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戰場被俘的君主們

01

越王勾踐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攻越,戰於欈李,闔閭中箭,傷重不治,死前囑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夫差繼位後,為了洗雪其父闔閭敗給越王勾踐的恥辱,勵精圖治,吳國迅速增強。

前494年,勾踐聽說夫差日夜秣兵歷馬準備攻打越國。勾踐決定先發制人,在吳國未發兵之前討伐吳國。范蠡勸阻,勾踐不聽繼續發兵。夫差聞報,悉發精兵擊越。兩軍戰於夫椒。越軍戰敗,損失慘重,僅剩5000餘人,退守會稽山。吳軍乘勝追擊,佔領會稽城,包圍會稽山。

越國向吳國求和,夫差不許。勾踐聽從大夫文種意見,以美女寶器獻於吳國太宰伯嚭,伯嚭向吳王夫差求情,伍子胥勸阻,夫差不聽,允許求和。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勾踐就這樣被俘了。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裡,叫勾踐給他餵馬。范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國後,開啟主角光環,各種奮發向上,種田暴兵,終於前473年滅吳。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戰場被俘的君主們

02

晉惠公夷吾

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晉惠公向秦國請求購買糧食。秦穆公派了大量的船隻運載糧食,從秦都雍城至晉都絳城,運糧的船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

公元前646年,秦國發生饑荒,向晉國請求購買糧食。晉惠公雖然是靠秦穆公才奪取的王位,此時卻拒絕了秦國的懇求,反而發兵去攻打秦國。秦穆公大怒,也要發兵討伐晉國。

公元前645年,秦國度過災荒,秦穆公率軍大舉進攻晉國。閏九月十三日,晉惠公與秦穆公在韓原交戰。晉惠公所乘坐戰車的馬陷於泥淖走不動,秦軍追了上來,晉惠公窘急,叫慶鄭來駕車。慶鄭說:“不聽占卜,打敗仗不是活該嗎!”說完便掉頭而去。晉惠公又命梁由靡駕車,虢射擔任車右護衛,迎擊秦穆公。秦穆公手下勇士奮力衝擊打敗晉軍,晉軍敗逃,晉軍沒抓住秦穆公,而秦軍卻抓獲了晉惠公帶回秦國。

秦穆公準備殺了晉惠公來祭天。晉惠公的姐姐穆姬是秦穆公的夫人,便穿著喪服傷心地哭泣。秦穆公說:“抓住晉惠公應該高興才是,現在你卻這樣。況且我聽說箕子看到唐叔虞剛剛被分封時,就說過‘他的後代定會繁榮昌盛’,晉國豈可就此滅亡!”於是與晉惠公在王城結盟並答應放他回國。

公元前645年十一月,秦穆公放晉惠公回國,晉惠公回國後將晉國黃河以西的土地獻給了秦國。

公元前643年,晉惠公將太子圉送往秦國作人質,女兒妾在秦國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東土地歸還給晉國,並把宗族之女嫁給太子圉。

03

漢建世帝劉盆子

公元18年,樊崇在莒縣起義,反抗王莽統治,號赤眉軍。

公元23年,赤眉軍經過式縣時,將西漢皇室劉盆子掠于軍中。劉盆子歸屬於右校卒吏劉俠卿,負責割草喂牛的工作,號稱“牛吏”。劉盆子對每頭牛的習好都瞭如指掌,每次放牛,都要收割許多草,放在牛背上馱回軍營。他放的牛甚懂人語,總是令行禁止,不隨便啃吃莊稼。他有時倒騎頭牛觀牛群,樂在其中。

公元25年6月,赤眉軍首領樊崇採納方陽“擁立漢朝宗室為帝,以號令天下”的建議,於同年六月,立劉盆子為皇帝,建年號為建世,史稱建世帝。

公元25年10月23日,更始帝劉玄在長安正式向赤眉軍乞降,更始政權亡。赤眉軍入主長安,統治著關中。同日,劉秀在雒陽正式登基,開創東漢,統治著河北、河東與洛陽附近。

公元27年正月,由於經營不善,赤眉軍放棄長安,東歸山東途中,與劉秀關中戰區主帥馮異決戰於華陰縣。赤眉軍大敗,建世政權亡。

劉盆子和樊崇當場被俘,被解送到洛陽。劉秀任命劉盆子為劉秀叔父趙王劉良的郎中。後來劉盆子因病雙目失明,劉秀又下令用滎陽的官田租稅,來奉養劉盆子終身。

04

冉魏平帝冉閔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戰場被俘的君主們

350年,後趙大將石閔(後趙皇帝石虎養孫)據鄴城,滅亡後趙,改名冉閔,自立為帝,建立冉魏。

351年8月,前燕景昭帝慕容儁遣四弟慕容恪攻破中山。隨著慕容恪攻佔中山後,冉閔也於351年攻取了後趙襄國,欲圖幽州。前燕佔領後趙幽州後,也想繼續南進,圖據中原,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352年4月,冉閔將與燕戰,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苦諫冉閔不可同前燕開戰,冉閔不納。冉閔移軍於安喜,慕容恪隨即引兵而至。冉閔素有勇名,所部將士精銳,燕軍畏懼。慕容恪於陣前激勵將士,指出冉閔有勇無謀,其軍飢疲難用,定可擊破。魏燕兩軍交戰10次,燕兵皆詐敗。冉閔所部多步卒,欲引燕騎兵至叢林作戰。慕容恪採納參軍高開之策,急派輕騎截擊之,然後佯敗誘敵至平地,並將燕軍分為三部。慕容恪自率中軍,選善射者5000人,以鐵鎖連戰馬結方陣而前,另兩部各置一側配合主力進擊。冉閔恃勇輕敵,果然中計,直突燕軍中部鐵馬方陣。燕軍側翼部隊即從兩面夾擊,大敗冉閔軍,斬7000餘人。冉閔突圍時坐騎忽死,被燕軍所俘。

冉閔被慕容恪解送薊城。慕容儁讓冉閔站在面前而問他:“汝奴僕下才,何敢妄稱天子?"冉閔答道:“當此天下大亂,爾曹人面獸心,尚欲纂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耶?”慕容儁大怒,鞭之三百。

5月3日,冉閔被押至龍城,並在遏陘山將其斬殺祭天,諡號武悼天王。

4月25日,慕容儁派遣慕容評率眾圍攻冉閔太子冉智留守的鄴城。鄴城城中饑荒,人吃人,宮人幾乎被吃盡。8月3日,部將打開城門嚮慕容評投降。冉閔的妻子董氏、太子冉智及諸王公卿士皆被解送到薊城。冉魏滅亡。

兩年後,冉魏降將黃門侍郎宋斌等人謀劃尊奉冉智為主造反,事情敗露全被殺死。

05

前涼悼王張天錫(兩次被俘)

張天錫,前涼文王張駿少子,桓王張重華和威王張祚的弟弟,前涼末主。

張天錫在位時,前秦苻堅強盛,常常來攻打前涼,軍隊沒有停息的日子。張天錫很恐懼,就築壇殺牲,率典軍將軍張寧、中堅將軍馬芮等,與東晉三公遙相盟誓,獻書信給東晉大司馬桓溫,約定在371年夏季誓師共同大舉進兵。派從事中郎韓博、奮節將軍康妙奏表章,並送盟誓文書。

376年,苻堅派其部將苟萇、毛當、梁熙、姚萇進犯前涼,渡過石城津。張天錫率一萬人屯兵金昌城據守。麾下大將常據、席仂、趙充哲、史景與秦軍苦戰都戰死了。張天錫極為恐懼,親自出城交戰。結果,張天錫在戰場上迎敵時,後方城中反叛。張天錫當場被俘,向苟萇投降,前涼政權滅亡。

苻堅先給張天錫蓋好宅第,張天錫來到之後,任尚書,封歸義侯。

383年,苻堅發兵攻打東晉,任命張天錫擔任苻融的徵南司馬。然後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淝水之戰。倒黴的張天錫在戰場上再次被俘,歸順東晉。

東晉朝廷下詔任命張天錫為散騎常侍、左員外,恢復西平郡公的爵位。桓玄篡位後,為安撫四方遠地,封張天錫為護羌校尉、涼州刺史。後來東晉復辟,也沒清算他。

398年,張天錫善終,享年六十一歲,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06

胡夏德武帝赫連昌

赫連昌,匈奴鐵弗部人,赫連勃勃第三子,大夏國第二任皇帝。

425年,赫連勃勃去世,赫連昌繼位,改元承光。426年,北魏大舉攻夏,攻克長安。427年,佔領大夏都城統萬,赫連昌逃往上邽。

428年,北魏平北將軍尉眷,圍攻赫連昌所在的上邽,赫連昌退到平涼據守。北魏大將奚斤率領軍隊抵達安定,與娥清、丘堆率領的大軍會師。奚斤軍中的戰馬染上溫疫,大批死亡,士卒又缺乏糧餉,所以只好深挖溝塹,營造堡壘固守。奚斤派遣丘堆率軍隊到鄉村徵糧逼租,北魏士卒殘暴無端,大肆搶掠,對夏軍未加防備,赫連昌乘機進攻,丘堆軍大敗,只帶著幾百名騎兵逃回安定。赫連昌乘勝追擊,每天到安定城下搶掠,魏軍得不到糧秣,將領們深感憂慮。

監軍侍御史安頡說道:“我們接受朝廷的詔命是要消滅敵寇,而如今我們卻被敵人包圍,困守孤城,即令不被敵人殺戮,也要受到軍法的懲罰,無論是進、是退都沒有生路。而各位王公還安穩地坐在那裡,就沒有克敵制勝的計謀嗎?”奚斤說:“現在我們的軍士沒有馬匹,用步兵來進攻騎兵,斷然沒有取勝的可能。只有等朝廷派救兵和戰馬趕來救援,內外夾擊敵人。”安頡說:“現在強敵在城外示威,我們城內的士卒精疲力盡,糧食又已經吃完,如果不立刻與敵人決戰,我們早晚之間就會全軍覆沒,救兵怎麼能夠等到呢?同樣是去死,決一死戰不也是可以的嗎?”奚斤又以戰馬太少為理由,推辭不肯決戰。安頡說:“現在我們把各個將領的坐騎集中起來,可以湊到二百匹,我請求招募敢死的士卒,衝出城去打擊敵人,即使不能擊破敵人,也可以打擊他們的銳氣。況且,赫連昌急躁無謀,卻輕率好鬥,常常親自出陣挑戰,軍中的士卒都認識他的模樣。如果設伏兵突然襲擊他,一定能生擒赫連昌。”奚斤仍然面有難色。

安頡於是與尉眷暗中謀劃,挑選精騎等待時機。

不久,赫連昌果然又來攻城,安頡出城應戰。赫連昌親自出陣與安頡交鋒,北魏的士卒都認出他的面貌,爭相圍攻赫連昌。正值狂風突起,塵沙飛揚遮天蔽日,白天如同黑夜一樣昏暗,赫連昌抵擋不住,打馬逃走,安頡在後緊追,赫連昌的坐騎突然栽倒,赫連昌墜馬倒地,於是被安頡生擒。

赫連昌被押解到平城後,魏太武帝拓跋燾把妹妹始平公主嫁給他,封其常忠將軍、會稽公。拓跋燾常常讓赫連昌侍從在自己身邊,兩人單獨打獵,兩馬相併追逐麋鹿,深入高山危谷。赫連昌一向享有勇猛的威名,拓跋燾手下的將領們都認為太武帝不可這樣做。拓跋燾卻說:“天命自有定數,有什麼可畏懼的呢!”甚至在430年,拓跋燾進封赫連昌為秦王。

434年,赫連昌背叛北魏,向西逃走。兩天後,北魏河西邊哨將領抓住並殺了他。核實赫連昌謀反的事實後,拓跋燾下令將他所有的兄弟全部誅殺。

07

夏王竇建德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戰場被俘的君主們

620年7月,唐軍在李世民的率領下,出關進攻河南的王世充。才一開戰,王世充的局面就迅速惡化,鄭國各地紛紛不戰而降,僅三個月的時間,洛陽周圍郡縣全部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陽成了一座孤城。

這時王世充已失去了獨自對抗唐軍的能力,不得已,只好派了使者向竇建德求援,竇建德與王世充是敵非友,王世充此舉實為飲鴆止渴,但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辦法了。11月,竇建德表示願意援助王世充。

621年3月,李世民率領的唐軍和竇建德率領的夏軍對峙在虎牢關。接連交戰兩個月,竇建德寸步不能進。

621年5月初一,李世民向北渡過黃河,從南面逼進廣武,偵察敵情,乘機留下一千多匹馬,在黃河邊放牧以引誘竇建德,當晚返回武牢。初二,竇建德果然傾巢而出,從板渚出牛口列戰陣,北靠黃河,西臨汜水,南連鵲山,連綿二十里,擂鼓前進。唐軍諸將都十分驚慌,李世民帶幾名騎兵登上高丘望敵陣,對諸將說:“敵人從山東起兵,還沒有碰見過強大的對手,如今身涉險境卻很喧囂,是沒有紀律,逼近城池排列戰陣,有輕視我們的意思。我們如果按兵不動,他們的勇氣自然就會衰竭,列陣時間一長士卒飢餓,勢必就會自動撤退,我們再追上去攻擊,必然會取勝。我和各位相約,一過正午,肯定能打敗他們!”

竇建德排列戰陣,從早晨到中午,士卒們飢餓疲憊,都坐了下來,又爭著喝水,遲疑著想撤退。李世民命令宇文士及帶三百騎兵經過竇建德軍陣西邊向南奔馳,告誡他:“敵人如果不動,你就帶兵返回,如果動了,就領兵東進。”宇文士及到竇建德陣前,敵陣果然動了,李世民說:“可以打了!”這時黃河灘上的牧馬也已到達,於是下令出擊。李世民率領輕騎先出發,大軍跟隨在後,向東涉過汜水,直撲敵陣。竇建德的群臣正在朝謁,唐軍騎兵突然降臨,朝臣都跑向竇建德,竇建德召騎兵抵禦唐軍,因朝臣阻隔騎兵過不去,竇建德揮手令朝臣退下,這一進一退之際,唐軍已到陣前,竇建德形勢窘迫,後撤靠近東面的山坡。竇抗帶兵攻打他,交戰後形勢稍不利。李世民率領騎兵赴援,所向披靡。淮陽王李道玄挺身衝鋒陷陣,直衝出敵陣後方,又重新返回衝入陣中,幾番進出,身上聚集的箭像刺蝟毛一樣,勇氣仍然不減,放箭射人,都應聲倒地。李世民把自己備用的戰馬送給他,讓他跟隨自己,於是各軍大戰,戰場上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李世民率領史大奈、程知節、秦叔寶、宇文歆等人將旌旗捲起,衝入敵陣,從陣後而出,打開唐軍旗幟,竇建德的士兵回頭看見唐旗在陣後飄揚,迅速崩潰,唐軍追出三十里,殺了三千多人。竇建德被長槍刺中,逃竄到牛口渚,最後被唐車騎將軍白土讓、楊武生擒。

竇建德被俘後,李世民責備竇建德:“我徵王世充,關你何事,你越界而來,冒犯我軍士的鋒銳!”建德說:“今日不自己來,恐怕有勞你遠取。”王世充遂開城投降;夏國留守裴矩以洺州降唐。

7月,竇建德和王世充被解送到長安。竇建德斬首於市。王世充免死,卻被仇家刺殺。

08

前趙昭文帝劉曜

劉曜由前趙建國開始就已經為國征戰,參與覆滅西晉的戰爭,並於西晉亡後駐鎮長安。後於靳準之亂中登上帝位,遷都長安,319年4月改國號為大趙。同年趙王石勒自立,國家分裂。

328年,後趙石虎率兵四萬自軹關,西上蒲阪,劉曜自將精銳馳救蒲阪,兩軍戰於高侯。石虎大敗,陳屍200餘里,南奔朝歌。劉曜自大陽,乘勝進軍追擊石生於金墉,決千金堨以灌城,洛陽為之震動。劉曜取勝後,自以為天下無敵,非常驕傲,且剛愎自用,“不撫士眾,專與嬖臣飲博”,也不注重設防,麾下苦勸之人也被他一怒之下殺掉。

同年11月,石勒發兵三路進攻劉曜,12月石勒後趙諸軍集結於成皋,不見劉曜設防,軍隊迅速開至洛河。劉曜忙陳兵十萬幹洛西,石勒遂命石虎引兵自洛陽城北而西攻劉曜中軍,命石堪(石勒養子)率兵自城西而北,由劉曜前鋒,石勒自出洛陽閶闔門,夾擊劉曜,前趙軍隊大潰。因戰前飲酒數鬥,醉意甚濃的劉曜在退兵時馬陷石渠墜於冰上,身上被創十餘處,為石堪生俘。

石勒大獲全勝,斬首五萬餘級。石勒讓劉曜寫信令其子劉熙投降。劉曜給劉熙的信中卻令熙“與大臣匡維社稷,勿以吾易意也。”石勒遂殺劉曜。

劉曜乃當世神射手,平時很喜歡研究兵書,戎馬一生,戰功顯赫;他覆滅西晉,曾把晉朝皇后羊獻容搶過來,當自己的皇后,成就千古八卦;他曾自比樂毅、蕭何、曹參,並提倡漢學,設立學校。但他晚年嗜酒如命,一見了酒就忘了一切,“酌戎杯而不醒”,兩軍陣前還“飲酒數鬥,比出,復飲酒鬥餘”,最終被俘、國破。

09

明英宗朱祁鎮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戰場被俘的君主們

明英宗即位初期。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賢臣“三楊”主政。隨之,張氏駕崩,三楊去位,明英宗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

1449年2月,蒙古瓦剌大汗也先遣使2000餘人貢馬,詐稱3000人,嚮明朝政府邀賞。王振並不肯多給賞賜,按實際人數給賞,並減去馬價五分之四!這大大激怒了也先,便開始製造釁端。

1449年7月,也先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東路,由脫脫不花與兀良哈部攻遼東;西路,派別將進攻甘州;中路為進攻的重點,又分為兩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統率,直攻宣府圍赤城,另一支由也先親率進攻大同。也先進攻大同的一路,“兵鋒甚銳,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沒”。大同參將吳浩戰死於貓兒莊。明遣駙馬都尉井源等四將各率兵萬人禦敵。

大同前線的敗報不斷傳到北京,明英宗在王振的煽惑與挾持下,準備親征。兵部尚書鄺埜和侍郎于謙“力言六師不宜輕出”,吏部尚書王直率群臣上疏勸諫,但明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執意親征。

1449年7月16日,英宗命其弟郕王朱祁鈺據守北京,然後和王振率官員100多人,帶領50萬大軍從北京出發。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張益等護駕從徵。

由於組織不當,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成國公朱勇為大將軍,但在王振面前皆膝行而前;戶部尚書王佐請帝回軍,王振就命其跪在草叢裡,直到天黑才能起來。隨徵的文武大臣卻不使參預軍政事務,軍內自相驚亂。1449年7月19日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1449年8月1日,明軍進到大同。未交鋒,鎮守太監郭敬報告也先為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剌軍北撤,仍堅持北進,後聞前方慘敗,則驚慌撤退。本欲使英宗於退兵時經過其家鄉蔚州“駕幸其第”,顯示威風;又怕大軍損壞他的田園莊稼,故行軍路線屢變,導致士兵疲憊不堪。至宣府,瓦剌大隊追兵追襲而來,明軍3萬騎兵被“殺掠殆盡”。1449年8月13日,狼狽逃到土木堡,瓦剌軍已緊逼明軍。

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馳入居庸關,以保證安全,但王振不準。土木堡地勢高,無泉缺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處有河,被瓦剌軍佔據,將士飢渴難耐,挖井二丈仍無水。隔日瓦剌軍隊包圍土木堡。也先遣使詐和,並主動撤離,以麻痺明軍。明英宗不疑有詐,遣曹鼐起草詔書。王振下令移營就水,當明軍大軍移動時,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奔向河邊,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發動攻勢。

明軍只得倉促應戰,瓦刺伏兵四起,明軍潰敗。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尚書王佐、鄺埜,學士曹鼐、張益,侍郎丁鉉、王永和,副都御史鄧棨等66位大臣,皆戰死。明英宗突圍無望,索性跳下馬來,面向南方,盤膝而坐,等待接見外賓。

不一會兒,瓦刺兵衝上來,一個士兵上前要剝取明英宗的衣甲,一看他的衣甲與眾不同,心知不是一般人物,便推擁著他去見也先之弟賽刊王,明英宗的護衛將軍樊忠萬分憤怒,掄起鐵錘對準王振的腦袋,狠狠地砸了下去。樊忠不久亦戰死。

賽刊王在盤問明英宗時,明英宗反問道:“你是誰?是也先,還是伯顏帖木兒,或者是賽刊王。”賽刊王感到明英宗說話的口氣很大,立即報告也先,也先派遣留在瓦刺軍中的明朝使者去辨認,才知道他就是明英宗。

於是,明英宗應邀訪問蒙古,開始了為期一年的中蒙友好國事交流。

1450年8月15日,明英宗結束對蒙古的友好訪問,欣然回國。我各部大臣列隊於首都機場迎接,熱烈歡慶英宗王者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