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聯合國“五常”有一票否決權?

半步楓林

1920年,一個名為國際聯盟的群在瑞士日內瓦成立,群主是英國,副群主是法國,群成員44個。這個群是以一戰31個勝利國為基礎的,但是美國拒絕入群。像美國這種實力的國家,除非不入群,否則在任何群都必須當群主,國際聯盟也不例外。

1920年群成立時,有四個管理員,也就是常任理事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德國在1926年入群成為管理員,國際聯盟成員有過60多個,由於有國家退出,鼎盛時期群友是56個。

到了1930年代,群管理員內訌,德國日本在1933年退群,意大利則在1937年退群。這三家退群后自己組建了一個叫軸心國的群,群主是德國,3家都是管理員。

蘇聯在1934年入了國際聯盟群併成為管理員,後來與軸心國群關係曖昧,1937年就被英法踢出群了。

國際聯盟也來到最虛弱的時候,管理員只剩下英法兩個,群友們受到軸心國群和蘇聯影響,並不團結。

接著就是兩個群之間的戰爭,範圍從歐洲波及全世界,是迄今為止世界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戰爭,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爭前幾年軸心國群大顯神威,把國際聯盟副群主法國給滅了,群主英國也遭到重創,還吸收了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南斯拉夫等一大批群成員。

但是軸心國群顯然也犯了戰略大錯,德國向蘇聯開戰,日本向美國開戰,給群樹立兩個強大的對手。

於是國際聯盟這個群名,改成了聯合國,註冊地由瑞士改到美國紐約,美國擔任群主,5個管理員(常任理事國)是英國、法國、蘇聯、中華民國,6個積極群友是澳大利亞、巴西、埃及、墨西哥、荷蘭、波蘭,這11個群友組成安理會(群核心成員),最初總共有51個群友。

聯合國事情多,不可能每件事都開大會表決,一般是這11個群友組成的小會(安理會)進行投票,其結果所有群友都必須遵從。除非是選舉常任理事國這樣的大事,才開全群大會。

聯合國5個管理員,蘇聯獨樹一幟,與其他四個不對付。在11個安理會成員中,也就波蘭是蘇聯統一陣線的,投起票來肯定是2:9。蘇聯擔心聯合國的任何投票,都會對自己不利,等於聯合國拉自己入群來下套。

蘇聯提出兩點要求,一個是要一票否決權,另一個是要3票。如果不能滿足兩個要求,就帶著一幫社會主義兄弟退群。至於德國和日本如何處置,你們處置你們的,我們處置我們的。

聯合國剛成立就鬧僵了,這時蘇聯還佔著德國與波蘭的大片領土,若蘇聯翻臉,除非美蘇開戰,否則這些土地恐怕都要被蘇聯笑納。

在那個時代,美國唯一不敢打的群友就是蘇聯,在強硬的蘇維埃面前,美國只能接受這兩個條件,讓蘇聯有3票,但5個管理員都有一票否決權。

1950年,世界出了個大事,朝鮮越過38線,把韓國打得不要不要的。這年1月份開始,朝鮮就與蘇聯密謀,獲得蘇聯武器等全方位的支持,若非如此,朝鮮只能拿砍刀上戰場。

朝鮮是6月25日出兵的,聯合國反應很快,當天就召開國際會議,11個安理會成員參會,表決第82號決議。令人奇怪的是,蘇聯似乎早有預料,在1月份就暫時退出安理會,理由是聯合國不讓新中國入群。

這次安理會,10個國家除4個管理員,另外6個是古巴、厄瓜多爾、埃及、印度、挪威、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也是社會主義,選擇棄權,其他9票資本主義全部投贊成票,肯定朝鮮是軍事侵略。

6月27日,聯合國再開安理會,表決第83號決議,內容是出兵朝鮮半島拯救韓國。這次蘇聯還是不參會,迴避質疑和矛盾。會議上南斯拉夫投反對票,埃及和印度棄權,最後比分7:1,聯合國決定出兵。

其實美國在1949年建了一個叫北約的小群,註冊地比利時布魯塞爾,美國是群主,群友除美國和加拿大外,其他都在歐洲,而且都是資本主義朋友,很明顯該群目的是對付蘇聯。

即使蘇聯在安理會一票否決聯合國出兵,美國也可以繞過聯合國,以北約的名義出兵。蘇聯當然清楚這些利害關係,反正一票否決沒用,那還不如撇清關係,來個借刀殺人,借朝鮮這把刀捅資本主義韓國。

後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出兵,朝鮮兵敗山倒,其領導人求蘇聯和新中國救命。話說蘇聯有些不地道,自己挑起事端,卻躲在背後不正面應對,硬是把新中國拖下水。後來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和美國打了個平手,才大致恢復戰前雙方領土,那已經是1953年了。

蘇聯在1955年也建了一個叫華約的小群,蘇聯是群主和唯一的管理員,8個群友都在歐洲,也都是社會主義兄弟,目的就是對抗美國的北約小群。

接著是幾十年的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矛盾,演化為兩個小群之間的對抗,聯合國這個大群並沒有散,大群小群都有存在的意義。

1971年,聯合國這個群,達到127個群友,世界第一大群,面臨一次挑戰。這年群裡要表決,是否吸收一個叫中國的新成員。

新中國人口8.5億,世界第一,國土面積也是排在前幾位的,這樣一個國家早就應該加入聯合國群了。

但是新中國曾在50年代與群主美國打了朝鮮戰爭,在60年代與美國打了越南戰爭,兩次把群主打的灰頭土臉。群主很生氣,不想讓新中國入群,但別的群友紛紛提議,群主也壓不住,只能來一次全群投票。

按照群規(聯合國憲章),如果新中國入群做管理員,中國臺北不但要取消管理員,還要被逼退群。

美國分析了雙方的情況,1970年,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123個,與中國臺北建交的國家68個。中國臺北離半數差得遠,但超過了三分之一。

針對這個情況,群主美國充分利用群規,為中國臺北出了一個計謀。根據群規(聯合國憲章)第18條,臺北發起了一個投票。

聯合國的決議,通常去掉棄權票後,贊成票比反對票多,就通過決議。但是特殊事件,贊成票必須超過反對票的兩倍,也就是贊成票佔三分之二以上,才可通過決議。是否是特殊事件,則要進行投票,去掉棄權票後贊成票過半,就是特殊事件了。

不過發起投票到真正投票這段時間,新中國有加快了外交攻勢,到10月25日投票當日,新中國建交國提升到127個,中國臺北縮減到61個,已經不足三分之一。

這輪投票的結果是,59票反對,54票贊成,15票棄權。也就是說臺灣的提議被否決,在新中國入群問題上,只要有一半贊成票,新中國就能入群當管理員。

群主美國很不開心,又拉著日本等19個群友發起另一個投票:如果新中國入群當管理員,那麼也允許中國臺北留在群內做普通群友。這個投票結果是:61票反對,51票贊成,16票棄權。

群主美國發現,在“一箇中國”的問題上,自己絕不是一呼百應。中國臺北則看出來,新中國入群做管理員大勢已成,與其等著被踢出群,還不如自己先退群,這樣還體面點。

隨後表決新中國入群,蘇聯那個華約小群全部贊成新中國入群當管理員,令人奇怪的是,美國北約那個小群,除美國外,其他群友也全部贊成新中國,群主美國完全被孤立。

最終結果: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

從此以後,聯合國這個群才算把世界大國都拉入群,到2011年南蘇丹入群,這個世界最牛的群,有了193個群友。


地圖帝

網上看見轉發的,很有意思

任何一個國家獲得流氓位置的流程:

激活任務:

1.璀璨的放射

難度:中等

描述:完成一次成功的核裂變試驗

獎勵:無

風險:核設施一定幾率遭到外科手術式打擊

特殊:獲得debuff:制裁——進口物資減少70%,出口物資減少50%

注:數個國家已完成該任務

2.兩個太陽

難度:困難

描述:完成一次成功的、200萬噸當量以上的核聚變試驗

獎勵:無

風險:核設施一定幾率遭到外科手術式打擊;有極低幾率遭到核打擊

特殊:獲得 debuff:制裁;被核平幾率提高100%

注:僅有五大常任理事國完成該任務

3.兩彈合一

難度:專家

描述:成功將氫彈彈頭裝至遠程導彈之上

獎勵:國際威望*1000%;被核平幾率降低20%

風險:一定幾率遭到核打擊

注:僅有中美俄完成該任務

特殊任務:

1.三位一體

難度:史詩

描述:成功建立完善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

獎勵:國際威望*1000%;一定幾率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被核平幾率降低100%(剩餘80%)

注:僅有中美俄完成該任務

2.反導系統

難度:地獄

描述:成功建立完善的彈道導彈防禦體系

獎勵: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1;國際威望*5000%;被核平幾率降低60%

注:尚未有任何國家(包括常任理事國)完成該任務

3.聯合國軍

難度:困難

描述:將逼近國境線的聯合國軍(至少滿足五常之三及十個以上國家參加)擊退至據國境線300千米處,且堅持三年。

獎勵:一定幾率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國際威望*2000%

風險:一定幾率被核平

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曾於1950-1953年於朝鮮完成該任務

入常任務:

1.怒海狂濤

難度:地獄

描述:在大洋上成功消滅美利堅合眾國海軍全部航母編隊

附加:消滅美利堅合眾國全部軍力並佔領全境

獎勵: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1 國際話語權*10000% 五十年霸權 核武庫

風險:100%遭到美利堅合眾國的核打擊

特殊:

1.當美利堅合眾國海軍損失達到10%後,獲得 debuff:珍珠港的回憶,美利堅損管BUFF重開,造船船廠×2,造船速度+1000%

2..80%獲得 debuff:北大西洋公約,北約全面參戰

2.凜冬將至

難度:地獄

描述:攻佔莫斯科

附加:消滅俄羅斯聯邦全部軍力並佔領全境

獎勵: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1 國際話語權*10000% 最廣袤的國土 天然氣石油資源 核武庫

風險:100%遭到俄羅斯聯邦的核打擊

特殊:

1.接近莫斯科時自動獲得debuff:偉大的衛國戰爭,俄羅斯軍隊獲得鋼鐵毅力BUFF,俄羅斯所有工廠生產效率+500% 坦克建造時間縮短50%,同時如果沒能佔領烏克蘭或者白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軍隊將會迅速開進戰場對你的部隊進行打擊

3.鋼鐵長城

難度:地獄

描述:徹底擊潰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附加:徹底消滅中國人民解放軍並佔領中國全境

獎勵: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1國際話語權*10000%最完善的工業體系 核武庫

風險:100%遭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核報復”

特殊:

1.獲得debuff:鋼鐵洪流,中方坦克建造速度縮短50%,解放軍迅速恢復滿員狀態,您將遭到重裝集團軍的大舉突擊

2.攻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後自動獲得debuff:人民戰爭,您將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4.日落帝國

難度:困難

描述:消滅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獎勵:國際話語權*5000% 極大幾率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1

風險:100%遭到皇家海軍的核打擊

特殊:80%獲得debuff:北大西洋公約,北約全面參戰

5.拿帝之怒

難度:專家

描述:消滅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佔領全境

附加:在法國尚未戰敗時佔領巴黎

獎勵:國際話語權*5000% 極大幾率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1

風險:100%遭到法國的核打擊

特殊:60%獲得debuff:北大西洋公約,北約全面參戰

NPC提示:

1.地獄難度,您將面對鋪天蓋地的怪物的攻擊,怪物可能對你造成一擊必殺效果,請慎重選擇此難度。

2.選擇任何一個入常任務均有50%可能觸發debuff:第三次世界大戰,直接進入終極任務“決戰藍星”

終極任務:決戰藍星

難度:末日

描述:消滅邪惡的安理會,建立“和諧”的新秩序!

獎勵:一個世紀的世界霸權 重新建立世界秩序的權力

風險:99.9999999%徹底消失(如果你是地球上的國家)[這種操作]


周屮倫

歷史

一票否決權是籌建聯合國時,蘇聯的提議,而美英所堅持的,是常任理事國多數一致原則

當時五常中英法均親美,意識形態也不同,如果有什麼重大議題需要投票,根據多數一致原則,蘇聯的意見很難發揮效用。因此斯大林強烈要一票否決權,併為此與美英展開了長期交涉。

以當時蘇聯的國力,如果因涉及核心利益而一退了之,對聯合國將是重大打擊,多方交涉考量,最終確定了一票否決制並延續至今。

現今

“五常”的一票否決權看似很像“流氓五國”,但實際卻

對國際關係有著重要調和與牽制作用

一票否決權實際上等同於大國一致原則,在遇到大的國際爭端時,聯合國會議為各國交涉圈定了基本框架,在圓桌外交的過程中,國際關係和強權政治變得越來越溫和。可以說,一票否決原則在協調大國關係中,有著建設性的作用。

總之,歷史原因讓它產生,現實作用使其保留。


清和文學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誌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分別為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還有中國。

首先我們看看一票否決權的由來。當時羅斯福總統提出了的常任理事國為戰後四大警察國家,即美蘇中英。後來在英國的堅持下,增加了法國,這五個常任理事國對安理會的決議有一票否決權。一票否決權是當時籌建聯合國之時,蘇聯發明的,而美英則是堅持常任理事國多數一致原則。蘇聯當時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的共產國家,認為自己政治上比較孤立,所以就要求這項否決權,就是為了給自己在政治上不被孤立圍攻的一個護身符。

至於為什麼會是這幾個國家擁有一票否決權,而不是其他國家。很明顯這五個國家(法國打醬油)在當時都為二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和有著相對其他國家絕對優勢的力量,所以可以直接推動這項決議的通過。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權利可以說是這五個國家的先輩用鮮血換來的,是當之無愧的。

美國:因為美國本土幾乎沒有遭到打擊,所以對傷亡的數字還是比較精確的,幾乎所有統計版本都將美軍死亡人數鎖定在38-41萬之間,其中陣亡29萬。我們取其中間數40萬,其中約27萬死於西歐北非戰場,絕大部份死於德軍之手(計26萬),死於意軍和維希法軍之手僅幾千人。死於太平洋戰場的12萬多,對日作戰。

1941-1945年間,美國共建造了航空母艦(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二戰結束時美軍1200萬,其中海軍300萬,陸航287萬,600多萬陸軍。

蘇聯:蘇聯因為本土淪陷、全民動員,所以軍隊死亡人數分岐很大,但蘇聯軍民死亡總數各版本分岐不大,基本上是在2200萬至2800萬之間,一般認為是在2700萬。傷亡人數的統計分岐主要在於正規軍的死亡人數,有的說是約870多萬,還有1200萬及1500萬等多種版本。

中國:我國是二戰經濟損失最大的國家,為了抗擊日本,我國軍民傷亡達3500萬,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中國牽制了日本大量的軍力和精力,讓日本死死的掙扎在中國戰場的泥潭裡。如果沒有中國的牽制,日本向西可以染指印度(阿三哥當時能擋的住麼瘋狂的日本麼),向南可以攻擊澳大利亞。如果這兩塊丟了,大英帝國可以提早打出GG了。

英國:英國因為本土未淪陷,數據也比較清晰,各版本相差不大,約為60萬。英國本土約38萬,英聯邦成員合計約22萬。其中英軍絕大部分死於歐洲及北非戰場,而這其中絕大部份死於德軍之手。

英國在二戰的一段時間內可以說是獨自抗住了德國,不管是基於什麼原因,這為二戰的勝利帶來很大的貢獻。正是因為英國沒有淪陷,美國就可以源源不斷的資源和裝備囤積在這裡,為今後的諾曼底登陸、解放法國等等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五常擁有一票否決權是當之無愧的。當然還有些政治上的原故,就不談了。至於有些國家反對一票否決權,那完全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好像比喻有點不對)。

PS:前些時間聯合國開始就禁止核武條約展開談判,超過100個國家派代表出席,而是作為安理會5大常任理事國的中、英、美、法、俄都缺席,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直言,這份條約不切實際。有個段子說的挺有意思的,小國和小國之間有矛盾,聯合國一調解,矛盾沒了。小囯和大國之間有矛盾,聯合國一調解,小國沒了。大國和大國之間有矛盾,聯合國一調解,聯合國沒了。


小王子木有錢

重點來了,兔子,對,種花家兔子,由於種花家在二戰的巨大貢獻,其人口又佔世界四分之一,世界大問題不可避免需要考慮中國的幫助,這為兔子成為五常提供了基本條件。要說五常中最變態的也是兔子,兔子跟五常中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及其盟國幹過仗,而且都贏了。朝鮮戰爭,打贏美國,吊打其他17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中印邊界衝突,打到阿三險些遷都。中蘇邊界衝突(珍寶島),給予毛子一記重拳,成功打擊了其囂張氣焰。中越戰爭,打到猴子性別比嚴重失衡。種花家成為五常,真打出來的。

總結一下,由這幾個能左右世界風雲的大國建立並發展的聯合國組織,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座位非其莫屬,如果說聯合國是明朝(不考慮皇帝),那麼安理會就是內閣,五常也均為內閣大學士,只不過美國暫時是內閣首輔,不過嘛,風水輪流轉啊。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五常有著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的義務,由五常牽頭組建的聯合國自然就賦予了五常相應的權力——一票否決權。一票否決權的建立也有利於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防止平衡失調。因此,這一票否決權就是這麼來的。


Goneguns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所擁有的特殊權利,作為世界政治大國的象徵,否決權體現的是世界政治大國一致性的原則。

首先聯合國五常是二戰的主要戰勝國,五國都在二戰中付出了沉重代價和傷亡才戰勝法西斯軸心國的。其次聯合國五常是聯合國的創始國,是聯合國成立的原始國。再其次聯合國五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次序和規則的制定者。而讓聯合國五常擁有否決權,是體現聯合國政治大國一致性的原則和政治大國團結的必要手段。這個否決權是五個常任理事國通過二戰的沉重代價和傷亡、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和對聯合國的貢獻得來的。世界上其他國家都遠沒有達到這些標準。

看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知道了,就是放在今天,這五個國家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無論是軍事力量還是綜合國力,這五個國家都是一等一的強者,如果強者能夠保持一致性原則,那就能體現聯合國的宗旨,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世界和平與穩定,促進世界的繁榮與發展。所以五常擁有否決權也是聯合國和世界的需要。


樂水者樂山人

二戰後,蘇聯和美國兩個最強勁的力量博弈的結果。這種制度設計基本得到了各方的同意。我覺得更應該深挖的問題是1971年中國大陸如何取代對岸的中國臺灣,恢復聯合國席位。朋友們,先記住下面這張地圖吧。誰是我們的兄弟、朋友,誰曾經是我們的敵人、對手。

這是1971年底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聯合國2758號決議。在此之前,也就是我們新中國成立到1971年這22年,由於冷戰和美國的意識形態敵對,以美國和西方為首的國際社會一直沒有承認我們的合法性。令人唏噓。我們如今把擁有國際認可的大國地位、聯合國安理會5常席位認為理所當然,可是有多少人試想當年老一輩外交家在聯合國門都進不去的情況下,經過同美國艱苦卓絕和智慧的鬥爭,重新獲得聯合國席位的呢?

回到上面的“要求恢復中國聯合國合法席位的”2758號決議。第一個我們應該感謝的國家就是阿爾巴尼亞,這就是我們的主席曾經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形容的社會主義兄弟國家。要求聯合國恢復中國大陸執政黨代表整個中國的決議正是阿爾巴尼亞最先提出。但美國人不幹了,公開反對並提出多個版本的草案決議,先是要求中國作為普通會員國被接納但對岸的中國臺灣繼續保留五常地位,後來迫於各方壓力又說讓中國大陸入常但保留中國臺灣的合法席位。所以美國是當初我們應該記住的敵對勢力,這不是我們憤青,歷史告訴我們確實如此。另外一個我們應該記住的國家是沙特阿拉伯,在恢復入常決議中,沙特要求“讓臺灣人民自主決定是否願意作為中國一部分”,把中國主權問題國際化。而且在最終版決議中沙特投的是反對票,反對中國入聯,大家可以參見上圖。可謂跟美國太緊。令人非常遺憾。此時,北非阿爾及利亞站出來了,提出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共產黨執政的、代表95%以上土地和人口的中國取代一個代表不到5%土地和人口的政黨作為中國唯一代表,這不是接納新會員國。這是由中國的一個政黨“取代另外一個持不同意見的少數派政權”(dissident minority regime),這是一國內部事務。這個重要的表述抗衡了西方的話語。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中國老一輩外交家和美國鬥智鬥勇,上書聯合國,點破美國搞兩個中國的圖謀。

最終投票結果,大家自己看看吧。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曾經的絆腳石或敵對國家。綠色都是支持我們入聯的、紅色反對、紫色棄權。美國當然反對,昂格魯-薩克遜白人民族國家基本都反對,除了英國支持,讓人非常憤慨。中美洲跟美國太緊,直到今天都是,都是小國,也無所謂了。日本反對中國入聯,永遠跟美國爸爸保持一致,這也見慣不怪。

所以說,我們有今天的國際地位、國際認可,中國人在國際機構就業的機會,是來之不易的。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記住當年我們在聯合國逆水行舟、客服重重阻礙,贏得席位的那些日子。


個人以為:這得從聯合國的起源說起,關於聯合國的前身有兩種說法:

一種認為是一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簡稱國聯。國聯作為一個擁有世界性影響力的國際組織,其其宗旨是減少武器數量、平息國際糾紛、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以及促進國際合作和國際貿易。然而國聯缺乏軍隊武力,所以要依賴大國援助,尤其是在制裁某些國家的時候。然而國聯缺乏執行決議的強制力,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其國際制裁亦影響同樣施行制裁的國聯會員。

另一種認為是二戰中為對抗以納粹德國和日本軍國主義為首的軸心國集團應運而生的同盟國陣營:1942年1月1日26個同盟國陣營的成員國發布《聯合國家宣言》時首次使用聯合國這一概念。

鑑於國聯因為缺乏軍隊武力而未能在制止二戰爆發的問題上發揮多大功效,作為二戰戰勝方的同盟國陣營(尤其是美、蘇兩個戰後崛起的超級大國)開始探索成立一個更強有力的國際組織來預防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於是二戰中的同盟國陣營開始向聯合國這一國際組織轉變。

作為戰後綜合國力最強的美、蘇兩國在設計聯合國的藍圖時就考慮到要增強聯合國的武裝力量以實現其維和職能,這時大國的實力就突顯出來了。按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理念:聯合國應該設立常任理事國,由世界上的主要大國充任。由於這些大國擔當了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所以享有一項小國所不具備的特權——一票否決權即當聯合國決議不利於自身時常任理事國只要投出一張反對票,其它國家全贊成都無法通過。

但在關於具體由哪些國家充任常任理事國的問題上美、蘇之間的意見並不一致:首先美、蘇作為二戰的主要參戰國,也是當時全世界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這兩國必定入圍常任理事國。但美國為了在聯合國事務中對蘇聯形成優勢,希望將自己的盟友英國和中國也拉入常任理事國行列。蘇聯對英國入常並無太大意見,畢竟美、蘇、英三國早已召開過多次事關戰後國際格局的會議,但對當時由蔣介石統治的中國蘇聯其實並不買賬,英國其實也不大瞧得上中國。

客觀的說當時的中國的確並不強大,也難怪人家不拿咱們當回事。這時美國站出來表態了:蘇聯和英國站在本國立場上過於強調歐洲戰場了,但在太平洋戰場上和日軍激戰過的美國太瞭解中國的抗戰對同盟國的勝利有何等重大的意義,亞洲也應該有自己的聯合國代表。美國這一定調其實就是完全為中國量身打造的:雖然這時的中國剛經歷戰亂,國力並不強大,但要在亞洲國家中選出聯合國代表還有比中國更合適的嗎?

本來按羅斯福總統的設計由美、蘇、英、中四國充任常任理事國就足夠了,而這四國也都是為二戰的勝利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國家。然而此時正處於國力衰退期的英國卻並不甘心僅僅扮演美、蘇小弟的角色,然而英國此時的國力早已大不如前,根本無力和美、蘇抗衡,於是英國希望拉攏歐洲大陸的國家形成美、蘇之外的第三極。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堅持讓法國也充任常任理事國,最終形成了美、蘇、英、中、法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

需要注意的是:此時聯合國五常中的中國是蔣介石統治下的中華民國,僅僅四年之後中國內戰結束,新中國成立。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勢力在聯合國排擠新中國,導致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長期被臺灣當局佔據,直到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恢復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席次。

鑑於美國一舉拉攏了英國、法國、中華民國三個盟友成為常任理事國,蘇聯作為應對要求:除了一票否決權之外,在投票權上蘇聯也應當享有特權即蘇聯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兩國加盟共和國享有投票權,也就是說蘇聯一國有三票。蘇聯解體後其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身份由俄羅斯聯邦繼承。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是西方國際政治發展的產物,也是其管理國際事務經驗的總結。近代歐洲常常出現國家間的戰爭,而為了維持和平,歐洲國家採用了一系列制度安排管理歐洲事務。這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拿破崙時代後的歐洲大國協調製度,即當時歐洲六個主要國家共同管理歐洲事務,任何行動都要這六個國家開會認可,不能單獨行動或排除別的大國進行行動等。雖然歐洲協調問題頻繁,但其也跌跌撞撞地維持了19世紀歐洲近百年的和平。在此影響下,20世紀建立的國聯嘗試拓展否決權的範圍,但國聯存在的嚴重製度設計問題,使其難以發揮作用,最終在二戰的炮火中覆滅。二戰後的建立的聯合國基本也繼承了以往大國管理世界的方式,首先就是在反法西斯國家中選取了五個貢獻最多,能力最強、責任最重的五個國家,也就是存在至今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了維持五個國家的合作,給每一個國家否決權的特權,突出五個國家的平等地位,更是為了維持五大國合作,避免出現推諉、拋棄等現象出現。

當然,雖然一部分國家,特別是五大國自身認可否決權的合理性,但大部分中小國家卻認為否決權制度是極其不公平的。自聯合國建立之初,一部分中小國家就開始批評否決權制度。雖然大國進行了妥協,但這些妥協基本是增加聯合國大會的權力,而沒有在實質上削減否決權。時至今日,大國否決權仍是常常遭到中小國家討伐的對象,有關否決權的改革也遲遲不前。


法大庶吉士

聯合國是在二戰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礎上經《雅爾塔協議》而建立的。知道《雅爾塔協議》的人大概都清楚,這是一場二戰戰勝國瓜分世界的會議,和一戰的巴黎和會有的一比。而聯合國五常就是二戰中五個為反法西斯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他們基本上每一個國家都為這場戰爭付出了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尤其是中國,不僅僅是物力的損失,還犧牲了數以千萬計的人民。而歷史是不會忘記這樣的功績的,也忘不了。同時這五個國家也是戰後體量最大的五個國家,由此裡子面子都有的情況下,在道義和事實上五常擁有否決權就變成可能了。

所以說,這一票否決權不是你強就一定有的,不是有核彈就一定有的,這是自己掙得,這是需要歷史貢獻的。就像日本,當年可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也是第三還是第四大,比那個早已經落毛鳳凰不如雞的大英帝國不知道強多少,就算是核武器,你也不一定能絕對認為人家日本就不會造。但是,日本就是不可能成為五常,因為它沒有一個能夠說的過去的歷史貢獻,他要是成為五常,所有人都不會服。

所以五常的否決權,首先是因為人家強,軍事上有原子彈的合法擁有權,經濟上五個加起來快要佔世界經濟總量的一半了,文化上基本上他們五個就能代表人類文明瞭。

其次,人家這五個是為了拯救世界作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中國的犧牲就不說了,蘇聯當時可是徵喚了幾千萬男女上前線,基本上全民皆兵了。美國也徵喚了近一千萬人,英法就更不要說了。美國還額外給全世界的戰場送了許多的物資。所以在道義上人家也沒有問題。



PS:有問題的話請大家在評論區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