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愛車的輪轂的作用嗎,別隻盯著輪胎!

你知道愛車的輪轂的作用嗎,別隻盯著輪胎!

對於汽車的“腳丫子”,我們好像一直只關注了輪胎,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輪轂,也就是輪子中間那一大塊兒金屬材質的部分,其實它也是大有學問的。今天咱就來聊聊輪轂。

什麼是輪轂?

輪轂又叫輪圈、胎鈴,是輪胎內廓支撐輪胎的圓桶形的、中心裝在軸上的金屬部分,也是汽車的重要行駛部件。如果說輪胎是“鞋子”,那麼輪轂就是“腳”。也可以把汽車輪胎比喻成車輪的“軟組織”,那麼,汽車輪轂就是車輪的“主心骨”。

輪轂是怎麼出現的?

其實,輪轂的發展歷史要比輪胎早很多。最早期的馬車車輪由輪轂、輪輞和輪輻三部分組成。外型類似於自行車輪轂,都是密密麻麻的輻條。

時間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輪轂、輪輞和輪輻在結構上已經合為一體。輪轂樣式開始發生了變化,鋼(鐵)輪轂問世了。但鋼輪轂的缺點很明顯,看起來較為沉重,且配色單一。

到了1958年,整體鑄造的鋁合金輪轂出現,並一直沿用到現在。鋁合金輪轂的優點突出,重量輕,造型也多樣,相比之前的鋼輪轂,可以說突飛猛進。

輪轂是由什麼組成的?

鋼輪轂和鋁合金輪轂雖然都是採用各種金屬材料組成的,但還是有很大區分的。

鋼輪轂主要由碳素鋼、球墨鑄鐵組成。

鋁合金輪轂多以鋁為基本材料,適當加入錳、鎂、鉻、鈦等金屬元素而成。

其實輪轂有很多信息點,很多人並不瞭解,它們一般顯示在內側,主要由四個參數決定,包括:

1、輪轂寬度:它決定著輪胎的寬度。

2、輪轂偏距:如果偏距越小,安裝後輪轂就會偏出車外越多;而偏距過大,就會摩擦車輛懸掛系統。

3、中心孔大小:它決定著車輪能否裝的穩。

4、孔距:決定輪轂能否裝的下。

輪轂的技術

鋁合金輪轂是目前最常用的,鋁合金輪轂的技術可以分為:鑄造(重力鑄造、低壓精密鑄造)、鍛造。

鑄造輪轂的特點:製造成本低,可以多變,強度不高,所以受到衝擊後,易彎曲,不易斷裂。

鍛造輪轂:剛性更高更輕,對加速、減速、過彎、油耗以及懸掛的負載都優於鑄造。

輪轂電機技術

1900年,輪轂電機就誕生了,又被稱為車輪內裝電機技術,它將動力、傳動系統和制動裝置都整合到輪轂內,可以說“現代版風火輪”的稱號很恰當了。

它的優點很突出,可以簡化車輛結構,節省車內空間,其次就是配合傳統動車車型形成混合動力車型。

來說說它的缺點吧,首先輪轂的尺寸必須達到18寸以上,其次它的耐久性不穩定,第三就是高速的震動,噪音以及制動和懸架的優化等還存在不少問題。

輪轂的保養與清潔

再好用的部件也要注意保養,否則很容易造成輪轂被腐蝕、損傷甚至變形,嚴重可使制動盤變形而影響制動效果。

所以日常保養清潔很重要,輪轂變髒是常有的事情,清潔時可別用普通小刷子糊弄它,最好選購專用輪轂清洗套裝來清洗。另外在輪轂溫度過高的時候千萬不能用冷水來清洗,否則會使鋁合金輪轂受損,甚至使制動盤變形而影響制動效果。

看似不起眼的輪轂卻有這麼多門道,希望車友們看完這篇文章能夠更加了解自己的愛車,畢竟愛它就要更懂它,懂它才能學會正確地保護它。

你知道愛車的輪轂的作用嗎,別隻盯著輪胎!

謝謝觀看瀏覽點個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