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銀行上市首年淨利增速告別雙位數 今年一季度資本充足率顯著下滑

中國網財經5月13日訊(記者 曾強)瀘州銀行近日發佈其在港上市後首份年度報告及2019年一季度報告。從這兩份報告可以看出,該行2018年主要財務數據指標增速較上年顯著放緩。同時,資本充足率在2019年一季度出現明顯下滑。

中國網財經記者就以上情況向瀘州銀行發送採訪函,對方並未給予正面回覆,僅表示目前該行各項經營指標表現符合現階段全國銀行業總體趨勢,且高於全國銀行業平均水平。

對於資本充足率下滑,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19年1季度末,我行風險加權資產較年初增加106億元,其中客戶貸款總額較年初增加70億元。受此因素影響,我行資本充足率有一定下降。”

在港上市首年業績不盡人意

瀘州銀行成立於1997年,是四川省瀘州市的一家地方性商業銀行,該行近年來營業規模和資產規模持續擴張,業務觸角得到延伸,實現了跨區域發展。數據顯示,該行2012年資產規模僅為100億元,截至2018年末已飆升至825.5億元,6年暴增725.5%。

也正因為這幾年的高速發展,2018年瀘州銀行完成了更名及上市兩件大事。2月,四川銀保監局批覆同意瀘州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瀘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瀘州銀行。該行地方色彩得到淡化,品牌價值進一步提升;同年 12月,該行成功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四川省第二家、西部地區地級市中首家上市銀行。

然而瀘州銀行在港上市後的表現並不盡人意。在股價方面,瀘州銀行H股公開發售價格為3.18港元/股,該行自上市以來股價萎靡,長期在發行價區間徘徊,股價上漲最高值僅為3.39港元/股。5月9日,該行股價報收2.97港元/股,處於破發狀態。

與此同時,2018年瀘州銀行的業績較上市之前而言,主要財務數據指標增速全面下滑,尤其是淨利潤增速進入個位數時代。

年報顯示,2018年瀘州銀行總資產、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825.5億元、19.34億元、6.58億元,增速分別為16.47%、15.13%、6.4%,較上年對應下降16.56、13.41、7.81個百分點;淨息差延續自2015年來逐年下滑的走勢,為2.43%,較上年下降0.12個百分點。

從年報可以看出,營業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大幅上升是瀘州銀行2018年淨利增速驟降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2018年該行營業費用為6.87億元,較上年增長1.44億元,增幅26.47%,其中人工成本增幅最大,比上年增加0.92億元,增幅29.75%;資產減值損失3.97億元,較上年增長0.72億元,增幅22.15%,而貸款減值損失是其最大組成部分,為3億元,較上年增長0.84億元,增幅38.63%。

資產質量承壓

業績增速全面下滑的同時,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瀘州銀行目前面臨明顯資本金補充壓力。2019年一季度報告顯示,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2%、9.77%、9.77%,較2018年末均出現明顯下降,分別下降1.09個百分點、0.92個百分點、0.92個百分點。

對此,該行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是由於該行風險加權資產較年初增加106億元,其中客戶貸款總額較年初增加70億元所致。

可以看出,2019年一季度瀘州銀行延續了2018年貸款總額高速增長的態勢。年報顯示,2018年該行發放貸款總額為311.66億元,同比增幅達60.64%。其中公司貸款為佔貸款總額的79.53%,較上年末上升17.93個百分點,總額247.8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8.33億元,增幅107.38%。

貸款總額的高增勢必對資產質量造成一定下行壓力。對此,瀘州銀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總貸款規模的擴張,必然會對我行資產質量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該行將採取嚴格信貸准入標準、分層級加強信貸業務審查、加強貸後管理力度、做好不良及逾期管控等一系列措施緩釋資產質量下行壓力。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瀘州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2.48億元,較上年增長0.56億元,增幅29%;不良貸款率為0.8%,較上年末下降0.1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319.36%,較上年末上升24.87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