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熱知多少

小兒發熱是兒童醫院急診非常常見的症狀之一,佔兒科急診50%以上。家長們普遍對小孩發熱患有恐懼症,有的非常著急要求醫生幫他們的孩子先看,要求藥師先發藥給他們……其實每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非常的關心。本文我們將小兒發熱相關信息和用藥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提高兒童發熱時合理用藥水平,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什麼是發熱

我們常說的發熱指的是某些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超過正常值的0.5℃,這是病理性體溫升高,與我們平時運動後體溫升高不同。因為操作比較方便,我們常常選擇測量腋下體溫。新生兒溫度較低,兒童較高。剛開始發熱時家長需引起足夠的重視,但不必過度懼怕擔心。

小兒發熱知多少

發熱對身體有害嗎?

發熱本身是機體抵抗致病原的自然反應,是一種保護性的反應,可以促進免疫系統的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增強。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發熱對身體是有害的。當然,長時間過高的體溫確實會影響腦細胞正常新陳代謝造成損傷,這種極端體溫至少要達到41.5℃以上,正常情況下兒童發燒很少會達到這麼高的溫度。那既然發熱是有益的,那為什麼還要積極退熱處理呢?發熱同時可能伴有其它症狀,如精神不足,情緒低落,飲食困難,肌肉痠疼等其它不適感,但是兒童可能不能正確將這些症狀描述表達出來,因此我們用解熱鎮痛藥去緩解這些症狀。

發熱會燒壞腦袋嗎?

當機體受某些細菌、病毒感染時,可能引起腦炎、腦膜炎等損傷神經系統的疾病,同時伴有發熱症狀。這類疾病損傷腦部,而不是發燒燒壞腦部的。其實,在臨床上某些代謝性疾病不表現出發熱也可能會對腦神經系統有傷害。

溫度越高病情越嚴重?

完全憑體溫預測疾病的嚴重程度是不科學的。高溫與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並不是那麼密切,在臨床上預測疾病嚴重程度的價值也有限。高熱並不代表病情一定嚴重,低熱或者暫時使用退燒藥退熱效果好也有可能有嚴重細菌感染的風險。有研究表明不足6月齡大者體溫超過39℃時預示嚴重疾病的價值更高,不足3月齡大者更為顯著。提示年齡越小可能這種預測意義更大(後面評估病情表會有參考)

發熱時如何處理

當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急性發熱時,要控制好自己的緊張感,第一時間給孩子最恰當的處理。首先,測量孩子的體溫,記錄發熱時間,初步判斷孩子的發熱情況。如確定低熱,需要觀察孩子的面貌狀況,精神狀態,能吃能喝能玩,精神十足,說明孩子的病情可能不嚴重,保持家裡空氣流通,解開孩子衣服,補充適量的水加快新陳代謝。當然如果在低熱時孩子已經出現頭痛,四肢無力,情緒低落,精神差等表現時,儘管體溫沒到38.5℃,仍考慮使用退燒藥。 一旦孩子的體溫超過38.5℃,為避免長時間高溫對孩子的臟器和酶活性的影響,此時需要藥物進行降溫處理。

關於物理降溫

作為藥物降溫的輔助手段,溫水擦浴物理降溫退熱效果有限且短暫。前幾年物理降溫比較推薦,但是目前關於5歲以下兒童是否推薦使用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存在爭議。使用溫水擦浴全身雖然可以短暫降低體表溫度,但同時增加了患兒寒顫、皮膚起雞皮疙瘩等不適感,甚至引起患兒哭鬧。不推薦使用溫水擦浴退熱,更不推薦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熱。很多家長急了該怎麼辦,如果實在很著急,在小兒配合的情況下用溫水毛巾擦擦額頭、頸部或膝蓋小腿吧。同樣,退熱貼也一直存在爭議。

發熱時藥物選擇

WHO和國內的指南推薦兒童可選擇的退燒藥只有兩種,對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小兒發熱知多少

兩種退燒藥的比較

兩種藥物的安全性相對較高,推薦劑量下均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僅有胃腸道不適,大量出汗,皮疹等常見不良反應。從現有報道總體上來看,提示布洛芬在退熱效果上與對乙酰氨基酚相似。

小兒發熱知多少

能否交替或聯合使用

如何評估患兒狀況?

伴隨發熱的不適症狀主要有頭痛、咽喉痛、肌肉痠痛等,而小兒又沒有足夠的語言交流能力將這些症狀完全描述出來。我們的家長們如何初步判斷呢?為了更好的評估患兒的症狀,我們查閱文獻,借鑑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作為評估兒童舒適度的指標,借鑑2013 NICE(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指南:《5歲以下兒童發熱性疾病評估和初始管理》的紅綠燈三色系統評估患兒嚴重疾病的風險。

小兒發熱知多少
小兒發熱知多少
小兒發熱知多少

發熱只是一種表象,但是我們很多的家長把退熱作為判斷小孩病情的唯一標準,這其實是一個誤區。醫護人員需要診斷找到發熱原因,並區分輕、中度或更嚴重的疾病。家長們則需要科學評估孩子們的身體狀況,過早和(或)過多地使用退熱劑不僅會增加藥物副作用,甚至會影響疾病的診斷。

最後,小兒發熱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和兒科醫護人員高度關注的一個症狀。希望本文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提高兒童發熱時合理用藥水平,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