些个“聪明人”会认为,费力修路何如搬家?但这些“聪明人”可能忘了,有些家是无法搬走的,例如,你能将西藏人民整体迁徙而省却修公路、修铁路之“愚公行为”吗?

新中国若没有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抵制封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怎能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就将一个连铁钉都无法自主生产的烂摊子中国建设成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国?

诋毁愚公移山精神,是要自废武功。


素食翁


就是有那么一小撮人,不知是脑子有问题或者是对毛泽东主席心怀不满?《愚公移山》是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当时中国处在一穷二白破烂不堪环境下,为了建设新中国,发动全国人民齐动手,毛主席借用这个故事引导人民,就是要有愚公精神,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要有耐心。建设国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新中国繁荣强大的今天是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全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的建设起来的。在这过程中就是有《愚公移山》精神的鼓舞造就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建设新中国!不像有些人说的《愚公移山》精神过时了,拿今天环境抵制过去时代的情况那是错误的。《愚公移山》已写入毛泽东选集里,就是说它已容入毛泽东思想的体液里,不是任何人想改掉就可随意改的。想诋毁他就随意诋毁他,如这样对待就会偏离航向自毁国途!习主席根据最近一些情况,他严肃指出: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丢了等于否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信仰的精神支柱,可想是怎样的壮况,望有些人要认清形势,多读历史史书,不要做扰乱社会的黑推手!!!


老兵4033291987054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一篇有名的寓言,它的寓意非常深刻,毛泽东主席以此为题写了一篇很精典的文章《愚公移山》。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推翻了压在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全国的解放。愚公一家挖山不止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的写照!我认为我们赞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是让你机械地去模仿愚公移自然界的什么山,而是让人们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当前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实现这个目标机遇与困难同在。摆在面前的困难很多,“山"也不止三座,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筑梦路上,还要移走很多“太行山"和“王屋山”,还有无数的困难需要克服,如果不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是很难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的!

时下有一种说法,我们的经济总量已是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步入小康,不用过艰苦奋斗的日子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不值得赞扬了,愚公太愚了……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人在旅途,各个阶段的生活目标不一样;国家也是如此,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目标不一样,目标越高,困难越大。当下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宏大困难也大,没有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复兴之梦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愚公精神没有过时,愚公移山的故事值得赞扬!


雪上村落


关于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是争执不休。一方认为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让每一个读者自己去感悟其中的道理,并没有生硬的、板起面孔的说教,让人在轻松有趣的故事中得到了启发,很好!另一方则竭力指出这则故事的各种不合常理的地方,然后再彻底否定这则故事,由此也否定了故事蕴含的种种道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贯认为《愚公移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应当归入典范的文言文之列,因为它不仅能让学生积累古汉语的一些常识,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包括两种相反观点的碰撞。

而作为一名年已不惑的中年油腻大叔,我愈发觉得自己的前半生缺的正是愚公的精神。

第一,愚公看到困难,想的是动手解决,而我对困难畏首畏尾,拖延不动。

不单是行动上的矮子,也是思想上的侏儒。抱这样的想法浑浑噩噩了半生,难怪生活如此艰难!

第二,愚公想到就做,而且群策群力,而我喜欢单打独斗,孤掌难鸣。

愚公不是一时兴起,然后搞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召开家庭会议,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他开的会不是议而不决,也不是走形式的多次会议,一次会议,只讨论要达到目的,有哪些问题,这些困难又该怎么解决。这一点很值得深思,现在的许多会议真该好好学学愚公的这次高效实效的会。

第三,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愚公用自己的行动在践行实干精神。

再大的困难,都怕死磕的意志和坚决的行动。愚公率领子孙,以只争朝夕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制定了方略,就坚定不移的付诸行动。执行力令人感佩。反观我的前半生,正与愚公“有志之人立常态”相反,“无志之人常立志”,制定了很多计划、方案,大多半途而废,早早流产。所以,读了很多书,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第四,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愚公年且九十,垂暮之年,不服老不认怂,一往无前,毫不胆怯。而我现在正当壮年,就开始对一些事情打退堂鼓,对一些困难躲着走了,与愚公相比,着实汗颜!

第五,坚持自我,不为外人所动。

来嘲笑的智叟根本不能对愚公构成影响,反倒几乎被他洗了脑。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是一种很高明的人生智慧。我却常常在意别人的评价,而丢失了自己。其实,每个人都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找不到自己,是一生的痛苦根源。

第六,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从事的事业始终充满乐观。

愚公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也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气度。他能从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动态变化中看到完成大业的必然性,所以他信心十足,乐观积极。然而我总是用静止的眼光来看问题,用的是刻舟求剑的僵化思维,所以常常对未来感到焦虑、痛苦和悲观。但这于事无补,于己有害,在恐惧、不安中度过的每一天都是黑暗的。

还有很多值得深挖的东西,我虽有感觉,却不能马上悟出。但这更加让我坚定认为,“愚公移山”是个好故事,是个蕴含丰富的宝藏。

剑客谈教育


《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张思德同志》,是毛泽东时代我党、我军学习毛主席著作必学内容,当时叫“老三篇”。“老三篇”也是当时语文教材,必不可少的课文。

“老三篇”之中,《愚公移山》精神不仅仅代表了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勇于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的,坚持革命、勇于奋斗、自强不息、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同时也代表了中国人民思想深处,本身一直潜藏的中华民族不畏任何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民族精神。

愚公移山的故事,与《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故事,都是阐释中华民族为图生存发展、战天斗地、克服险阻困难的斗争精神。尤其是愚公移山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要将太行、王屋二山坚决移走的决心,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坚韧不拔、得以延续的精神遗传基因。

另外,《愚公移山》中的“愚公”,较之故事中“智叟”的聪明见识,“愚公”的“愚”是一种精神意志超级强大、勇于战胜一切困难,和克服任何险阻,奋斗自强,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意志的典范。深层透彻的来看,“愚公”的“愚”,其实是一种真正意义上自愿付出、品格的“大智慧”,不是见点困难、见易而行的“小聪明”。

因此,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对于一切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讲,愚公移山精神,是必不可缺、必不可少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也应该是世世代代、永永远远、子子孙孙相传承、相歌颂的。


沃克特尔


我觉得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值得赞扬。

《愚公移山》是《列子.汤问》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列圄寇,春秋战国时郑国人,是我国古代最有名、影响最大的一篇寓言。全文如下: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翼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至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切,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这本是一则神话虚构的故事,作者此文的目的是弘扬"愚公移山"这种工作精神,敢于与大自然作斗争,有山挡路就挖掉它,不管困难多大,也要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代完成不了,就子子孙孙接着干。

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就引用了这则古代寓言,以老愚公这种移山填海的精神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号召大家与大自然作斗争,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截江、截河筑坝,修渠道、修水库、修筑山平塘,解决自然降水空间分布均和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为我国农业旱涝保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夕阳红155908541


愚公移山等同于冥顽不化钻牛角尖蠢得要死,其”基本原理”都行不通,比方”世世代代挖山不止”,”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之后还有孙子”,问题来了,他有没有儿子,儿子后面有没有孙子,独生子女时代,丁克时代,独身主义时代,什么可能都有,没有“人口红利“给愚公一家世世代代顺风顺水。再说,光”代沟“就足以让老愚公喝一壶了。儿子要玩电视,孙子要上网,重孙要飙车,大家要玩智能手机,谁愿意听他这个愚祖宗的陈旧说教。挖山挖不了三年,愚公家必出大乱,光财政就赤字连连,仓里没米要饿死人了,媳妇回娘家不归,姑娘们又不愿嫁进来,愚公按住葫芦浮起瓢,一口血吐在地上,卧床不起...从此后,这一片被愚公挖过的山,被后人圈起来收费,才算维持住愚公后人的生计,不然,要被那个叫智叟的人笑死。哦,原来,无论古今,愚和智是一样的,千万别信某一个朝代,不要智慧就能活得好的说法,那是骗你滴。你让马云带他儿子来抡镐移山试试,我保证他父子会跟你拼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