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吉县:红了苹果 火了瀑布 富了日子 美了家园

——“巩固脱贫 创新发展看吉县”暨“苹果认领”系列采风活动拉开帷幕

是什么点缀了山西吉县的春色?蓝色的光伏电板整齐有序地坐落于桑峨牡丹园内,含苞待放的油用牡丹正在被春风唤醒,远处尽情高歌起舞的2019年“春华秋实”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正在上演,无不让人心情舒畅。

临汾吉县:红了苹果 火了瀑布 富了日子 美了家园

桑峨牡丹园光伏电板

比春色更让吉县人欣喜的是,2018年8月8日已经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行列的吉县,正以全新思路全新规划继续巩固脱贫,务实“旅游+农业”,打好“红色苹果、黄色瀑布、绿色生态”三色品牌,让吉县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吉县的家园越来越美好。

九万农民谋一果 七十二行兴一业

36度的纬度带,1000米左右的海拔,酸碱适宜、土层深厚的土壤,平均11.5℃的温差,年均2300小时的光照以及极好的空气质量赋予了吉县苹果种植的天然优势,也成就了吉县苹果色泽晶莹剔透、口感酸甜适中的独一无二之优势。

临汾吉县:红了苹果 火了瀑布 富了日子 美了家园

吉县政府副县长强晓辉

“吉县的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县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农民的致富产业、支撑产业,且实现了‘五个80%’以上,即:80%以上的耕地种植的是苹果,80%以上的行政村是苹果专业村,80%以上的农民从事的是与苹果相关的产业,80%以上的农民收入来自于苹果,80%以上的贫困户依靠苹果实现了脱贫。”吉县政府副县长强晓辉说。

临汾吉县:红了苹果 火了瀑布 富了日子 美了家园

采风团参观柏山寺乡西岭村千亩苹果园基地

4月29日,汽车缓缓停靠在海拔千米左右的吉县柏山寺乡西岭村千亩苹果园基地附近,放眼望去,果树成片成片聚集,茂绿的叶子盛情开放,枝条正被进行“拉伸”。“苹果果苗是由根系发达的海棠树嫁接而成,种植期间,果农要对其进行精细化、系统化管理,土、肥、水、密度、光等配比均衡才可实现产量效益的最大化。”柏山寺乡党委书记葛吉平向《科学导报》记者介绍道,“吉县果树之所以能实现提质升级,一是取决于新技术的推广与交流,减密间伐平接换优技术的引进很好地保证了通风透光性,此外,依托西北农大、山西农大等专家技术团队建言指导,果树的种植有了技术支撑;二则取决于管理方式的进步,枝条数量决定着叶子数量,叶子数量决定果子数量,一般而言,70厘米的枝条为最佳生长状态。果农在种植时要进行‘疏花定果’,花期剪去多余花蕾,果期剪去最小果实,只保留较大果子,取精品而不贪多。”呵护果苗的成长至成形采摘,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近年来,吉县县委、县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安装杀虫灯2100盏,防护栏40余公里,搭建防雹网5000余亩,修建管护房200余座,有效保护了果农的利益。

临汾吉县:红了苹果 火了瀑布 富了日子 美了家园

柏山寺乡西岭村千亩苹果园基地

临汾吉县:红了苹果 火了瀑布 富了日子 美了家园

果农正在给果树洒药

“若想保证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正宗的吉县苹果,-1℃~-3℃的冷藏库即时保鲜则起到关键作用。”走进超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苹果冷藏库,芳香四溢的苹果味扑面而来。公司董事长丁振荣热情地向往来的参观人员介绍着,“沿着货梯而上,每个冷藏库分有3个隔离层,总高度7.6米。苹果入库前应预先将温度降至0℃~-3℃左右,并进行库房灭菌消毒,放置苹果箱的底层使用的是竹叶竿,起着通风降温的作用。摆放苹果时要按照苹果的品种分库、分垛、分等级堆码,便于货垛空气环流散热降温。”依靠科技助推,超正果业还引进了全自动化的精选清洗包装设备,特别是“苹果分色自动化设备”最为突出,相当于为苹果做CT,根据苹果红色分布、均匀程度、苹果大小等,智能地进行精准识别,实现苹果自动分拣。之前30人人工分拣1天3万斤的苹果量,现如今一小时便可完成。

临汾吉县:红了苹果 火了瀑布 富了日子 美了家园

超正果业董事长丁振荣给参观人员作介绍

“一业兴、百业旺”,“九万农民谋一果,七十二行兴一业”。目前,吉县苹果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6万亩,有机产品认证2.5万亩,绿色食品认证4.3万亩,无公害产品认证8.8万亩。吉县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高达15.59亿元。以苹果为契机,相应的产业链发展也得以延伸,吉县建成深加工企业两个,年产量6500吨,年销售达5000万元,建成果品包装企业15个,年销售3500万元。以苹果为主题的采摘乐园开始应运而生,新的业态模式也正在逐步探索。

靠果致富固脱贫 果树认领同受益

脱贫,靠的是苹果,巩固脱贫,依然离不开苹果。实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吉县县委、县政府脱贫后思考的方向,从种植、贮藏、深加工到营销物流配送,全产业链的环环相扣不容小觑,唯有把好每一关方可成就大产业。

临汾吉县:红了苹果 火了瀑布 富了日子 美了家园

“巩固脱贫 创新发展看吉县”暨“苹果认领”系列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座谈会

“苹果认领活动是巩固吉县脱贫的创新举措,一方面可带动果农增收,扩大吉县苹果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让民营企业家、社会人士等在闲暇之余参与体验休闲采摘、亲子互动的别样旅游风情。果农管理者可通过微信、摄像头等方式,将其果树的相关信息实时告知领养者,领养者可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吃到放心健康的好苹果……”4月29日下午,在“巩固脱贫 创新发展看吉县”暨“苹果认领”系列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座谈会上,科学导报社副社长张云提出的新业态模式——“苹果认领”得到了参会人员的认可与支持。

“利益共存、风险共担是‘苹果认领’活动长此以往合作的保障。”山西省科技民营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李效增说。由山西省科协主管、科学导报社旗下的科技民营企业家协会将会积极投身到体验乡村生活、感受农耕文化、认领吉县苹果的活动中去,助力和巩固吉县脱贫成果,推动吉县经济蓬勃发展。

临汾吉县:红了苹果 火了瀑布 富了日子 美了家园

吉县县委副书记赵松强

座谈会上,吉县县委副书记赵松强对此次“苹果认领”活动充满期望,他希望借助科学导报社的平台优势进一步提升吉县苹果的品牌价值,为吉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进一步培育壮大吉县苹果品牌。

新业态的衍生,是吉县苹果持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推动“苹果认领”,架构“私人订制”,让苹果产业像其颜色般愈加红火。苹果认领不仅可以让认领者亲自体验感受苹果从生到长的全过程,还可以帮助吉县扩宽销售渠道,实现产供销体系的全态系发展,吉县果业中心、苹果产业协会、电商协会等也将共同携手,为苹果找好家,筑牢红色王牌。

壶口飞瀑气势宏 品牌旅游韵味足

与苹果一样,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壶口瀑布也是吉县的主打品牌。

“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4月30日,记者走进壶口风景区,一览黄河之雄风。向远处望去,奔腾翻滚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向前涌来,急促飞速,像奔马般拥挤直入河沟,滚滚河水夹杂着泥沙在飞落间跳跃,在巨石碰撞间激起层层水花,迎面袭来,恬淡清新。来往的游人惊羡于壶口的恢弘气势,大有气吞万里如虎之豪迈,或用相机咔嚓咔嚓记录壶口壮美,或高歌一曲以诉内心激情澎湃,或静静聆听壶口涛声生生不息,或起舞轻盈感叹自然之神奇。游玩间隙,一抹彩虹悄然挂于瀑布之上,难以言说的欣喜更使得游人流连忘返。

临汾吉县:红了苹果 火了瀑布 富了日子 美了家园

壶口瀑布

“姑娘,骑上毛驴,穿上花衣,来拍个照吧!”在壶口瀑布景区,随处可见头裹白毛巾、身穿白马甲、紧扎红腰带、一手拿旱烟袋、一手拉毛驴招揽生意的师傅们。今年72岁的老师傅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老师傅告诉记者,毛驴服务队有30多人,分两批次轮流换岗,15人为一批次,他们都是壶口附近几公里的农民,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与自己同岁的师傅还有几个,因壶口旅游业而使得自己这把年纪也能每年为家里增收一两万元。“每年‘五一’长假期间,来壶口旅游的人特别多,只要能站人的地方都是满满当当的,招揽生意也容易,一天可收入近千元。”已是满脸皱纹的老师傅竟不显沧桑,反倒更显朴实与可爱。带有陕北风情韵味的花衣白背心,也让这地处晋陕交界的壶口更显得韵味十足。

利用壶口景区优势,周边从事牵毛驴照相、摆摊等工作的农民都得到了益处,也让其因旅游服务而突显了更高的人生价值。据统计,2018年,壶口景区前三季度游客数量已与2017年全年游客数量持平,达128万人次;今年,仅“五一”小长假前3天,壶口景区就接待游客8万余人。壶口瀑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行进在旅游产业强势发展的浪潮中,为山西打造出了一张亮丽名片。

吉县,这颗镶嵌于中国版图一个特定区域的璀璨明珠,用浓厚的壶口底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吉县儿女,苹果的丰收丰产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吉县人。吉县因苹果而出名,日子富了;吉县因壶口而家喻户晓,家园美了。今日腾飞的吉县势必会牢牢握紧红色、黄色两张王牌,辅之建设好绿色生态牌,推动吉县实现脱贫不返贫,一路引吭高歌。

科学导报记者 张娜 张晓利/文 张宏铭/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